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小伙在西南山区支教10年,遇见同在支教的爱人,婚纱照都是在村小拍的
2013年暑假,27岁的湖南邵阳小伙侯长亮决心离开自己已经支教两年的广西河池尤齐小学。他和学生们一起唱了张震岳的《再见》作为告别,之后一路向东,去了深圳打工。
歌词里唱,“明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那时背起行囊决意离开这里的侯长亮没有想到,仅仅一个暑假过去,他就又回到了尤齐小学。
今年9月,侯长亮开始了他在西南地区支教的第11个年头。
读大学时萌发支教念头,“想去最缺老师的地方”
“我2011年从湖南文理学院毕业,学计算机的。”当时25岁的侯长亮在互联网上看到了偏远乡村孩子上学难的新闻,“感觉很想为他们做点事情。我小时候家里很困难,哥哥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很辛苦,个子小小的。”
大学毕业之后,侯长亮和另外两名兄弟相约来到广西河池大石山区尤齐小学支教。侯长亮将四年级的学生带到六年级毕业,学生的辍学率如此之高是他从未想到的。“虽然之前做过很多功课,但还是被辍学率震撼到。一个班通常有十几名孩子读完六年级之后就辍学,出去打工了。”在那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的两年里,侯长亮想尽办法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跑去县城找网络,下载老电影放给学生们看;教学生唱歌,鼓励他们自信地登台表演;由于尤齐小学是寄宿制学校,侯长亮在晚上还和学生们一起捣鼓卡片相机,互相拍照。为了解决学生辍学的问题,他坚持到学生家中去家访,了解他们家中的困难。
然而支教毕竟无法给予教师物质上的保障。2013年,27岁的侯长亮下决心离开这里。“我在想是不是以其他的方式,或者以后再回来支教?”分别时,他和学生们一起唱了张震岳的《再见》,并从此离开广西,去广东深圳打工。
被广西媒体评为“公民楷模”,他带着荣誉默默离开广西
“唱《再见》的时候,我和学生都泪流满面。我当时就在想,自己这个选择是不是错了?”
在深圳打工的两个月,侯长亮“总觉得自己在学校还有什么事情没做完。不过两年时间,确实能做的事情不多。”
揣着打工挣的3000块钱,侯长亮又回到了尤齐小学,想把“没做完的事情”继续做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一方面紧抓各科学习、坚持家访不让学生辍学,另一方面试图用通信的方式和这群性格内向的学生交流。“当时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家差不多都有五个孩子,父母在家务农,大一点的孩子就辍学出去打工了。”
令侯长亮感到欣慰的是,这一年他带的30多名学生无一辍学,全部顺利地升上了初中。
也就是在2015年,侯长亮被广西媒体评为“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面对媒体的争相报道,他非常忐忑。“偏远山村有很多老师坚持了很多年,我和他们比起来算什么?”因为担心自己无法平衡这突然的荣誉和自己的本职工作,加上学校老师们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尴尬气氛,侯长亮决定离开广西,前往贵州毕节。
支教路上遇见爱人,在乡村小学拍婚纱照
2015年的暑假,侯长亮给每个学生洗了七八张照片,还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孩子们,请原谅亮亮老师的不辞而别》。“我在晚上写了这封信,写到很晚才写完,边写边哭。信里我没有告诉他们离开的真正原因,只说还有很多山村的孩子很缺老师。”
在贵州毕节的鸡坡小学支教两年后,学校通过招考招聘了8名新老师。此时侯长亮又动了离开的心思:他想去更加缺老师的山村小学支教。
于是在朋友的联系下,他来到了云南昭通的向阳小学。在这里,侯长亮结识了湖南怀化人雷宇丹。出于共同的理想,“我们2017年开始恋爱,去年拍了婚纱照。”他回忆,当时有个爱好摄影的朋友刚好来到云南,于是他叫上朋友为自己拍摄了一组村小主题的婚纱照。“很多学生听说之后都来了,大一点的孩子给我们帮忙,小一点的就凑在旁边看。”
侯长亮现在还惦记着在广西教过的一名学生。他说,有一天晚上放学时有个女生希望自己能去家访。“我当时有点忙,就说下次再去。没想到她说,你这次不去,我可能就不能上学了。我这才反应过来,她是在向我求助。”
那天晚上,侯长亮去女生家家访。女生的父亲只会说壮语和瑶族语言,侯长亮还带了一个在当地做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做翻译。在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女生的父亲终于放弃让孩子打工、同意继续念书。现在,当年的女学生已经从师专毕业,成了幼儿园教师。
现在,侯长亮支教的向阳小学只有一到四年级,每个班人数也只有二十余人。他说这十年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教过的孩子,唯一对不起的只有家人。
“我不能答应你,我是否会再回来,不回头,不回头地走下去。”就像2011年刚刚大学毕业时一样,侯长亮还是不知道接下来自己会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