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珍珠港③高空轰炸全靠信仰?水平轰炸机的命中率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细品珍珠港③高空轰炸全靠信仰?水平轰炸机的命中率

全文共5158字,配图22幅,阅读需要18分钟,2018年11月30日首发。2021年12月7日重发时略有删改。

图1. 福特岛和周边的重要军事目标

陶醉在大获成功的亢奋中的渊田一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一边反复回味着刚才的一幕,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渊田目送第一攻击波的同伴驾机远去的那个时刻,开启上帝视角,从双方战后的战报里去寻找和接近历史的真相。

图2. 袭击内华达的加贺号零战,不扔副油箱是几个意思?

据上一篇的分析,村田重治的鱼雷机队投雷40条,宣称命中30条,实际美军有4艘战列舰共中雷20条(“俄克拉荷马”8雷,“西弗吉尼亚”7雷,“加利福尼亚”3雷,“内华达”1雷),“犹他”号靶船中雷2条,两艘轻巡洋舰“雷利”号和“海伦娜”号 各中雷1条 ,总计24条,村田队宣称的命中率为75%,实际命中率约为60%。

图3. 塔兰托之夜:英军的“剑鱼”袭击意大利战列舰

与此相对比的是,1940年11月11日晚的塔兰托之夜,21架“剑鱼”式鱼雷机(其中只有11架各携带一条545公斤的鱼雷)从“光辉”号航空母舰出发,袭击港内的意大利舰队,投下的11条鱼雷,命中5条,命中率为45.5%,其中第一波投6中3,第二波投5中2。

从数据上可见,无论是出击规模还是命中率,日本人显然要胜出一筹。当然,从首创鱼雷攻击港内舰艇的角度来看,英国人无疑是世界第一。

图4. 战列舰大街,中间三排均为双舰并列停泊

为了在狭窄的港口内尽可能多的容纳军舰,并排排列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这将使得内侧的军舰难以被鱼雷攻击到,因此日本人特意在第一攻击波中准备了另外一件“大杀器”——装备800公斤穿甲弹的高空水平轰炸机队。水平轰炸机队由49架中岛造九七舰攻组成,所有飞机均来自一航战和二航战,其中赤城15架,加贺14架,苍龙和飞龙各10架。他们每5架为一组,排成密集队形,严格按照测定的航线和航向飞越美舰的上空,投下他们唯一的致命武器!

图5. 影视:三座大型舰载机九七舰攻的座舱特写

九七舰攻是一种多用途三座大型舰载机。机身下的挂架点很多,搭载的武器可以是一条800公斤航空鱼雷,或一枚800公斤穿甲弹,或2枚250公斤炸弹(前后各一),或6枚60公斤炸弹(并列2颗共三排)。为了兼顾爆炸威力和炸弹数量,每架飞机的挂载都不仅相同。

图6. 九七舰攻的多种挂弹方式

这种极强的通用性是日本兵器设计的一大特点,象步兵主要武器38式步枪和大正11年式轻机枪就做到了通用弹药,并且步兵班的步枪手携带的弹药有一部分专门预留给轻机枪使用的。类似的设计处处都透着一股子东洋鬼子的小算盘和小精明。

但是,九七舰攻的这种通用性貌似很美好,可在有选择困难症的指挥官手上却成了一个噩梦,著名的换弹命令就是发生在南云忠一和九七舰攻的身上,这个故事可详见中途岛战役的表现。

图7. 日本陆军也非常重视步兵武器的通用性

图8. 日军使用的九一式鱼雷和九九式穿甲弹

为了加强攻击战列舰的效果,渊田的水平轰炸机队挂载的九九式穿甲弹重达800公斤,由长门级战列舰的16英寸主炮炮弹改造而成,兼具穿甲和高爆性能,专门为击穿战列舰的水平装甲而设计,在2500米高空投下时可以穿透15公分厚的水平装甲,这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战舰的装甲厚度。

图9. 九七舰攻的两种挂载,左侧边缘为挂载航空鱼雷,前方渊田指挥机挂载穿甲弹

当天上午8点左右,几乎与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发起攻击的同时,渊田的水平轰炸机也开始进入攻击阵位,按照预先训练的方式陆续飞越美舰队上空。为了增强炸弹下坠的穿透力,水平轰炸的高度被设定在3000米,这个高度所受到的高射炮火威胁显然比需要俯冲轰炸和低空投放鱼雷的鱼雷机要小得多。但是要命的是,除非晴空万里无云,也没有地面升腾而起的烟雾,否则的话在这个高度很难持续追踪目标,更加难以投弹。

图10. 影视作品《虎虎虎》中的渊田

渊田的回忆录是这样记录的:

“我率领水平轰炸机队朝着停在福特岛东侧的战列舰进入轰炸航向。到达三千米高度时,我命令向导机飞在我的飞机前面。在我们进入目标时,敌高射炮开始集中向我们开火。炮弹的黑色硝烟在上空滚滚翻腾。这些炮弹大多数是从舰上的高射炮打出的,但岸上的炮群也很活跃。”

“突然,我的飞机象挨了一大棒似地震了一下。我回头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坐在我后面的无线电兵报告说:‘机身被弹片打穿,方向舵索被打坏了。’幸亏飞机照旧可以操纵,因为正当我们接近目标时,飞得稳直是十分重要的。就要下达‘准备投弹’的命令了。我专心注意着向导机投弹的时刻。忽然,飘来一块断云,把目标挡住了。正当我想我们飞过了目标的时候,向导机微微左右摇摆,向两侧示意,然后向右转弯,朝檀香山方向飞去。我们终于因为那块断云而错过了投弹点,现在必须从头再来。”

图11. 影视作品中的渊田和他的前座飞行员松崎三男大尉

“当我们这个中队进行回旋以便再次进入目标的时候,其他中队也在轮流重新进入,有的中队进入三次,还未得手。当我的第1中队快要进入目标的时候,在战列舰中间突然发生了大爆炸,一股巨大的黑中夹红色的烟柱腾空而起,浓烟高达一千米。这一定是舰上弹药舱爆炸了。刹那间,离港口几海里的我的座机也感到受到了爆炸时冲击波的冲击。”

图12. 瞄准镜下的美国战列舰,此处应为模拟瞄准“亚利桑那”号,其外侧为船体较小的维修船“韦斯塔”号

“我们再次进入目标,这时又遭到了敌高射炮火猛烈射击。这次向导机成功地投了基准弹,中队的其他飞机看到向导机投弹也立即跟着投下了炸弹。我赶紧趴在机舱地板上,打开观察孔,盯着刚投下去的炸弹。我瞧着四颗炸弹向下落,目标(并排靠在一起的两艘战列舰)就在前方。我盯着这四颗炸弹,炸弹越来越小,最后终于看不见了。我屏息望着,突然,从左边那艘战列舰上冒起了两小股白烟。‘两弹命中!’我喊道。”

渊田继续写到:

“当装着延期引信的穿甲炸弹命中目标时,从三千米高度上,几乎看不出结果如何,而没有命中的炸弹倒看得很清楚,因为它们在海面上留下向四周扩散的同心圈的波纹。据估计,被我们击中的那艘战列舰是‘马里兰号’。”

图13. 影视:受损的美舰队,已着火倾覆的应为“俄克拉荷马”号

“各轰炸机队和鱼雷机队实施攻击后,向北飞回母舰。珍珠港和各机场经过几次猛烈扫射和轰炸后,已经大大地被我破坏了。一小时以前还是颇为壮观的美国舰队已经完蛋了。高射炮火越来越猛烈,但我在不停的观察中没有看到上空有敌人的战斗机。我们完全掌握了珍珠港上空的制空权。”

图14. 实景:战后拍摄,已坐沉海底的西弗吉尼亚号和船尾星条旗

根据日机回报的战果,渊田所在的赤城号第1水平轰炸机中队命中马里兰级战列舰1艘2枚,第2中队命中加利福尼亚级2艘各1枚,第3中队命中加利福尼亚级1艘1枚。加贺号第1水平轰炸中队命中加利福尼亚级1艘1枚和马里兰级1艘1枚,前一枚炸弹观察到引起巨大的爆炸,确认击沉!第2中队命中俄克拉荷马级1艘2枚和特务船1艘1枚,引起大火,确认击沉。第3中队因为浓烟遮挡,推断命中马里兰级1艘1-2枚。

图15. 一艘驱逐舰被一发入魂,引发巨大的爆炸,被福特岛上的摄影师摄入,右下角为启航中的“内华达”号

苍龙号第1中队命中并排的2艘战列舰各1枚,其中外侧战舰大爆炸沉没。第2中队命中单独系留的战列舰1艘1枚。飞龙号第1中队命中科罗拉多级1艘2枚,第2中队向一艘科罗拉多级和一艘加利福尼亚级战列舰进行了轰炸,由于视线不清晰,命中情况不明。

综合以上,渊田队投弹49枚,确认命中15枚,推断命中1-2枚,命中率在33%,也就是三分之一,对于高空水平轰炸来说,这个命中率已经高得惊人。上报的命中弹中包括了马里兰级7枚,加利福尼亚级4枚,俄克拉荷马级2枚,船型不明的3枚。

图16. “亚利桑那”号的致命弹爆炸解体的过程示意

在美方的战报中,“亚利桑那”号于7时55分响起空袭警报,8点整,两个分别来自加贺和飞龙的5机编组从3000米高度分别向本舰投弹,10枚炸弹中有4发直接命中,以及3发近失弹。加贺号机组的命中从船体中部到船尾,飞龙号机组的命中则是命中船首位置。掉落在左舷船首的近失弹的爆炸一度让船员以为是被鱼雷命中,后来发现是个误解。

前三枚炸弹分别命中了船体后部的4号炮塔、船体右舷中部和船体后部的5英寸高射炮,但在8时6分命中的最后一弹直接穿透船体前部2号炮塔装甲板,并引起弹药库诱爆,这与加贺号第1中队的报告相符合,这五个机组的飞行员名字分别是浦田丰四、杉原达也、切通亲、铃木勲和小川益一,一般在统计战果时就不做区分了。

图17. “内华达”号的奋战,此处出现了九九舰爆,应为第二轮攻击时

单独驻泊的“内华达”号被一条鱼雷命中,她击落了4架来自加贺号上的鱼雷机,并幸运地没有被高空投掷的穿甲弹命中(她后来在第二轮攻击中被俯冲轰炸机的250公斤炸弹命中5次)。另一艘内华达级“俄克拉荷马”号在第一时间被多达5枚鱼雷命中(后来又中了3-4条),迅速倾覆,没有被高空轰炸命中的记录,因此认为该舰的损失基本都是鱼雷造成。

科罗拉多级“马里兰”号停靠在第2排内侧,被2枚穿甲弹命中,极有可能是渊田宣称的命中战果。田纳西级“田纳西”号停泊在第3排内侧,被2枚穿甲弹命中,单独停靠在第一排的田纳西级“加利福尼亚”号有3条鱼雷的命中,但没有被穿甲弹命中的记录(后来在8点45分开始才陆续被第二攻击波的250公斤炸弹击中)。

图18. 战斗后从高空拍摄的战列舰大街,倾覆的是“俄克拉荷马”号

科罗拉多级“西弗吉尼亚”号除了被7条鱼雷命中外,还被2枚穿甲弹命中,其中一枚穿过舰桥上的探照灯平台后未爆炸,第二枚穿透了100毫米后的3号炮塔顶部,破坏了炮塔内的一门主炮,但幸运的是同样未引发大爆炸。“西弗吉尼亚”号躲过了这两次劫难,成功坐沉海底,战后得以被打捞出水。

图19. 田纳西号(左)和西弗吉尼亚号(右),各中2发穿甲弹但幸运的未被诱爆

综合美军的记载,只有10枚穿甲弹直接命中的记录(“亚利桑那”4枚、“西弗吉尼亚”、“田纳西”和“马里兰”号各2枚),另有多枚近失弹。这显然与渊田队宣称的15发命中有差距,应该是将部分近失弹认为是命中。受创最严重的“亚利桑那”号完全损毁于这种重型穿甲弹,“西弗吉尼亚”号本来在劫难逃,却幸运地因为没有爆炸而避免了跟“亚利桑那”号同样的结局。从命中弹来看,基本都是内侧战列舰,这更加说明了鬼子对战术目标的精准的选择。

图20. 停泊在挪威峡湾中的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被高空水平轰炸的命中瞬间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有机会使用这种800公斤穿甲弹攻舰的记录似乎只有这么一次,他的难度有点像用弹弓去射击一只老鼠,只有在老鼠一动不动的情况下,才有那么一点命中的几率。渊田的水平轰炸机队能够取得接近20%的命中率,这显然离不开大量的训练。

图21. 借用“提尔皮茨”的齐射图,示范德国版“长门”的风范

换个角度来说,高空水平轰炸很类似一条长门级战列舰以一轮5发齐射的概率在向港内射击,靠密集的弹着点来覆盖美舰,但是能否命中、哪一发能命中全靠运气(戏称靠信仰)。在珍珠港,这艘“空中的长门”一共打了10个齐射49发16英寸穿甲弹,命中10发。在海上射击时,能够有超过5%的命中率已经是世界记录!

图22. 1944年11月12日第三次轰炸“提尔皮茨”号时的命中率:11投2中

另外一个可供对比战例同样是英国人在轰炸纳粹德国“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时创造的。1944年9月到11月,英国皇家空军第617中队和第9中队的兰卡斯特式飞机一共出击了三次,携带5吨的重型炸弹“高脚柜”通过高空水平轰炸来消灭“提尔皮茨”号,两个中队的轰炸机通过三次出击一共投中了5枚“高脚柜”,这兴许也能够说明高空水平轰炸的命中率,也许真的需要那么一点执着的信仰加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