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庙 精神家园
三遗融旅 荟英萃善
文化传承 赓续辉煌
文庙
都江堰文庙,旧名灌县文庙,始建于五代时期(907年~96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遗存,占地面积达3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700余平方米。
1、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原为明嘉靖时山东巡抚胡缵宗所题,后清乾隆皇帝亲临曲阜祭孔,将其易以御笔。
出自《论语》子贡语:“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子贡将自己与孔子的贤能量化,造就了这样一处圣贤之景。冯京的《答伯庸》所说:“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乾隆御笔正是此意。
2、东学塾&西学塾
《汉书·贾捐之传》:“圣之盛也,禹入圣域而不优”,“圣域”意为圣人区域,亦即达到圣人之境界。与“贤关”对举而言,互文同义;而由士及贤,由贤入圣之门径关域,即为孔孟之学。
3、棂星门
在宋代,棂星门又称“乌头门”,文庙修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
4、泮池
据《礼记·王制》,天子之学曰辟廱,诸侯之学曰泮宫。辟廱为环形,四面环水;泮宫为半圆形,三面环水。古时秀才入学,即称“游泮”,又称“采芹”。
古时士子在太学,可摘采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有的孔庙在池畔砖壁中央嵌着"思乐泮水"的石刻,便是出自这个典故。
5、钟楼&鼓楼
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陕西省西安市鼓楼最为典型,昔日楼檐下悬挂有巨匾,南为“文武胜地”,北为“声闻于天”。鼓楼斗拱彩绘,外观庄重绚丽,与钟楼为姐妹楼,亦有 “晨钟暮鼓”之说。
6、名宦祠&乡贤祠
名宦祠:本地任职而勤政爱民,着有德业之官员,逝后由当地士民举荐,经本省总督、巡抚,会同学政审核批准,将其牌位入祀于所在州县名宦祠。为纪念文翁,庐江县建乡贤祠(移建后易名忠义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舒城县将原文冲小学改名为文翁小学,原枫香树中学改名为文翁中学。
乡贤祠:按旧制,凡有品德学问而为地方所推重者,逝后可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春秋致祭。其中李畋的功绩与现在人民生活大有联系。据传,当时灾害连年,瘟疫流行,李畋以小竹筒装硝,导引点燃,以硝烟驱散山岚瘴气,减少了瘟疫的流行,爆竹因而很快推广开来。李畋因此被烟花爆竹业奉为花炮祖师。
7、大成殿
大成殿,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大成殿殿高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高建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唐代时称文宣王殿,为五间。宋天禧五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页,多式斗拱,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大成”二字既颂扬了孔子的学问,又赞美了孔子的道德。《孟子·万章下》有云:“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用先敲钟最后敲磬有始有终的奏乐来比喻孔子的集大成。
大成殿的修建,是祖先们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宜春文化底蕴深厚的真实写照。大成殿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和利用好大成殿,对于弘扬状元文化、孔庙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8、文庙历史:
灌庙始建于五代(907-960年)时期。
明洪武初年,庙址迁于城东宣化门内古泮池。
正德(1506-1521年)中,提学佥事刘节、知县胡光培修,明末毁于火。
清康熙元年(1662年),知县马矶修复正殿。康熙二十五年(1687年),知县黄俞鼎修建戟门和围墙。康熙二十七年,知县聂有吾仍迁还旧址,建大成殿一楹,规模初就。
嗣经雍正四年知县谭琏,九年知县陈涞,增修崇圣祠、两庑、戟门、宫墙等处。
乾隆四十三年,知县孙天宁重修大成殿,庙制更加恢廓。
同治二年知县李天植,奉绅筹款移向新建,迄光绪七年始行完工。大成殿五间,周围走廊,崇圣祠三间,东西庑各七间,戟门五间,棂星门三间,殿左祭器库,连下排楼与金声亭各一,右尊经阁连下排楼与玉振亭各一,以及露台宫墙,圣域、贤关二门、泮池均依制建修完备。
民国十八年(1929年)庙址改设县立初级中学校。
1952年,改灌县中学。
2008年"5.12"大地震文庙万仞宫墙垮塌,大成殿受损严重,都江堰中学迁址另建。
2010年,都江堰市政府按清代形制和布局恢复重建文庙,历时三年完成。
201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文庙及魁星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正式注册成立都江堰国学院。
2013年,都江堰市政府按清代形制和布局完成文庙恢复重建,同年5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