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奴张群:为蒋介石效力64年,100岁时被人揪住丑事骂得不敢吭声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忠奴张群:为蒋介石效力64年,100岁时被人揪住丑事骂得不敢吭声

蒋介石麾下文武众官中,张群效力时间最长,从1911年开始,到1975年蒋介石去世,长达64年,创了时间最长的纪录。张群寿至102岁(1889-1990,虚岁102),在国民党退台的高级官员中也鲜有其比。但是这位超长待机的宦海老将,名声并不是特别好,许多人认为是被蒋介石祸害的。

一、被蒋介石迷住了

张群1889年生于四川华阳县(今属成都市),比蒋介石小两岁。张群之父张汉霞做幕僚出身,如果不是后来遇到蒋介石,张群很有可能像父亲一样在成都府当一个幕僚,过着富裕优游的生活。但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之中,张群选择了革命而非保守,这样一来,他的人生轨迹便无可避免地与蒋介石发生了交集。

张群1906年考上保定军校,与蒋介石成了校友。后来1908年东渡日本,张群在船上第一次见到蒋介石。

两人谈了一番话,张群被蒋介石丰富的军事知识折服,大叹自己这两年军校白上了,不及蒋介石之万一。其实蒋的水平也没高到哪里去,只不过他学的是炮兵专业,而张群是步兵专业,隔行如隔山,一下子打中盲点,精神震撼较大。

张群与蒋介石在日本的合影

张群与蒋介石在日本的合影

到日本留学两年,张群与蒋介石都被分到日本陆军中实习。实习地位于日本高田,那里的冬天十分寒冷,张群出生于温暖的四川,受不了严寒天气。而且实习生在日本陆军往往受上级压迫,生活的苦不堪言。

张群叫苦不迭。但他发现,蒋介石从不口出怨言,即使遭到上级刻意凌辱,当面不顶撞,背后也不多说什么。大家同是出自温暖的南方,同是20出头的年轻人,人能而己不能,张群对蒋介石的佩服进一步加深了。

1911年,蒋介石与张群回国,参加了陈其美在上海发动的起义行动,蒋介石被派往杭州独当一面,担任沪军第5团团长,张群成为其参谋,自此开启了长达64年的“君臣际遇”。

不久,蒋介石与张群换贴拜盟,成了结义兄弟。

蒋介石刺杀陶成章后,迫于各界压力逃往日本,张群代理其团长一职,尽心竭力地帮助蒋介石收拢其部众。

其后革命陷入低潮,张群、蒋介石都被迫东西奔走。到1926年,蒋介石掌握国民党军权,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率队北伐。张群听说了,舍弃在北洋政府混来的官职,单枪匹马跑到广州投奔蒋介石。

蒋介石非常高兴,一把抱住张群道:“你到广州来太好了,我还正派人到处找你呢。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北伐大业必定成功。”

分别的这几年,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蒋介石专一在军界发展,先当黄埔军校校长,后成北伐军司令,与汪精卫、胡汉民分庭抗礼,成为国民党军界大佬。而张群则一直从事外交、联络活动,他的长处在于揣摩人事、分析形势,在联络、外交层面正好展其所长,逐渐打出了名声。蒋介石正需要这要的人才,张群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兄弟之情于是情好日密。

北伐开始后,张群很快给蒋介石立了一场大功,进攻吴佩孚时,张群出面劝说孙传芳不要与吴氏联合。北洋旧军阀之间本来就是各怀鬼胎,张群施展三寸不烂之舌,居然把孙传芳说得翩然同意不出兵阻拦,蒋介石遂得以各个击破。

张群与别的幕僚不一样,不仅为蒋介石出面联络,还主动帮他出钱。北伐时没有军费,张群出面请另一个结义大哥黄郛出了100万元的军费。打着打着花光了,张群又自掏腰包资助蒋介石,使蒋介石大为感动。

二、政治奴才

蒋介石当时在党内有很多反对派,他手下的文武官员们也有很多随波逐流、见异思迁之辈。

唯独张群从一而终。尤其是1928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彼时蒋氏力量还很薄弱,汪精卫、胡汉民火力全开,把蒋介石攻击的毫无招架之力。张群毅然决定与蒋介石同进退,与其同时下野,东渡日本。

当时蒋介石想与旅居日本的宋子文家族拉上关系,向宋美龄求婚,张群自告奋勇打前站。

张群面相不似蒋介石,长着一个圆圆的小脸,没有侵略性。加上他说话圆转温柔,十分有亲和力,宋子文母亲倪桂珍一见之下十分高兴。后来蒋宋成婚,张群发挥的作用功莫大焉。

蒋介石对这位义弟的深情厚义铭感五内,后来再度上台执政,对张群投桃抱李,先后让他担任外交部长、行政院长等高官。

张群做官有一个特点,他虽然被视作国民党政学系的领袖,但从来不拉帮结派,也不输出明确的政治观点。

国民党内小帮派成风,为啥张群与别人不同呢?这源于他对蒋介石性格的揣摩。

蒋介石虽然对党内的派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他纵容的是自己能驾驭得住的。像CC系,蒋介石自信对陈果夫、陈立夫有绝对的控制力,蒋介石一句话就能把二陈兄弟吓得睡不着觉,后来败退台湾,蒋介石有心要搞倒二陈,只和陈立夫谈了一次话,陈立夫立即出走美国,一夜之间解散其经营二十余年的CC系。

蒋介石怕的是什么呢?怕的就是政学系这种有政治眼界的知识分子。蒋介石一生斗倒政敌无数,最费劲的就是汪精卫这种人。这种人非常善于拉拢人,非常善于利用知识来成立党派。蒋介石没有多少现代政治知识,自己最缺这个,也最怕对手利用知识、党派来对付自己。

张群看清楚了这点,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他从不拉小帮派,从不眼红二陈兄弟把持国民党党务。也从不像戴季陶、杨永泰、陈布雷那样,有时还向蒋介石输出政治观点。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蒋介石绝不会听你的,还会因此对你产生猜忌,杨永泰、陈布雷之死,都与自己太有刚骨、太有立场有一定关系。

有一次,背地里有人说张群已经是蒋先生座下的二号人物,党政军、外交、经济都能干涉,话传到张群耳朵里,张群大为光火,当众反驳说:“我从来没向蒋先生推荐过他不熟悉的人,从来没贪污过一分钱。说这话的人要害舌疮哟!”

蒋介石也听到这种风言风语,对这种事都是微微一笑。

张群对蒋介石无条件地遵从和恭敬,以及他对蒋介石秉性、意图的准确把握,让国民党的实力派,甚至是反对党派都对张群刮目相看、敬畏三分。他们中多数人就是通过张群的接洽,与蒋介石攀上关系,从而结成同盟的。对此,有人曾这样评说:“众友评岳军(张群字岳军),只能呼为蒋之使而不得称为如夫人,以如夫人尚有恃宠撒娇时,而张唯知唯唯诺诺,欲如何便如何,无一迎抗。”令人称奇的是,张群听到此番评论,竟淡然自嘲说:“张群何人?蒋氏走狗也。”这般心态,岂是常人可比的。

说白了,张群就是蒋介石政治上的奴才。

三、出使日本丧国格

张群在外交方面一贯有着亲日倾向,不少人骂他是亲日分子。张群虽然极力辩白,也在对日谈判、停战上做了一些努力,但在民间舆论中,他始终是一副卖国贼的模样。

1948年他出使日本时,就做了一件有丧国格甚至让中国利益受损的事。

当时张群赴日,名义上是私人身份,实际上肩负着蒋介石重要的使命,就是摸清美国人对日本的真实态度。

当时日本“太上皇”麦克阿瑟主导对日本的处置问题,其中一个非常关键事情就是废不废天皇。

如果从中国人的感情出发,废掉天皇,与其他日本战犯一同审判,这是毫无二话的。

美国人态度偏向于保留天皇,不过也要考虑中国的态度,毕竟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而且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如果中国坚持废掉天皇,美国人不敢完全无视。

麦克阿瑟与张群会谈,征求中国方面的意见。张群居然建议,不可轻易废除天皇制!

麦克阿瑟一下子惊呆了!中国人受日本祸害如此之深,没想到他们居然提出这样的建议。

什么理由呢?张群解释,第一,日本天皇是日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动摇这一体制,会使日本震荡不安。第二,日本天皇的神性已经分离了,不再具有策动法西斯复活的能量,而只是日本的精神旗帜。第三,日本马上就是进行民主化改革,保留这面旗帜,会使日本社会的改革加快。

美国人早有此心,只是碍着中国不敢公开提出来,此时张群居然主动提出这样的建议,麦克阿瑟真是笑得合不拢嘴,马上把张群的意见报知华盛顿。

后来日本天皇得以保留,张群的这个建议起了重要作用。

提出这样没骨气的建议够恶心了,张群还不为已甚,又提出一个更丧国格的事。当时许多受害国要求把裕仁天皇当作战犯审判,但张群建议,日本国内动荡,皇室子弟没有一个能接任天皇的,为确保稳定,还是不要让裕仁逊位吧。

麦克阿瑟自然也是照单全收,裕仁得以免过一劫。

自1946年以来蒋介石放弃武装占领日本以来,再次放弃对日本进行政治审判的权力,国耻啊国耻!你纵有千般理由,怎么能对敌人仁慈!

张群为何这么做呢?背后其实是蒋介石的授意。1948年,蒋介石在内战中败相渐露,急需美国人支持。但美国人比猴都精,不愿意一直给蒋介石的无底洞投钱投装备。为了讨好美国,顺着美国意思、扶持日本对抗苏联,这是最便捷的路子。而且当时蒋介石集团根本无力管国际上的事,日本乱还是不乱跟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张群秉承蒋介石的意思,就干出了这种丧权辱国的事情。

但是,张群在这件事上做得太过恶心。建议不废天皇,还可以说是蒋介石授意,但不废裕仁本人,却无蒋介石之授意。张群这么做,乃是顺着蒋介石意愿发挥了一下,讨好讨到底,彻底博得美国人的欢心。

张群虽知此举不好,但有蒋介石撑腰,厚着脸皮干了出来。只是他没想到,如果有一天蒋介石死了,这种卖国之举会遭到国人怎样的讨伐!

四、人生七十刚开始

1949年败退台湾,张群差点没走成。

当时国军向大西南撤退,蒋介石任命张群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想让曾在抗战时主政四川大后方6年的张群再去统治大西南,日后可以重温“躲在峨眉上”的旧梦,把川、康、云、贵四省作为在大陆顽抗的据点。

结果没过几天,解放军兵临重庆,张群无力抗拒,只好逃到昆明。谁料刚出龙潭又入虎穴,云南省主席卢汉将军正在谋划起义,见张群来当即扣下软禁之。

张群当时是国民党中常委之一,官高位重,如果被解放军抓到,将创下国民党高官的被俘的纪录。张群忧惧万分,给卢汉写了一封信求放过,信中又是诉往日旧情,又是责以党国大义。并保证,如果蒙恩放走,以后将绝不过问政治,在香港度过残生。

卢汉顾念旧情,思考再三,还是将其放走。张群一上飞机,就把他对卢汉的承诺弃之脑后,从香港转道台湾,重投蒋介石麾下。

蒋介石继续对他保持信任,让他出任总统府秘书长,依然是位不高但权非常重的核心近臣。

与之对比,陈诚被猜忌的气出肝病,二陈兄弟被剥成政治素人,何应钦、顾祝同等一班老将都成了庙里的神像,可见张群有多受宠。

张群的心态非常好,虽然背地里受到不少非议,仍旧非常卖力地干活。

1957年6月,张群曾发表了一次演讲。他已是68岁之高龄,按说应该考虑退休的事了,谁知他却说:“人生七十方开始。”

此言一出,有人赞之,也有人说他老不要脸,贪恋权位。

张群不为所动,他知道蒋介石还需要他。至少对日本的交往还需要他。

1952年张群再次奉命到日本,与日本天皇、首相和各界大佬一一会晤。

那天正好是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二十一周年纪念日。裕仁天皇知道,这肯定是刻意的。难不成中国人后悔了,要来搞事情?

裕仁一见面,就浑身发抖地向张群致歉:“两国兵戎相见,为贵国造成极大损失,深觉无颜面见阁下。”

谁知张群却来了个热情洋溢的开场白,说这都是天皇陛下手下人不懂事,军国主义分子已经被清算,两国间的误会已经被解开。

十四年抗战的起点,炎黄子孙难以望却的耻辱,反被此人拿来说笑。彼苍者天,何容此獠狺狺如此啊!

以战胜国之尊,如此作小伏低,所为何来?还不是为了和美国搞好关系,拉拢日本人一起反对红色中国!这代价,未免太沉重了些。

张群晚年生活倒是很潇洒,没有因为媚日而背上包袱。

张群自1954年担任蒋介石的秘书长,一直当到1972年,当时已经83周岁,须发皆白,仍然不肯退休。他自赋小诗云:

日行三千步,夜眠七小时,饮食不逾量,休息要均衡,心中常喜乐,口头无怨声,爱人如爱己,报国尽忠诚。

83岁还当官,而且是秘书长,难免不为外人议论。张群为了平息物议,煞有介事地向蒋介石提出辞职。当时蒋介石也已85岁高龄,一辈子用惯了张群,哪里肯放,坚决拒绝之。

张群遂顺坡下驴,对记者表示:“追随总统数十年,当此国步多艰,蒋总统续任万机之重,既蒙倚任,殊不够自求闲逸,唯有以有生之年,效献心力,上分忧劳,退而不休,今后仍在府办公。”

其实他到了这个年纪,还能做什么工作?不过是给蒋介石充当政治吉祥物罢了,有他在,蒋介石觉得安心,大家也觉得政府有稳定性。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张群自然而然地选择退休了。

他平生虽有亲日派的丑名,不过由于为人宽和,树敌不多,蒋介石死后也没有招致什么报复。相比孙立人、白崇禧等人,可以算得上人生赢家了。

1982年,张群与张大千

1982年,张群与张大千

宽和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举一个例子。张群的夫人马育英是上海人,马育英坚持讲上海话,吃上海菜。张群不能折之,便一人讲四川话,一人讲上海话,时间一长,两人倒也能互相听懂。吃饭更绝,张群爱吃川菜,做一碗回锅肉,一半是辣的,一半是加点糖的。

你要问我,难道不会做两碗,一辣一甜?一家人吃两碗饭,那还叫一家人吗。

张群一生行事,多类于此,和而不同,从不面折廷诤,所以蒋介石觉得他可信可亲可用,同僚们也觉得他人畜无害。

1979年,张群获赠一枚中山奖章。这奖章自国民党退台以来只送了2枚,一枚给宋美龄,一枚给蒋介石的继任“总统”严家滏。第三枚就给了张群,可见其受欢迎之程度。

然而人之处世,哪能只有赞声而无骂声呢。

张群虽秉蒋介石之意实行亲日政策,但1948年媚美亲日不废天皇,就有人深深嫉恨他。

1988年初,虚岁100岁的张群沉浸在人瑞之喜中,突然听到外间有人传言,有人对当年张群访日不废天皇之事大做文章,直言不讳地批评他是汉奸。

这件事一直是张群的心病,不管怎么说也避不开民族感情。但他自己不提,坊间也不敢公开议论。蒋介石活着的时候,绝对没人敢说。

蒋介石死后,风头似乎松动了一些,但公开批评此事的仍然不多。现在突然有变化,居然敢公开骂自己是汉奸,肯定是政治风向有变。

张群暗中打听,始终不得要领,究竟是谁大放厥词,背后又是什么目的呢?

后来他看到一则蒋纬国的采访记录,说当年二公子要到日本成婚,大哥蒋经国百般不同意,说日本是仇敌之国,怎么能在那里办婚礼。

张群阅后恍然大悟,隐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想当年,大公子生身之母被日军飞机炸死,国仇家恨,大公子始终没能忘掉。只是他知道当年访日之事,乃是父亲定下的策略,他也不好说什么。此刻小蒋总统也到了风烛残年之际,难免心有耿介,发作了出来。

张群心里有愧,被坊间传言骂得面红耳赤,不敢吭声。

正待事情趋向恶化之际,天意无常,蒋经国1月13日突然去世,此后也没再有下文了。

1990年12月14日,张群因心肾功能衰竭在台北去世,享年102虚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