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民从发明瓷器到做出真正瓷器,历时二千年,最早瓷器长这样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中国先民从发明瓷器到做出真正瓷器,历时二千年,最早瓷器长这样

作者:M·辰

#陶宝篇-17#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世界博物馆陶器瑰宝系列——陶宝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原始瓷尊,商代)

前面说到:早期的原始先民在制陶时,只是将随手可及的黄土搅合成泥,然后烧制出简单的陶器。之后,随着生产与生活实践的发展,先民们学会了有选择性地使用土料:用淘洗过的土料做成细泥陶器,如盘、碗等食具,以掺加沙砾的土料做成夹砂陶器,如罐等大型容器。至商周时期,随着陶匠们对各种土料的认识日益加深,人们发现使用高岭土烧制的陶器质地紧密,胎体坚硬,吸水率低,实用性大大增强。再后来,人们无意中发现用高岭土制作的陶器在入窑烧制后,器壁上有一些闪亮的东西。经过反复观察,这些闪亮的东西来自烧窑用的草木燃料其灰尘落在陶坯上所形成。于是,人们把草木灰与水调和成浆状涂刷在陶坯表面,经烧制后陶器器表有了一层光亮的玻璃质,人们称其为“釉”。

高岭土++高温烧制——中国最早的“瓷器”就这样诞生了,时间上不晚于商周时期。由于这时的“瓷器”与后来真正的瓷器在品质上还有差距,因此学界将其称为“原始瓷”。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国最早的瓷器——原始瓷

(本文图片由M·辰、色影拍摄,版权所有

(原始瓷尊,西周)

原始瓷由陶器发展而来,由于它与陶器在品质、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经问世便受到了青睐。

原始瓷与陶器的主要区别:

1.材料不同。原始瓷使用高岭土(瓷土),其可塑性远高于普通陶器所使用的陶土,因此它可以塑造出更多、更实用的器形。就像白面与玉米面,白面能够做出形如小鸟、小猪、小狗等多种造型的面点,而玉米面所能做的造型就少得多,因为其本身的“筋道”(可塑性)不如面粉。

2.质地不同。高岭土因本身所含氧化硅与氧化铝的含量较普通土料要高,因此其胚体的耐高温能力也较后者高。较高的烧结温度使其质地坚硬、胎体紧密、吸水率低,实用性更强。

(原始瓷壶,西周)

3. 器表不同。原始瓷有釉,陶器无釉(釉陶=原始瓷)。釉不仅能增加器物的机械强度,降低透水率,还能让器物美观、明亮、便于清洁。从无釉到有釉是陶瓷技术的一项巨大进步,为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工艺模式的基础。

4.器型不同。原始瓷因本身土料可塑性高,因而能塑造出形状更复杂、体积更大的器型,更能满足多种需求。

(龙梁原始瓷盉,战国)

原始瓷的颜色

由上述可知,原始瓷的特点之一是有釉。原始瓷的釉最初来自于草木灰等天然物质,之后,釉被人为加进了铜、铁等金属物质。这些铜、铁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反应,因而有了青、青绿、青黄、黄褐等色泽的原始瓷(见本文各图)。

(青瓷盏,东汉)

虽说原始瓷相比陶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器型不甚规整、胎壁厚薄不均、釉层流釉等现象。因此,商周时期的原始瓷也仅是瓷器的初级阶段,于真正的瓷器而言,原始瓷在品质上还有较大差距。

(青瓷四系罐,东汉)

原始瓷从商周萌芽伊始,一路走过春秋、战国、秦直至东汉,东汉中晚期的陶匠们已经比较成功地掌握了原始瓷的烧造技术。人们通过控制釉料中氧化铁等金属物质的比例,实现了对瓷器颜色的把控(铁含量少颜色淡、反之则深);又通过对坯料的选用、成型、窑炉结构等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完成了从原始瓷到瓷器的进化过程。

经检测,东汉中晚期所生产的瓷器质量已经很高,具备了后世瓷器的特点。依据目前的考古证据,专家们给出了如下结论:

东汉中晚期,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换句话说:从公元前16世纪商代陶匠用高岭土+釉制作原始瓷开始,到东汉中晚期(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制作出高质量的成熟瓷器,期间经历了近2000年的工艺磨炼。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风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