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牛X 我不怕社交
资讯
资讯 > 正文

文 | 秋雨

当代年轻人有一大矛盾:因为社交而恐惧,亦因为没社交而感到抑郁。前者衍生出了专有名词“社恐”,而今夏也有了对抗焦虑的词:社交牛X症。

社交牛X症释义

社交牛X症起初因几个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爆火。视频里的人都有几个特征:在公开场合大胆展示自己,不怕别人尴尬,心理素质极强。他们可能是坐在保姆车上打开窗户唱Rap的明星,走在路上和陌生人喊喂打招呼的都市白领,或者是帮助朋友在公众场合征婚的热心人士。

网络上的社交牛X症相关视频层出不穷且播放量都相当可观

一开始,“社交牛X症”只是噱头,人们浏览视频收获笑点。变成热梗以后,社交牛逼症成为日常形容词,“某某好像有那个社交牛逼症”成了流行语。

与此同时,“社牛”逐渐从偏贬义的词汇变成褒义词。一位社恐的朋友说:与人交往的恐惧在于怕尴尬。“尴尬不像人类的其他任何情绪,开心、痛苦、伤心都会随时间逝去而淡化。只有尴尬,每次回想起来,还是像浑身挠了痒痒一样,令人想抓地。”

他因此羡慕社交牛X症的人,少了很多人际交往的顾虑。

许多人惊奇地发现,有社交牛X症的人并不少见,一年见一次面的亲戚、出租车司机和理发店的Tony,是出现症状的高发群体。

微博上的社交牛X症相关话题引发网友共鸣

勿以类拒采访了几位有社交牛X症的朋友。有的社牛毛遂自荐,有的则由周围人推选——他们过去强大的社交能力曾经震撼朋友的心灵。

与“社牛”对话,永远不担心冷场,他们总能蹦出大段语言。但多数人都强调了人的复杂性:公共社交场合活蹦乱跳,在熟悉的人面前时常安静如鸡。

不管怎么样,社牛的人共同传递的是:在社交场合的自在与强大,都能通过后天习得而来,只要人再勇敢一点,多面对一些。

和人交往,“我像在演默剧”

讲述者:王俞 28岁 传媒从业者

我是学教育学出身的,被人称为“社交牛X症”,可能是因为我大学期间的训练。面对学生,我们要揣摩他们的习惯、心情和个人需求。经过各种专业课和田野调查,上了大二以后,我发现自己面对谁都游刃有余。哪怕台下有排排坐的人,我也不会感到紧张,思维清晰。公开演讲时,我也不需要提前背稿子。我只要准备个提纲,再按照这个思路脱稿讲述,每次都可以顺利做好。

无论去到哪里,我偏向于充当团队领导者的角色。在社交场合中,我会让自己承担责任,别搞冷场了。日本有一句话,叫“学会看空气”,意思是要学会读氛围,看场合,我的社交技巧大概也是如此。比如,平时与新朋友见面,我会提前看好当天气预报,以及我们吃饭的时间、餐厅。如果当天恰好是雨天,双方到场都淋成了落汤鸡,那我们的话题不能太沉重。

近期热播的《云南虫谷》中的王胖子被网友们奉为社交牛X症代表人物

侃侃而谈的秘诀是:在社交中观察别人,找到对方的兴趣点。如果我面前有个同龄男性,皮肤晒得黝黑,大腿和手臂匀称,身材看上去强壮,那么他可能很喜欢运动。交谈的话题便可以围绕球类、运动。如果对方穿着格子衬衫、运动鞋,看上去有点发胖,那么可能是二次元爱好者。双方话题可以围绕二次元展开。

熟悉我的朋友兼同事,他曾经评价我:很多时候是表演型人格,看我就像独自演了个舞台剧。我讲话有时候会习惯性打手势,包括做一些肢体动作,的确有点类似默剧。

《破产姐妹》

这里补充说一句,我从高中开始打辩论,起因是我从小口吃。我是东北人,由于大人工作原因,上初中以前我就辗转在沈阳、长春等城市生活。因为轻微的语言障碍,我们班的同学会嘲笑我,和他们一吵起架来我就忍不住动手。

比起暴力的受害者,我宁可成为一个施加者。但我很小就意识到,一个人再怎么强壮也打不过团队的围攻。只有当你人缘足够好,你才会处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11岁开始,我随父母搬去了广西柳州。在一座新的城市重新安顿下来,要花很多精力。我再也不想成为角落中的一只独狼。所以从初中开始,我主动在人群中展示自己,让周围的人尽快接受我。

我擅长运动。柳州有一条很宽的支流,叫柳江河,水流很急,小孩下河游泳要组织起来。水性好的人,要照顾一下其他人,一来二去,我和新朋友间的信任就建立起来了。我对历史文化也很感兴趣,柳宗元曾在柳州生活过,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迹。我于是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小型读书会、社团,靠着这些拓展了社交。

尽管我很擅长社交,但我更多时候享受独处,独自健身,看书,做想做的事。书、电影、音乐都是我的社交渠道,成为我和人交流的素材。通过这些能让我理解不同人的行为方式,建立自我的美学评价,最后内化为跟众人沟通的桥梁。

“他在近百人的工作群,大方艾特同事”

讲述者:大宇,24岁,写作者

我们公司几乎全员都有间歇性社交牛X症,说出来的笑话、狠话,是能上脱口秀大会的程度。硬要选出一位,同事何帆是最“社牛”的。

公司食堂提供午饭,来上班的同事会在中午12点左右拿好餐,再一起围坐会议桌吃饭。何帆从来是翘着腿坐在看得见来人的位置,只要有人拿着餐走过,他便会说一句,“来了,老妹”“来了,XX”。也不管对方是平时很少打交道的同事,还是新来的实习生。

《乔家的儿女》中宋祖儿饰演的乔四美也是社交牛X症的典型

一次,他吆喝着一位刚入职的同事过来吃午饭,见到对方从远处走来,一脸兴奋地说,“你来了,坐”。饭桌上的其他人都默默惊叹两人的熟稔程度。直到小王刚把一口饭塞进嘴里,何帆问了句:“你哪里毕业的?”

何帆最大的特征是,能侃大山。和他吃饭,他能把平时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邀请到一起,饭桌上几乎没冷过场,笑声不断。他出生在甘肃某县,村子里的故事成为话题的素材库。我在饭桌上听过他讲鬼故事、西北风俗、回族的开斋节,偶尔还有与回族前女友的往事。叙事风格像是《故事会》和《鬼吹灯》的结合,灵异、故弄玄虚,好玩。

他身上总会发生些引人关心的事,一下就能成为日常谈话的调侃对象:他去报道水灾,苹果手机咕咚掉水里了,至今还在用600元的国产备用机;一年前在健身房踩椭圆机,把速度踩至了每小时10公里,膝盖从此韧带拉伤,大热天还要戴护膝。

何帆的社牛体现在任何场合。和他到出差的同事反馈,到省会兰州,他能和出租车司机聊一路市政建设、城市规划。他再回到母校做演讲,学院老师、师弟师妹几乎都认识他,“像是一个风云人物”“看起来谁都很喜欢他”。

在有领导的工作群,我设置的壁纸是“这是工作群,不要点错”的字样。但何帆不仅没有这样的烦恼,有疑问时,他会直接在近百人的群里艾特同事,提出所有人关心的问题。等不到回复,再艾特一遍,“麻烦尽快回复,谢谢”。谁看了不喊一声“牛X”。

社牛何帆常被邀请去各个同事家里做客,拿手菜是大盘鸡——反正每次带一只老母鸡,加上用土豆、青椒、八角炒出来的酱汁,拌点刀削面,能喂饱饭桌好些人。

和他做同事做久了,才知道社交牛X症的真谛:对待任何人都平常心地相处。

《马男波杰克》

“我在闲鱼做北漂的陪聊,不想赚钱,就想打发时间”

讲述人:李展 26岁 创业者

采访李展,是我通过朋友圈联系上的。那一天,我发朋友圈征集社牛的“患者”。所有留言的朋友都在底下艾特好友,只有李展写道:“我有社交牛X症”。

我的社交牛X症,体现在我敢说话,乐于交友。不用工作的时候,我经常参加驴友组织的户外活动,到北京城内外旅游。这两年玩得多,我就发现一个事情,很多人他喜欢玩,但是根本控不住场,或者调动不了气氛,有点死气沉沉。这种情况下,我就需要简单主持两句,比如让大家简单做个自我介绍,组织起玩小游戏。

人气明星王嘉尔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社交牛X症患者”

自我介绍只是最简单的开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记住新朋友的名字、外号,性格特征或者职业、家乡等等。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聊谁,怎么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谁要是在这个交谈中被忽略,我要时不时cue他一下。

我并非天生健谈。上高中以前,我大多时候保持沉默,和女同学说话还会脸红。但上了高二,我像被打了任督二脉,遇到谁都不胆怯了。

我现在也没想明白变化是如何产生的,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唯一可能有关联的是,高中时我地理、历史成绩拔尖,老师便让我上台讲课。面对同学讲了几次以后,我对人好像不那么恐惧了。

随着上大学做公众号、毕业考到北京事业单位、辞职创业,我面对人的技巧也越来越娴熟,知道面对不同的人遵从各自社交规则。在体制内工作,我要表现得安分守己、谨言慎行,学会揣摩。现在自己做企业,面对甲方,我会侃侃而谈,只要他们不叫停,我便能一直说下去。

去年疫情社会停摆,我们公司的业务也受到阻碍。闲着没事做的时候,我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开拓了一个新业务——到别人家里做饭,充当陪聊,具体收费看我的心情。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做饭,北方美食基本都会做。实在不会就上抖音现学,最后也不会搞砸。

闲鱼的上门做饭服务

我乐于做一个倾听者,上闲鱼找我的人,大多不是为了吃那一口饭。他们就是心里太苦了,想找人倾诉。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护士。她下单我的做饭服务,但大晚上给我打电话,也没要求见面。电话里,她的语气很崩溃,哭着说在大医院工作压力过大,在这座城市再也坚持不住了。后来她又在几个晚上给我打了电话,我都安慰了她。

到了今年,我在闲鱼做了一个挨骂业务,支持在线骂和当面骂,可以轻微挨打但是不能打脸。不过,这个业务还没开始就被平台封禁了,说我宣扬暴力。我的灵感来源很简单:全国各地都在流行解压博物馆,说明现代人要宣泄的太多了。我愿意做陌生人情感上的垃圾桶,任人发泄。多认识些朋友总是没有错的。

积极交友是我自己放松、拓宽朋友圈的一个方式,从来不是刻意为之。志同道合这个事情很难得,如果因此碰到一个和我爱好、思路、观点差不多的人,我觉得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