97家“专精特新”企业为青岛植入“活力基因”
青岛
青岛 > 财经 > 正文

97家“专精特新”企业为青岛植入“活力基因”

原标题:97家“专精特新”企业为青岛植入“活力基因”

2011年,中国首次在国家层面上提及“专精特新”这一概念,强调“仅有大企业是不够的,还要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

十年间,“专精特新”频繁被高规格提及。今年更将其与补链强链、“卡脖子”技术,与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等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足见这些干劲十足、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于国家竞争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是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

当千千万万如城市毛细血管般的中小企业争相奔赴创新,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隐形冠军企业,再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样梯次分布的中小企业无疑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植入了活力基因,注入了强劲动能。

近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青岛50家企业上榜。至此,青岛共有9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锐力量。

97家“专精特新”企业为青岛植入“活力基因”

创新为魂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字面上来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

从青岛入榜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看出,此类企业要有较多的硬性门槛。在产品要求上,企业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位于全省前3位,且在国内细分行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产品技术上,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填补国内空白(国际空白);在创新能力上,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项或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及以上……

在以上所有硬性门槛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创新能力。也就是“专精特新”中的“新”所指的含义。2021年7月27日,刘鹤副总理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的致辞中强调“‘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

“专精特新”中的“新”,要求企业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创新方面,青岛入榜的企业都是佼佼者。例如:仪器仪表领域的众瑞智能,研发的国产口罩密合度测量仪,打破了美国公司在这方面的国际垄断;节能环保领域的华世洁,在活性炭纤维吸附材料及装备、蓄热氧化处理工艺及装备、分子筛吸附浓缩转轮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掌握多项世界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工艺。

强链补链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他们所具备的针对单项细分领域进行长期攻坚、技术创新的特点,用关键技术手段补齐产业链中细分领域的短板,不断强化产业链与供应链。从这方面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是这条产业链中的“链主”。

有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约九成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在“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

与2018年相比,2021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评选标准,也可以明显看出重点领域涵盖行业导向转变,从对于重点领域的全方位导向转变为“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重点解决部分产业“卡脖子”的难题。

作为产业链“链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是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决定行业技术规则、决定行业发展水平的主导力量。补链强链应先强企业,尤其是在细分领域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培育等各种措施帮扶企业持续深耕细分领域,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高善武表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应抓住机会,用好国家资金,借助服务机构,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进工业“四基”领域或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和“锻长板”;同时,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青岛机遇

截至目前,青岛市共有9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企业入围第一批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3家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7家服务机构获评为重点“小巨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的服务平台,相关服务可惠及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青岛市正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和质量,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不足。与制造强省(市)相比,青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仍面临挑战。例如,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北京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292家,宁波市拥有182家,重庆拥有118家……而青岛只有97家。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与这些城市也存在差距。有关业内人士指出,鼓励企业创新,应给予企业更好的土壤,让其健康成长。在这方面,包括青岛在内的大多数城市都应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培育和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引导企业加强资本要素集聚,通过运营汇聚更多资源,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助力深耕细分领域市场。

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仅仅需要龙头企业“打前站”,更应该有大量有活力有干劲的中小企业“做后台”。例如:德国拥有以专与精而著称的中小企业1400多家,他们是全球领先的“隐形冠军”,在所属细分领域和行业,拥有绝对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是世界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构筑了德国制造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入选条件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小巨人”企业的培育。政策层面,我国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呈现逐步提升态势。专“精特新”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覆盖面持续扩大。在2021年公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选要求中,对于企业创新能力门槛进行了下调,同时也放松了对于企业过去时间段内的利润指标,方便更多企业进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

青岛作为“制造大市”,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上具有较雄厚的基础。历经几十年的积累,青岛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当下正在推动推动产业集群强链,相信会有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不断涌现,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