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津江突破英雄连”战旗的故事——奇袭敌阵写忠诚

华夏经纬网
2022-01-11 17:01 来自北京

第39军授予第347团第7连的战旗。

临津江,是汉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中游一段恰好与“三八线”大致重合。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右纵队第39军第116师就从这段江面,向“联合国军”的“三八线”防御阵地发起进攻。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均遭到严重失败,部队大幅后撤。12月23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31日,李奇微部署了“一条从临津江到‘三八线’的总战线”。

志愿军能否迅速突破敌临津江防线,关系着第三次战役的成败。当时,“三八线”附近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守军南朝鲜第1师,以两个团为一线,一个团为预备队,利用“三八线”现设阵地和临津江天然屏障,构筑了纵深9公里的3道防御阵地,主要阵地前设置有大量前沿火力点、地雷和铁丝网。

为确保突破成功,担任突破任务的第39军第116师第346团第1连、第4连和第347团第5连、第7连,于战前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根据上级提供的侦察情报,制作了高精度大型沙盘;利用夜暗,挖雪壕秘密靠近江边的进攻出发阵地;准备了辣椒汤,并用雨布缝制了防水袜,以便官兵在刺骨的江水中能够坚持15分钟。此外,还为迅速攀登对岸江堤峭壁制作了防滑梯,为及时排除对岸地雷制作了简易扫雷杆,为方便跨越冰缝准备了木板,为便于冰上冲锋打制了草鞋……

1950年12月31日17时,志愿军按照预定方案,经过短促的炮火准备,向敌军在“三八线”的防御阵地发起进攻。率先冲出阵地的是扫雷班——第346团第4连3班。班长张财书战前在决心书上写道:“我保证完成党交给我们的排雷任务。钩子断了,用手拉;手断了,用脚踢;脚断了,用身子滚也要为突击部队开辟一条通道!”在炮火准备期间,扫雷班战士迅速跃入雷区排雷,为部队打开了前进通路。战后,身负重伤的张财书荣立一等功,所在3班被授予“扫雷英雄班”称号。

在我炮兵部队的有力配合下,突击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涉过冰冷刺骨的临津江,攀上对岸的陡崖。

面对志愿军的迅猛攻势,南朝鲜军第1师仓促撤逃,我军官兵冲入敌阵地掩体,发现碗里的饺子还略有余温。敌军绝难预料,志愿军会在新年来临之际发动如此强大的攻势。经过一夜战斗,1951年1月1日拂晓前,突击部队突入南朝鲜军防御纵深约10公里,并占领了大村、武建里地区。

此次战役结束后,第39军授予第116师第346团第1连、第4连和第347团第5连、第7连“临津江突破英雄连”称号。(蒲元 雷鸣)

责任编辑:左秋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