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问题应对措施

华柄数据
2021-08-19 17:42 来自云南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 改变生产模式,优化GAP布局,全面推动中药材GAP生产

规模化是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基础,也是大幅度降低GAP的生产成本,实现GAP基地中药材优质优价的基础。因此,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产业化是现代中药农业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土地包产到户引起的土地使用权归属农民个人,不利于大面积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应鼓励大中型企业及区域内或区域间组建的中药材协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或产销联合体,通过土地承包、合租等形式,形成规模化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利用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获得的大量信息,开展道地药材适宜性区划,优化布局,通过积极推进中药材GAP,改变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从而促进产业集聚和提升,并不断提高单品种生产集中度,形成一批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中药材产业带。

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开展道地药材认证及GAP认证。例如,对注射剂生产企业,要求必须固定中药材来源与产地,尽可能使用GAP基地道地药材,保证原料中药材质量。要求新申报中药注射剂,对注射剂中主要原料中药材必须提供GAP基地建设规划并要求按期落实,对已上市的中药注射剂,对主要原料中药材规定必须要有自建的中药材基地,并鼓励其申请中药材GAP认证,对通过认证的基地,在新药申报、课题申报及产品价格制定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二) 建立健全中药材标准体系,推行GAP基地所产中药材优质优价

中药材除了具有药品属性,还具有商品属性。就应用目的和范围而言,不少中药材在很多场合时被当作农产品、保健品、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例如,当商贩从农民手里收购中药材时,基本是把中药材按农产品收购;很多药食两用中药材流通到食品领域,而在国际市场上,部分中药材也是被当作食品添加剂在用。健全的标准和规范是中药材商品流通及规范化种植的基础。因此,中药材标准不应只有《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三类药材标准,还应从商品的角度,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中药材商品标准,包括中药材商品等级标准、道地药材标准、绿色中药材标准、种子种苗标准、产地环境标准、规范化种植规范、安全生产技术规程、采收加工规范、贮藏和包装运输质量规范等。在近些年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中药材标准体系,可推动中药材质量管理的全面升级。各种中药材生产相关标准或规范的建立,一方面是开展道地药材认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认证的基础,通过标准体系的完善,可促进相关认证工作的开展及认证产品的市场监督;另一方面,国家可对道地药材及规范化基地产出的优质中药材执行优质优价,以此鼓励农民在优质生产方面的投入,从而解决中药材GAP比较效益低,企业积极性不足的问题。

(三) 充分考虑地缘经济文化,大力推行中药材定向培育

不同地区的中药材有不同的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如丹参,干旱地区通常采用平栽而雨水较多的地方可能会起垄栽培;干燥方法上,北方地区通常会阴干或晒干,而四川中江会通过发汗来干燥。同样,同一中药材在不同产地或不同产品中的用药习惯或目标不同。如中医多用苍术来燥湿健脾,而日本人用苍术来提取挥发油用于抗菌消炎,防治感冒。丹参是很多中药大品种的原料药材,一些生产厂家所用的目标成分是丹参中的丹参酮,而另一些生产厂家的目标成分则是丹参中的丹酚酸B。因此,中药材品种选育在抗病品种、高产品种选育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品种的地域特点等因素,开展具有不同应用价值的中药新品种的定向培育。如定向培育食用桔梗和药用桔梗,让前者长的更大更快口感更好,后者积累更多药效成分;又如川白芍、杭白芍、亳白芍,中医认为其作用优势分别在活血、柔肝及活血柔肝,中药品种选育中,应在分析其化学成分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定向培育,凸显品种特性。

(四)强化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为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中药材生产中的实用技术都需大量细致的研究和田间实践来积累。针对中药材研究基础薄弱的特点,建议国家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示范展示等方式,鼓励基地与科研院所结合,强化科技对中药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防灾减灾、节本增效等技术研究,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解决一批制约中药农业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优先开展重楼等供需矛盾严重,人参、甘草等市场需求量大,穿心莲、雷公藤等新药开发潜力大,羌活、贝母、雪莲等栽培难度大的中药材的系统研究。开展中药材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监控、土壤综合治理、平衡施肥、农残重金属控制、精细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示范。通过新品种、新资源、新技术的综合利用,不断提高中药农业科技产出,从而为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当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着力提高中药材种植中的科技含量,研究和推广高效、无毒、低成本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中药材栽培种植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五)深化对GAP的理解,大力推行生态种植和精细农业克服连作障碍

很多中药材是阴生或半明生,单一品种的大面积栽培不但无法满足中药材对阴生环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导致病虫害防治难度极大,不只增加了GAP的难度和成本,也使得GAP基地的可持续利用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应不断加深对GAP的理解和宣传,深刻领会中药材GAP与生态种植、精细农业等现代农业的协调性,充分吸纳农民在生产中的栽培经验,在中药材GAP生长中,大力推行生态种植。例如,开展黄精和玉米、黄连或天冬和玉米、桔梗或天南星和毛白杨等的间、套作模式,这样不仅能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中药材栽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微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GAP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中药材含有大量次生代谢产物并以溶淋、腐解、分泌等形式释放在土壤里,导致以自毒为核心的连作障碍远比普通农作物严重得多。中药材栽培土壤恶化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导致连作障碍生态主导因子的筛选困难,单一措施的土壤环境改良收效甚微。一些农业上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方法在中药材土壤修复中应用效果不明显。因此,针对当前中药材栽培地农残重金属超标,及连作障碍中的自毒、肥力失衡及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等问题,建立和推广中药材生态农业种植模式,是中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未来一段时间,应在对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特征,确定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子,借鉴国内外生态种植的经验和教训,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实用有效的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展望未来,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及重点任务包括:全国中药材生产格局分析及规划,区域中药农业典型特征提取,各区域典型中药材与根际土壤微生物互作规律及机制研究,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中药生态种植模式提取及固化,中药生态农业理论研究等。

(六)加强中药材病虫害安全防控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为规范化防控提供支持

应加强中药材病虫害相关基础生物学研究,加强符合中药质量要求及特点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展中药材农药替代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为生产健康中药材、保护产区生态环境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同时加强中药材病虫害防治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缓解人才严重短缺现状,逐步满足药材生产的植保知识和人才需求。

素材来源:《中药现代化二十年》,2016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