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秋丽 来源:丽尔摩斯
“你是脉脉林凡吗?”
刚在飞机上落座,林凡就被认了出来。搭话的邻座是某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他有点激动地点开手机,“你看我打开手机,脉脉就在我大拇指能点到的位置下面”。这个位置已经表明了脉脉在他心中的位置。
这不是林凡第一次被用户认出来了,每次这样的经历,他总能听到不错的职场故事——有人获得了升职,有人找到了新工作,有人搞定了客户,这其中脉脉总是扮演着连接、帮助或者推动者的角色。没有这样的前提,“社恐”的林凡大概很难遇到这样热情的用户。
脉脉是中国最大的职场社区软件,用户高达1.1亿,在互联网大厂的平均渗透率高达50%,个别公司高达80%。自从2021年8月,职场社交鼻祖领英关闭了中国版的原创和互动功能之后,脉脉几乎成了中国唯一的职场人聚集地。
工作占据了人生至少一半的时间,决定了人生的质量与成就。那么,上亿的职场人,在脉脉上会发生什么呢?
2021年,拼多多员工猝死事件、阿里女员工性侵事件等影响力巨大的职场舆论事件,都是从脉脉职言版块引爆之后出圈的;而像爱奇艺、蘑菇街等大厂的裁员事件,以及互联网公司高层变动的很多敏感信息,脉脉通常都是第一信源。
因此,脉脉被贴上了“互联网茶水间”这样的标签,有人指责它充斥吐槽、爆料、八卦、花边,也有人说它互联网大厂的 “公敌”。在劳资关系充满张力的2021年,这种指责来得尤其凶猛。但也有人认为,脉脉上形成的职场舆论,某种程度上可以制约企业行为,更好地保护员工利益。
“普通职场人应该有平等连接的权利、平等表达的权利、平等选择职业和发展的权利,”林凡不止一次在媒体上喊话,脉脉要做的是“成就职业梦想“,“推动大家共建一个更好的商业文明”。
那些极具眼球效应的舆情事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脉脉在“成就职业梦想”上的努力——2021年,脉脉的招聘服务链接了718万职场人、3000多个雇主品牌,几百万人在脉脉上获得了职业拓展;很多职场新人通过脉脉完成了洗礼,例如某互联网大厂6000名校招生,有4000名在入职之前已是脉脉的用户。
尽管充满争议,脉脉却毫无疑问地成了中国职场文明、商业文明的试验场。多年野蛮生长之后,中国人职场的困惑、挣扎、憧憬和希望,第一次在脉脉上形成了一个可以讨论的空间,以及一种与现实互动的力量。而那些久被压抑的职场人在脉脉上倾吐心声,则是商业文明的鲜活切面。
甚至脉脉“互联网茶水间”这个标签本身,也是现阶段中国职场结构形态的折射——脉脉上大量被验证的爆料、吐槽,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有用的职场信息,对于公司中高层来说是需要删除和压制的负面,但一些公司的决策者已经意识到,那是值得倾听的声音。
在2021脉脉MAX中国职场力量盛典上,林凡说初代企业家的冒险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高速增长、流量永不衰竭、机遇遍地的淘金时代也过去了,“企业家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去更多的关注公平、帮助他人去成为最好的自己,与实现更广泛人群的福祉”。
在这场演讲前几天,丽尔摩斯和林凡有一次深入访谈,尽管2021年脉脉遇到了诸多挑战,但是林凡却很坚定:不惑于初心,不惑于流量、不惑于价值观、不惑于未来。
创业8年,林凡还像个典型的程序员,理工男气质、低调内敛。但是,机缘巧合,他创业要解的并不是算法、流量这样的数学题,而是一道和职场文明、商业文明有关的语文题。这意味着,算法、流量这类硬指标能带来的快速商业奇迹,可能很难在需要解决软性问题脉脉发生。
“很早我就知道脉脉不会是一家Lucky的公司,我们不会站在风口上,但我们选择站在正确的趋势上。” 林凡说。
1
改变几亿人的职业生涯
脉脉的诞生,和林凡的一个困惑有关。
2011年10月5日,那个困惑林凡许久的问题,终于有了解。
那一天,乔布斯逝世,满屏都是致敬和哀悼。这个改变了多个行业的大师,让并非粉丝的林凡也大受感动。“那天有特别强烈的感觉,就是我不想只改变几亿人的打字习惯,我应该做一些更大的事情。”林凡说。
彼时,林凡是搜狗的CTO、仅次于CEO王小川的二把手,国民级应用搜狗输入法正是他们团队的作品。从2009年开始,他就有了一个困惑,“这辈子是不是就只是改变了几亿人的打字习惯?”
那天下午,他还看了一部讲Facebook创业的电影《Social Network》。至此,他完全被点燃了——看起来创业真的很容易,只要找对一个支点,就能撬动未来。
那个可能“撬动未来”的支点,在他创办脉脉之前已经找到了,那就是“改变几亿人的职业习惯”。
“信息的事情基本上百度解决了,后面是头条;商品的事情基本上被淘宝、阿里解决了。但是人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生产要素,还没有一个很好的体系来解决。”林凡说,当时也看到国外领英的模式,但是觉得领英上主要是跨国公司,脱离了国内大量创业公司的职场氛围和需求,他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支持他这个判断的,还有中美职场间的巨大差异。林凡是清华学霸,曾经在马里兰大学攻读博士,他的美国同学很多从高中开始做实习生,有一定工作经历了之后再考大学,这个过程他们已经很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而学习就是为未来的职场铺路。对比鲜明的是,中国人还没有摆脱对学历的盲目崇拜,都恨不得一直学到博士后,却常常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中美职场的另一大差距是职场信息差。美国的职场资讯非常发达,能够养活大量的媒体。但是,中国职场资讯一直很匮乏,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转更少,这导致大部分人对职场缺乏基本的认知。
“我父母给我找了个工作,同时我拿到了一家民企的offer,我该选哪个?”这是脉脉上经常能看到的一类问题,可以看出,依赖父母找工作在中国还是一个普遍现实;另一个现实是,人才的跨行业流转很难,比如林凡的公务员朋友想跳出体制,则会问他“出来之后我能做什么”这类问题。
在林凡看来,如果有丰富、易获得的职场资讯,可以让人们看到相对大的职场全景,这类初级问题就会少很多。
因此,脉脉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职场信息差的问题。林凡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怎样能够让中国职场有更多的信息创造出来?这些信息怎样才能更好地流通,在学生和白领之间、在不同行业的人群之间都能很好的流通?
一定程度上,脉脉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尤其是互联网行业。首先是它在互联网行业50%以上的高渗透率,保证了有大量职场用户贡献内容;第二是它的身份验证,虽然用户可以在脉脉职言板块用花名发言,但是每个花名ID都经过了身份验证,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职场信息的真实性。
2021年脉脉为何成为职场舆论焦点,就是因为脉脉有相对较高的信息透明度,把中国职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暴露了。
但林凡希望脉脉做到的,远不止是职场信息,“从一个人进入职场开始,到退休为止,这三四十年的职业人生,我们能帮一个小忙或者帮很大的大忙,那就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2
蓝海里的慢公司
脉脉正式创办于2013年,2021年是林凡创业的第8年。这8年里,是互联网风起云涌的8年,大批同期的互联网公司已经上市,有的甚至走完了从创业、兴起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
但是脉脉却是个另类:一方面它在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2021年领英关闭了原创和互动功能,脉脉成了唯一有影响力的职场软件;但另一方面,它却是一家慢公司,这和互联网行业“唯快不破”的信条很不一样。
其实,林凡很想让脉脉快一些,但是发现很难。
这些年快速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绝大多数是生活方式与泛娱乐类的,它们满足人性的某一方面,有大量的标准化客户,可以把目标简化为流量;但脉脉关注人的成长,这是个软性指标,每个人需求都太不一样,所以流量法则常常失效。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中国近几十年商业文明根基尚浅,职场秩序、员工心智、管理层认知、信任机制等并不成熟,想做职业成长的脉脉,相当于要在一片贫瘠的土壤上造出一片绿洲,注定了这是漫长而浩大的工程。
其实林凡有一次搭上流量快车道的机会。2013年脉脉投资人介绍林凡认识了快手创始人程一笑,彼时快手团队很小,程一笑需要一个搭档,林凡在从各方面都很合适。但是在即将敲定合并协议的最后一刻,林凡放弃了。
程序员出身的林凡,完全能看到快手的未来,“就是感觉开通了一个Easy模式,这个Easy模式更符合人性,更符合简单和轻松的东西,你知道它更容易起来”。但是,做风口上的事还是内心向往的事,他选择了内心的向往,因为他坚信职场是未来的大趋势。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生活、娱乐领域今天都已经走在美国前面了,但是职场这方面没有做好,可以坚定地投入,未来10到20年都有机会。”林凡说,看准长期趋势、坚持长期价值,里面的起伏、挫折,他看得比较淡。
林凡也有按捺不住的时候。2018年,脉脉完成了2亿美元D轮融资,手中资金充足,林凡也想过通过流量,让脉脉在互联网之外的行业迅速破圈。但是,最终效果并不好,不同行业职场差异很大,需要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来,急不得;此外,当大量流量涌进脉脉时,如何留存、承接这些流量也成了问题。
这个教训颇为深刻,林凡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探讨这个“花了10亿”买来的教训。此后,脉脉放弃了短期的流量思路,更加重视长期价值。
未来几年,职业化培训是脉脉发展的重点。相比职场信息的功能,职业化培训更加接近林凡“成就职业梦想”的初心。
林凡说,中国公司的现状都是在用人,而不是在育人,“因为普遍追求快,你给我带来多大价值,我要给你多少回报。但是,当发展节奏慢下来的时候,育人就变得重要,因为这样才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收益”。
在这方面,中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外企在职业化发展上已经做了上百年的积累和建设,员工的职业路径非常明确;虽然很多中国公司也建立了职级体系,但是并不成熟。很多中国公司还在用传帮带的方式带新人,外企却有一整套体系化培训方式,比如宝马的培训体系经过了上百年的迭代。
“现在我们想通过共建的方式,把职级体系这个事做起来。”林凡说,这个体系对于一些大公司来讲,相当于把内部的标准输出了,更有利于获取外部人才,因此它们有参与共建的动力。此外,一些职场专家也会参与建设,他们通过发表一些专业化的文章,吸引脉脉上用户买课。
在林凡的脑海里,这个产品形态像维基百科或者是百度百科,是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从一个入口进去以后,就可以便利地了解很多东西。比如一个人做研发工作,可以在上面很轻松地找到不同的职级应该掌握什么样的能力、跟什么样的人沟通和交流、在公司里管多少人、工作流程等等相关的知识。
简单地说,脉脉要做的是中国人职业化的基本数据库。这里没有流量红利,只有一砖一瓦从零开始建设的艰辛。但是一旦完成,它的价值和意义是非凡的——脉脉将为大量职场普通人提供一个快速职业化的通道,这项工作极具社会价值。
现在,搞流量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走远,那些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才会在更长的时间里获得经济价值。
3
没有什么不可能
创业8年之后,再回想当初下决心创业的细节,林凡笑自己被Facebook那部电影骗了,“创业哪有这么容易,总有那么几次你会非常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
但是,他总能坚持到问题解决,“最后觉得自己还行”。林凡长着一张娃娃脸,但是永远不要低估他“坚持”做一件事的决心。
很多职场舆情事件发生时,都有人来找他删贴,除了朋友、投资人、公司VP等,还有脉脉销售部门的人。
林凡首先会问帖子是不是真的,如果帖子真实性有问题,公司出具澄清文件后脉脉可以删帖,但是如果帖子是真的,不管是谁都不能删。脉脉的销售部门常常因此承受压力,林凡会告诉销售人员,如果删帖能换来业务,那么这个业务没有真实价值,可以不要;反过来如果脉脉创造了价值,那么这个业务不可能会丢。
“我没有一次妥协,”林凡说,这么做不是为了搞事,而是为了帮助推动企业和员工平等对话、积极沟通,促进矛盾和解。
这样一路坚持下来,脉脉的价值观变得非常清晰,而很多企业家开始重视脉脉上的声音。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曾说过,脉脉上的很多讨论让他知道了员工是怎么想的。京东也有内部管理制度,是因为员工在脉脉上讨论形成的方案。
如果要给林凡的人生找关键词,“坚持”就是最重要的那个。在很早的时候,他就得到一个启示,只要坚持,“没有什么不可能”。
林凡是典型的南方人,看着块头不大,但是脉脉内部举办的扳手腕比赛,从来没人赢过他。这是因为他从小习武,还代表清华大学获得过高校武术大奖,和普通人相比,他是真的武林高手。
高手高在境界。林凡生于1980年,6、7岁看了港台武侠片想习武,爸爸告诉他如果喜欢就要坚持。尽管条件很有限,林凡坚持练到了小学毕业,那年暑假,少年宫的武术老师搞了一次魔鬼训练——
第一周让学生们每天绕城跑5公里,不跑就不能再练武了。很多人觉得很难,但是最终大家都坚持完成了。第二周,老师说要把腿上绑上沙袋,每天跑5公里。很多人觉得不可能,但是也都坚持完成了。第三周,老师指着一个有300级台阶的小山,说绑上沙袋跑完5公里,然后蛙跳上山。这一次,所有的人都觉得不可能完成,但还是有一半人坚持完成了,林凡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暑假过完,有一个念头在林凡脑子里生下了根,那就是“没有什么不可能”,人的潜能太大了。
这个信念,在考清华这件事上再次得到验证。林凡4岁时接触到电脑,从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清华计算机系成了他从小向往的地方。在那个时代,他所在的高中平均每三年才能出一个清华,还不一定是计算机系,而要想进清华计算机系,全省前10名才有机会。到了高三下半年,经过一番努力,林凡已经是年级第一名了,但是在全省只能进入200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林凡希望渺茫。
但是,林凡决定赌一把。他的数理化非常好,都是满分或者接近满分,平日都是语文拖后腿,于是在语文上下功夫。对他来说,要考上清华其实是一道语文题。林凡的运气不错,高考语文成绩出奇地好,他也顺利进入了清华计算机系。
“这件事说明,哪怕只有百分之几的概率,只要坚持,也可能出现奇迹。”林凡说。他认准的事,没有放弃过。
脉脉也一样。创业8年,脉脉在探索的路上走过不少弯路,不看好的人大有人在。也有人批评脉脉发展得不够快。林凡很少解释和争辩,他认为争这个事情没有什么意义,“我们最终还是要把发展速度弄快了才有意义”。
有时候林凡自嘲“软柿子”,“不争”是他的个性特质。这个特质来自于他对武术精神的领悟, “真正的高手不会轻易示范自己的实力。练的时间越久,就越知道自己的实力在于收而不是放。”
“如果把脉脉和小时候的练武经历做类比,脉脉现在发展到哪个阶段了呢?到了蛙跳上山吗?”我问。
“刚刚到腿上绑沙袋吧,离蛙跳上升还有距离。脉脉今天遇到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比较早期的问题,”林凡说,“但是只要踏踏实实干,不要天天想着泡沫破灭了,这个不行了,那个不够好。坚定地去创造价值,就一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