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弑母案吴谢宇被判死刑,他的犯罪心理对为人父母者有何警示?

晴日心理何日辉
2021-08-26 10:52 来自广东省

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的心理动机究竟是什么?白眼狼?精致的利己主义惹的祸?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根源?

这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有何警示?我将从科学精神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入解读。

轰动一时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终于迎来结局:吴谢宇被判死刑。

此前有报道说,亲人表示原谅了他,他被判死缓存在一定可能性,不过最终法官判了他死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种弑母的行为,在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这种行为“严重违背家庭人伦,践踏人类社会的正常情感”,可以说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太恶劣。

随着案件的尘埃落定,很多人尤其是为人父母者,想不通,作为天之骄子的他为什么会作出这么极端的行为?这不就是白眼狼嘛!非也!

那么,吴谢宇弑母的心理动机到底是什么?

主流媒体曾采访过多位犯罪学心理专家,最有名的是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她认为:吴谢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把妈妈当做棋子,他是一个白眼狼!李玫瑾教授的这个分析,我非常不认同,虽然我非常尊重她的专业素养。但是这种类型的犯罪者,比如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某,李玫瑾教授曾经表示无法理解。

而我是从至少横跨精神医学和心理学2个学科的角度,通过临床实践中深度催眠进入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进行病理性记忆高效修复的经验出发,分析吴谢宇弑母动机。

我个人认为,吴谢宇实际上是一个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还可能有强迫型人格改变和自恋型人格改变,作为一个“妈宝男”,他与妈妈之间是“相爱相杀”的关系,而且妈妈的这种盲目的爱让他窒息!最终做出弑母的犯罪行为!他也是一名典型的“高智商犯罪者”!

通过报道和庭审的信息来看,吴谢宇对母亲谢天琴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从理性层面,能够感受到妈妈是非常爱他的,为了他的成材付出了大量心血,所以,他也是爱妈妈的。但是同时,他又从小到大承受着来自妈妈的巨大心理压力,并形成了叠加性的心理创伤,让其感受到窒息!

在亲戚眼中有着“人格洁癖”的谢天琴,性格严谨、严肃,对自己、对孩子的要求都很高,从专业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偏执型和强迫型人格改变。可想而知,无论在生活、学习上,她经常严厉批评,甚至贬低吴谢宇,对他造成了大量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导致吴谢宇对妈妈一直有压抑和抱怨等负性情绪,也有扭曲错误的认知。但因为学业上的优秀和“别人家的孩子”,他一直享受着光环效应,甚至形成了自负、自以为是的性格。

另外,吴谢宇曾有一个能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的父亲,他对父亲的感情是深厚的,父亲是他的精神支柱。

遗憾的是,父亲的突然病世,给吴谢宇带来重大打击,他的一个精神支柱开始崩塌了。从此,他内心压抑越来越严重,性格也更加敏感多疑。他只能把精力和希望寄托于优秀的学业成绩,考取北大清华。他会不断地自我施压,甚至近乎偏执地搞学习,认为只有考上名校才能对得起父亲。

在吴谢宇如愿考上北大以后,短暂的开心之后,是人生目标的迷茫,光环效应的失去,原本以为可以暂时逃离来自于母亲的这种巨大压力,获得自由,但是没有想到,他还要应母亲的要求,每天与母亲通话,向她汇报每天的一举一动,事无巨细,听她像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地倾诉烦恼。毕竟在内心深处,他还是一个妈宝男。

丈夫的去世对谢天琴来说也是重大的打击,之后儿子吴谢宇成了谢天琴唯一的希望,也是她唯一愿意倾诉的对象。然而这种过度的关心和要求,对吴谢宇来说,是一种让人窒息的爱。这些来自于母亲的压力,不断累积后,吴谢宇逐渐患上偏执型人格障碍。

(谢天琴对儿子窒息的爱,与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的母亲对朱朝阳的爱,有很多共性)

另外一方面,吴谢宇无法继续忍受母亲压力,他想到自己迟早会崩溃,而母亲也因此更加痛苦。最后在人格障碍的驱使下,吴谢宇动了杀心,在看看来,弑母,不是为了报复母亲,弑母,是对自己的解脱,也是对母亲的解脱。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吴谢宇不是白眼狼,也不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母亲与他之间这种盲目的爱,相爱相杀的关系,最终害了儿子吴谢宇,也害死了自己!

吴谢宇精心策划弑母之后,作为一名高智商犯罪者,他知道东窗事发被抓是必然的结局,于是就开始了他的亡命之涯,成为堕落的天使,满足自幼从未满足的动物欲望,吃喝玩乐、乱性。

这里要澄清的一点是,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但并非大众口中说的“精神病”或者“神经病”,吴谢宇在作案时意识是清醒的,也知道自己犯罪的后果,所以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个悲剧给大众什么样的启发?

希望天下的父母能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以更有智慧的、更有觉悟的爱,去培养孩子,让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长,不要整天非理性鸡娃,更不要渴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更要有意识和智慧,争取成为孩子眼中“别人家的父母”!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