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所至 我心光明——王阳明与赣南的不解之缘
江西
江西 > 人文 > 正文

良知所至 我心光明——王阳明与赣南的不解之缘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王阳明在龙南建太平桥,祈愿天下太平。摄影|曾刘秋

▲王阳明在龙南建太平桥,祈愿天下太平。摄影|曾刘秋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记者毛江凡报道:

1518年的春天,地处南赣的九连山,层峦叠嶂,山花烂漫。

崇山峻岭间,一支3万余人的部队,脚步轻快地行进在凯旋的路上。

他们的脸上,无不带着胜利的喜悦。只有他们的首领,在短暂的欣喜之余,内心却涌现出极其复杂的心绪。

没有人注意到,傲然骑跨在战马上的他,在马蹄声声中,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并喃喃自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位陷入深思的将领,就是南赣巡抚王阳明(1472—1529年),这一年他46岁。

就是从那时起,赣南这方大地,渐渐成为他立德、立功、立言的重要精神高地,也成为他“文治武功”的实践之地。

建功龙南

平定“三浰之乱”

500多年前,45岁的王阳明巡抚南赣,并于次年坐镇龙南,率军征剿匪患。500多年后的今天,王阳明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回到了龙南。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来自全国的百余位王阳明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这里,与他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与对话。

10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暨第二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龙南市举行。专家学者通过主旨发言、实地考察、学术讨论等形式,纪念先贤,探讨王阳明学说的思想内涵,寻访王阳明的历史遗存,深入挖掘阳明资源,传承弘扬阳明文化。

龙南是王阳明在南赣活动最多和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县域之一,而在龙南等地平剿匪患,更是王阳明重要的人生经历与功名所在。

翻开王阳明与龙南的交集历史,500多年后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明代正德中后期,江西南部与广东交界处的九连山三浰地区,爆发大规模民变,史称‘三浰之乱’,地方官府数次征剿无功而返,愈演愈烈的暴乱震惊了朝廷。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时任南赣巡抚的王阳明奉旨率军南下平定匪乱。”王阳明研究专家、龙南市文联主席张贤忠,对王阳明在龙南的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

九连山地区的浰头叫池仲容,此人最为阴险狡猾。池仲容以浰头曲潭大本营居中称中浰,其二弟池仲安据守上头,称上浰,三弟池仲宁霸占下方,称下浰,史称“三浰”。以池仲容为首的浰头军树红色“蜈蚣”旗帜,头扎红布作为标志。池仲容自称“金龙霸王”,封池仲安、池仲宁、李鉴、高允贤、高飞甲、黄尚琦为元帅,设立40个都督、总兵,以三浰为中心,发展到38寨,组织了上万名流民军,占据了九连山的大部分地区,企图反抗朝廷。

正德十二年(1517年)冬天,王阳明曾经剿灭了当时南安府(现崇义县)横水的谢志册、桶冈的蓝天风等以畲族、瑶族山民为主聚集在一起的山贼。当时率官兵攻打匪患时,王阳明曾经忧虑池仲容乘虚骚扰,便派人招抚池仲容。池仲容表面上归顺,还假意派池仲安带了200多名老弱残兵,假意帮助官军剿匪,表示归附之意,但真正的意图是想探听官军的动向,寻机里应外合。池仲容暗中还加强布防,设置了许多阴险狡诈的陷阱,来防备朝廷官兵。

王阳明将计就计,为了麻痹池仲容等人,在平定横水、桶冈后贴出告示:“今南安贼巢皆已扫荡,而浰头新民又诚心归化,地方自此可以无虞。民久劳苦,亦宜暂休为乐。”随后,王阳明解散军队,让官兵回家务农,且传言以后不再征召。同时,命池仲安带兵返回浰头,以助其兄防守关隘,用缓兵之计来迷惑池仲容。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初二,王阳明通过调虎离山计诱使池仲容来赣州,并于正月初二夜在赣州祥符宫实施了斩首行动,将池仲容等94名浰头首领全部斩杀。随后,趁浰头山贼放松戒备,王阳明颁布了《进剿浰贼方略》,将早已在龙南等地集结的官兵组成了九路大军向浰头进发。

王阳明亲自指挥官兵,从龙南冷水迳进入,直捣三浰大巢,将池仲容三浰大本营剿灭。随后调度九路大军,乘胜追剿其余败逃者,反复扫荡残余势力。大小三十余战,将浰头38寨全部剿灭,当年三月初七日,王阳明率官兵从广东班师回朝。途经之地,受到老百姓的夹道欢迎。

▲王阳明多次题诗的玉石仙岩。摄影|叶声传

▲王阳明多次题诗的玉石仙岩。摄影|叶声传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经过一年多艰辛的努力,王阳明率军平定了在闽粤赣山区的“漳寇、畲寇和浰寇”,特别是在龙南平三浰胜利后,开始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并未让王阳明感到自喜和宽心,严峻的南赣社会现实使王阳明深深体会到为官一任的不易和山民的艰辛。事实上,王阳明任南赣巡抚后,深知所谓的山贼其实都是当地的农民,故主张以“攻心为上”招安为主,他并不认为武力镇压是最好的选项,但朝廷有令,奋力征剿,也是身不由己。

回师途中,王阳明又将龙南太平堡境内的贼匪降服。为了安抚百姓和庆祝剿匪的胜利,王阳明在太平江水口建造了一座石拱廊桥,命名为太平桥,祈愿天下从此太平。王阳明还曾深居龙南玉石仙岩玉虚洞,于此静心思考地方治理方略,并亲撰《平浰碑》镌于石壁上,并将玉虚洞命名为“阳明别洞”。

大乱之后有大治,平定“三浰之乱”后,王阳明认为山贼产生的根源,天灾人祸互为因果,治贼必须治本,并与治事、治吏相结合,挖掉山贼产生之根,才能真正做到安居乐业,政通人和。

王阳明在《回军九连山道中短述》中写道:“未能干羽苗顽格,深愧壶浆父老迎。莫倚谋攻为上策,还须内治是先声。”道出他内治教化之思想。他还写信给弟子薛侃,发出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慨叹,认为武力终究不是上策,关键还在民风教化。

正德十三年(1518年)三月十五日,班师回龙南后,王阳明在县城停顿了十多天。他不沉湎下属的奉承和宴请,更关注的是他一生所重视的人的“良知心学”及民风教化。其间,他访贫问苦,悉心考察,针对龙南社会上一些陋习恶风,专门颁布了《谕俗文四章》《谕龙南乡约一章》。他认为,要使老百姓受到应有的礼教约束,并逐渐树立起法制观念,就必须建立一个有约束力的乡规民约来“破心中贼”。

王阳明直接批评了龙南地方官府及民间的一些陋习,罗列了龙南丧葬、婚嫁、求医等一些旧俗恶俗,提出了婚嫁从俭、丧葬就简、破除迷信等观念,并严令以“十家均罪”的方法连带处置。后经多方考察,决定把在龙南推行的法则推广到整个南赣地区,于是在原来的乡约基础上,制定公布了统一的《南赣乡约》,并用强制的手段来推行。

“可以说,龙南是王阳明《南赣乡约》的首创地、试验田,《南赣乡约》对龙南的民风、民俗的影响持久而深远,也是他早年社会治理思想的一次重要实践检验。”与会的王阳明研究学者、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蒋俊如是说。

乡约可以“破心中贼”一时,教育却是“破心中贼”的根本。于是,王阳明大力倡导发展教育,规定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建立社学,要求各县治、地方“里长”延师设教,办好社学,并在征战的闲暇空隙亲自授徒讲学,宣讲“致良知”。

时任龙南县教谕的缪铭,在《重建庙学记》文中,详细记载了王阳明资助龙南社学、发展教育的情形:王阳明看到破败不堪的庙学,认为是人们对文庙的不虔诚,官府对教育的不重视,才导致了有人进山做贼。于是,将部分缴获的钱财资助修复庙学,并责成龙南当地民间绅士亲办督理,在县城官衙旁边修缮一座规模宏大的集讲学、祭祈、藏书、吃住功能齐备的学宫。

其后,龙南聘请了当地有影响的儒士任教,出资刊印了王阳明为办社学专著的《训蒙大意示教读》,要求按照“今教童子者,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的教育方向,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人们学习礼仪,借以规范礼制,纠正偏移的良心。

明隆庆五年(1572年),龙南重建学宫,还专门在学宫内建造纪念王阳明的王文成公祠,褒赞他对教育的贡献。王阳明的教化主张,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风气。此后,龙南崇学重教、习文知礼蔚然成风。

“赣南客家文化的形成,与王阳明有很大关系。”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刘冻感慨,明代之前,赣南的文化闭塞、落后,王阳明来了之后,通过讲学、办书院、办社学、普义学等系列措施,大大推动了赣南文化的发展。

阳明心学 光照古今

阳明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在心学大师王阳明博大深邃的思想海洋里,赣南乃至江西这片大地,是无法绕开的,这里既是他立德、立功、立言之地,也是他“文治武功”的实践之地。纵观他的一生,其生命和思想的光芒,在江西的历史天空中如明星闪耀。

王阳明活了57岁,他的一生,来江西的次数多,在江西待的时间长,发生的历史事件最重大。17岁那年,他来到南昌迎娶诸养和之女诸芸,在南昌城待了一年半。36岁贬贵州龙场途中两次经过江西,39岁那年从贵州龙场到庐陵(今吉安)任知县7月有余,这是王阳明第一次出任地方官。

45岁时,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一干4年多,功德卓著。47岁时赴南昌平息宁王暴乱,居功至伟。56岁路经广信(今上饶)、南昌、吉安、赣州、南安(今大余),一路讲学。57岁病逝在大余县青龙港码头的一艘小船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队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他。

“王阳明一生事业的奠基在赣南,从赣南出去后,王阳明平步青云,官至兵部尚书、两广巡抚。他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在赣南完善,公开提出也在赣南。”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史学家方志远称,王阳明成为圣人一是靠学术,二是靠事功,三是靠气节。他的“立言”不是从书本而来,而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他的“立德”不仅是提出“致良知”,而是用行为、传道给社会提供垂范和榜样,这就是王阳明在学术和道德上孜孜以求的担当精神。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他告诉我们,良知就在每一个人心中,我们应当努力提高内心的修养,去除私欲与杂念,知行合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一个我心光明之人,人人如我,社会就能和谐发展。

如今,江西正在加快建设更具创造力、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王阳明的经典学说,发掘王阳明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龙南是王阳明留存精神遗韵与活动遗迹最丰富的地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当地社会稳定、教育发展、民风民俗有着深远的影响,王阳明已成为龙南的重要文化标识,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样有着极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张贤忠如是说。

近几年来,龙南作为王阳明心学圣地,正在深入挖掘王阳明在龙南的史料,着力保护、修复王阳明在龙南活动有关的文物遗迹,逐步把玉石仙岩及周边打造成王阳明文化体验公园,在玉虚洞创建阳明博物馆,建设阳明大道、阳明书院、阳明公园等新载体来普及阳明文化,发挥阳明文化的启迪教化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知阳明先生、学阳明文化、传阳明精神、用阳明思想”的浓厚氛围。

在江西这块土地上,王阳明身体力行,演绎了他非凡的人生与学说;江西人也把阳明先生、阳明心学融进了自己的历史与血脉,阳明心学必将在赣鄱大地上流传不息,光照古今。

▲赣南围屋中气势恢宏的燕翼围。摄影|赖国柱

▲赣南围屋中气势恢宏的燕翼围。摄影|赖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