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一杆笔能抵千军万马

凤凰大视野精选
2021-12-21 16:42 来自北京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1943年春季,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毛主席当时就给他的秀才秘书讲:蒋介石给你出题目了!自此,一场舆论宣传的反击战打响,战斗阵地是1941年5月份创刊的《解放日报》,而武器则是来自延安的“笔杆子”。

不离手的笔杆

蒋介石出的题正是3月份在他的授意下,由陶希圣执笔出版的这本《中国之命运》。这本书的宣传宗旨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一个领袖,一个党”,“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

《中国之命运》

6月的一天,毛泽东忽然找来了陈伯达、范文澜、艾思奇和齐燕铭等人,让他们以笔杆做出反击

社会学家邓伟志:(毛主席)有一个提纲交给陈伯达,然后陈伯达把它发挥成具体的文字,陈伯达改了以后,毛主席又再改。所以现在外边都知道是陈伯达搞的,实际上毛泽东大改过。

陈伯达花了三天三夜,写出了一篇名为《评〈中国之命运〉》的文章,后来这篇文章也刊登在《解放日报》上。

《评〈中国之命运〉》

“许多人都觉得奇怪:蒋先生既是国民党的总裁,为什么要让自已的作品,交给一个曾经参加过商京汉奸群体、素日鼓吹法西斯、反对同盟国、而直到今天在思想上仍和汗精卫千丝万缕地纠合在一起的臭名远著的陶希圣去校对呢?难道国民党中真的如此无人吗?”

——毛泽东《评〈中国之命运〉》序言节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忠全:毛主席看了以后,写了个前言,很有意思。就说国民党难道就没有人了?因为这个陶希圣是一个托派分子,他是反对共产党,反对(国民党),他是和汪精卫托派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个看,毛主席就嘲笑蒋介石。

毛泽东曾说:自己从没拿过枪杆子,笔杆子倒是须臾不离手。

“打到痛处”

1943年到1945年,毛泽东居住在延安枣园的窑洞中。就是在这里,他亲手写下《质问国民党》的社论。

毛泽东这个窑洞中完成的著作达二十多篇。通宵达旦地写作后,他会把手指放在铁条上降温,舒缓一下。

毛主席在窑洞中使用的书桌

“许多国民党人肆无忌惮地天天宣传共产党“破坏抗战”、“破坏团结”,难道尽撤河防主力,倒叫做增强抗战吗?难道进攻边区,倒叫做增强团结吗?请问干这些事的国民党人:你们拿背对着日本人,日本人却拿面对着你们,如果日本人向你们的背前进,那时你们怎么办呢?”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节选

《质问国民党》这篇社论最终刊登在1943年7月12日《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毛泽东痛斥国民党倒打一耙,污蔑共产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坏团结。《解放日报》在7月份,光是第一版发表的反击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的社论、时评、文章,就达42篇之多。

《质问国民党》社论发表

延安文艺纪念馆馆长刘妮:这一时期毛泽东亲自主持,撰写了一系列的评论,社论,进行舆论的反击战。这个动作相当之快,很快国际社会,国际媒体就有了反应,同时这些国际媒体就来质问蒋介石、国民党,不允许他挑起内战。很明确,你要挑起内战,我们就会停止一切的国际的支援。

社会学家邓伟志从黄埔军校的人口中听说:“蒋介石都暗暗地佩服毛泽东,他自己手下的笔杆子比不上。他曾经让他的笔杆子去反驳,笔杆子写了以后,(蒋介石说)算了你们,意思是比毛泽东差远了,后来他就不再发表反驳的文章。”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__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听到女儿李讷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觉得这个话不科学、不准确,于是加了个“新”字进去。这首歌便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毛泽东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

而曹火星这首歌的创作灵感,则来源于1943年8月25号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一篇,针对蒋介石“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言论的文章。那是1943年10月的一个夜晚,19岁的曹火星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一边哼唱一边写写画画,经过反复修改,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诞生。

蒋介石怎么也没想到,他让笔杆子写出来的文章,不仅让中国共产党的笔杆子写回来,还唱了出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干革命要靠“两杆子”,即枪杆子和笔杆子。

舆论宣传,看似没有硝烟,实则刀光剑影;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涛汹涌。“宣传战”的战场上,延安的“笔杆子”冲锋在前。

敬请观看凤凰大视野

《延安的“笔杆子”往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