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江西
江西 > 赣州 > 正文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江水缓流,行人如织。建春门古浮桥上,有货郎挑着扁担吆喝,也有花甲老人推单车过桥归家,还有情侣悠闲而坐,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

远水波光粼粼,残阳染红了江面,古树衬托着浮桥之沧桑。小楷红字,记述这800年浮桥历史,还有古桥之信息,集于一处,若身临其境。

这是一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画面,刻于方寸竹板之上。简约古朴,雕艺娴熟,趣味十足。刻者名为郭英雄,是江西省“非遗”项目客家竹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被称为赣南“刀客”,方寸之间刻出广阔天地。

工匠“小神童”

郭英雄生于上世纪60年代。其父是广东揭阳人,本名李怀义,战乱年代从家乡逃难至赣州信丰县,过继给了郭姓人家。李怀义是名能工巧匠,不光对民间草药有所涉猎,还会酿酒、裁衣服,更擅长木匠手艺,根雕、竹雕也能雕出时代的精彩。

“小英雄”那时只有6、7岁,常见父亲上山采药,树根、竹板上雕形刻物,各种雕刻工具有1000多把。从小耳濡目染,郭英雄嬉戏于木香竹林间,也观察父亲雕刻之法,行刀之术。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他们说我是个小天才!”郭英雄回忆起儿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父亲雕刻作品时,我有时候就守在旁边,他需要什么刀具,我就立马能心领神会,快速拿过来递给他。”

“技多不压身!”郭父有意教儿子手艺。雕刻作品如何选材,如何构图下刀,常“出题”给他,优思赞之,不妥处,则讲其理,让他融会贯通。有时,一件作品完成,父子俩也会讨论一番,论其长短,以精雕艺。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竹雕匠“小助手”10多岁时,正式随父学艺。之后又到学校读书,学新技艺。参加工作后,他仍在闲暇之余,拾起父亲留下来的刻刀,在木竹上刻山刻水刻文史。这一民间技艺,成为了生活里的乐趣和寄托。

此时,郭英雄的雕刻技艺已小有名气,常有单位和个人慕名而来,请其雕刻牌匾、装饰品等,每次都能“落刀”获赞。2000年,遇上国企改革的大环境,参加工作15年的郭英雄下岗了。

他开始重操旧业,开启了“雕刻人生”。根雕、木雕、竹雕,本出于“同门”,是从木匠手艺里延伸出来的技艺。郭英雄从小受父亲口传心授,自己又勤奋读书,访民间雕刻艺人,通过自我实践,形成了的独立风格。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方寸之竹见天地

郭英雄成了“郭艺人”。当时,赣州市根艺美术协会汇聚了不少艺人,郭英雄成为其中一员。他们踊跃参加全国各地的耕艺博览会,获得了不少荣誉。根雕、木雕、竹雕作品也开始受到市场的青睐。

2008年奥运会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受到重视。郭英雄深刻体味到那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认为,民间艺术,客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将会是未来文化的主流,也将会成为他人生的方向。

郭英雄开始“沉迷”于作品雕刻,用刻刀在竹板上雕客家文化、宋城文化、阳明文化。其作品开始在省内外各大艺术博览会上“抛头露面”,并获得荣誉,有的作品还被官方博物馆收藏。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这些作品的背后,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精髓。一副竹雕作品的出炉,要历经岁月洗礼和雕琢。选竹要在立冬后,此时的竹纤维坚实有韧性,品质最优;半山腰上的竹子水分和色泽平衡,符合竹雕选料。

另外,竹分阴阳,要选公竹,4到6年为佳。这些竹子,经过高温蒸煮或生石灰浸泡,或火烤烟熏后,就可以在其上绘画描图。依图而刻,刻又分阴刻和阳刻,内容以早期的祈福寄语,发展到如今的客家文化、阳明文化、红色主题等。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雕好的作品,还需打磨优化,才能成为一幅完整作品。”郭英雄正在为其新作《赣州宋代古浮桥》写落款,“保养也很重要,各地方法不同,简单说就是‘南漆北蜡’,核桃油是最好的保养液,前3年至关重要。”

“方寸之间见天地!”郭英雄致力于主流文化和雕刻技法融合,“竹雕的魅力就在于就地取材,竹有君子之节,坚韧不拔之气,通过艺术沟通文化,让它们天人合一,这就是道法自然!”

这些年,郭英雄作为“非遗”传承人,受邀参加各类文化活动。2013年竹雕作品《丹崖玉岩》荣获中国第十五届根艺博览会银奖;2016年两件竹雕、三件根雕作品,入选江西省森林生态艺术博物馆馆藏;2017年江西省第四届花博会,作品获得金奖一个、铜奖一个;作品《武汉必胜》被鹰潭美术馆馆永久收藏,作者获第三届赣州市十大工匠之一。

“舍得”艺道

史料记载,中国竹雕艺术的源头,早在商朝以前就已出现。汉唐时期的竹雕,目前见到较早的器物,是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木的雕有龙纹的彩漆竹勺。宋代文化昌盛,竹被文人们视为纯洁、正直的象征,经常出现在诗书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如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明清时期,竹雕艺术达到了鼎盛,出现百花争艳的景象。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也迅速攀升。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郭英雄从小随父辈学雕刻之法,成为家族技艺传承者,历经人生百态,重拾民间手艺,开始深耕竹艺之路。2011年,郭英雄被列入章贡区客家竹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被列入赣州市客家竹雕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9月,他被列为省级客家竹雕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他还是客家根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小江是郭英雄最满意的学员之一。她在机缘巧合下,见到了传习所的作品,于是拜师学艺,3个月左右就能独立完成作品,且被竹雕爱好者收藏。如今,小江到国外留学,常与师父沟通交流,闲暇之余仍精研技艺。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郭英雄说,他的学员一共有300多人,除了小江之外,还有3名学员,悟性好,对这份事业也有情怀,“希望他们能坚持下去,让客家竹雕传承得更好,走得更远。”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能够成为一名‘非遗’代表,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担当!”郭英雄对这份荣誉倍感珍惜,“一个是自己要沉淀,出更多的精品,另一个是能遇到更多喜欢竹雕技艺的人,与他们结缘,传承客家文化。”

从2017年至今,郭英雄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100期左右,培训人数1000余人次。其中,最小的学员8岁,最大的学员66岁。他还走进各大社区和学校,宣讲竹雕技艺、根雕技艺。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另外,郭英雄参加了各类研修班,提升自身水平。他还受聘为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专家顾问、赣州市非遗图书馆传习讲师,同时获得章贡区首届十大工匠荣誉称号。

“传承的路充满艰辛,只有坚守和情怀,才能让文化留下来、走出去。”夕阳西下,赣州田螺岭7号的小院子里,郭英雄仍在竹板上沉思、雕刻。

赣州“非遗”项目之客家竹雕:方寸之间见天地

他说,不管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是幸福的,也应该相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有舍才能有得!(供稿:客家竹雕传习所 文:李刚 图:客家竹雕传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