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虽然仙风道骨,却有心痛消息传来

农视网
2021-11-26 23:30 来自北京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大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诗经·鸨羽》中有“肃肃鸨羽,集于苞棘”、“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的诗句,用鸨在栎树、酸枣以及桑树丛中肃肃地抖动翅膀的样子,来形容人民生活的疾苦,十分真切而生动。

实际上,“鸨”字的另一种解释:由于喜欢成群活动,古人认为它们总是集成七十只在一起的群体,所以在描述这种鸟时,用“七十”加上鸟,就组成了“鸨”字。

动物园可欣赏到的大鸨颇有些“仙风道骨”的不凡气度,尤其是雄鸟。▼▼▼

可就是这样美丽而仙气飘飘的鸟,在国内数量仅存不到千只的大鸨,疑似被围猎者放猎狗咬死。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痛的消息

2021·great bustard

2021年11月13日晚上,河南省开封市摄影爱好者反映,在开封市柳园囗黄河湿地保护区发现一只十分珍稀的死亡大鸨,翅膀根部有明显的撕咬伤口。

当地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曾前往现场进行查看。现场有群众描述称:夜里经常有人骑摩托车,带着强光灯和猎狗进行狩猎,怀疑这只大鸨可能就是被猎犬咬伤致死……

工作人员守护大鸨已经20多年。多年来,一到冬季,为让野生鸟类在黄河湿地安全越冬,他们每天带着志愿者团队冒着严寒,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在黄河滩区巡护。在这样的努力下,大鸨的生存境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让处于危难境地的大鸨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救助。

在现场,志愿者们还发现了多艘疑似电捕鱼所用的船只,保护区的河滩上还散布着不少生活垃圾,以及越野车的车辙。

据介绍,大鸨每年10月中旬左右会迁徙到黄河湿地越冬,到第二年清明前后再向北迁移,在黄河湿地保护区内停留将近半年时间。11月12日,鸟类监测人员在郑州黄河湿地也发现了15只大鸨。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只大鸨,是十分难得的事情。但开封保护区内这只惨遭毒手的大鸨,似乎预示着这些保护鸟类在黄河保护区内的生活并非无忧无虑。

如果说白天还有些风平浪静的话,到了晚上,黄河滩变得有些危机四伏。开船进行电捕鱼作业、带着猎狗围猎的现象,在黄河湿地内绝非偶然现象。

而开封柳园口黄河湿地保护区附近群众所指的“夜间带着猎狗围猎”的现象,也绝非空穴来风。近年来随着黄河湿地生态的好转,抓野兔、野鸡,甚至用药物去毒害一些迁徙鸟类的事件屡有发生。

为什么要保护农田里的大鸨?

2021·great bustard

大鸨是全球体重最重的候鸟,其普通亚种的全球数量已不足2000只,属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衡量生态环境优劣的指示物种。

我们再来看看北京通州区的消息。

近两年冬季,通州区台湖镇农田里出现的大鸨引发关注。它们为何到农田越冬?过得好不好?

“大鸨在农田越冬实际上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被动选择,人类活动挤压了鸟类栖息空间,农田中散落的农作物种子、杂草和昆虫残骸等便成为大鸨过冬口粮。”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刚看来,越冬大鸨由此也面临着多方面威胁:人类农事活动导致大鸨常处于应激状态,免疫系统负荷高;农田食物的不确定性、单一性,以及农药和白色垃圾残留等问题,会给大鸨带来许多健康隐患;人类社区工厂附近,碰撞电线、电缆等设施的概率增大,且易遭受家犬或野狗侵扰。

飞过电塔上空的大鸨

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志愿者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年初曾救助过一只被塑料袋套住头部的雌性大鸨。在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农田间,记者看到有小群的狗频繁出没,致使大鸨数次惊飞,引发爱鸟市民的担忧。

2021年初,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农田里被塑料袋套住头部的雌性大鸨

唯有行动才有希望。随着法律法规的实施与完善,公民科学的发展,以及公众保护意识的增强,大鸨迁徙和越冬的风险正在降低 。刘刚认为,大鸨对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农田的重复利用表明,他们对这片越冬栖息地的忠实度提高,这与相关部门和志愿者加强管护、减少人为干扰密不可分。

志愿者张贴公益海报,捡拾农田里的垃圾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志愿者冒着寒潮大风值班值守、捡拾农田垃圾,众多爱鸟市民文明拍鸟观鸟, 大伙有个共同的心愿:大鸨年年见!

大鸨现身雄安 一共38只

2021·great bustard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鸨来雄安越冬了!

11月14日,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当地的爱鸟人士在一片田地里观测到了一群正在觅食的大鸨。它们时而四处张望,时而低头吃食,时而扑扇翅膀飞向天空,显得非常自在悠闲。

随着雄安新区特别是白洋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保护鸟类的意识不断增强,迁徙到白洋淀栖息、觅食、繁衍的野生鸟类,无论从数量和种类,都逐年增加。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白洋淀共记录有野生鸟类225种,较新区设立之前增加了19种。

为了保护好大鸨等国家珍稀鸟类,安新县多次协调农林、水产畜牧、环保等多个部门,展开保护生态环境、清理网箱、打击捕鸟贩鸟、制止毁苇造田等多项保护行动。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和当地爱鸟人士也呼吁,野外观看、拍摄野鸟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搅鸟类觅食,保持安全距离,为白洋淀野生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目前看,人类各项生产活动的干扰间接影响了大鸨的繁殖,要努力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使这一珍稀鸟类得以恢复和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