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弟子群像》——舍利弗(五)

界定
2022-01-18 18:35 来自北京

《阿含经弟子群像》——舍利弗(五)

(接前)

五、代佛说法

有一次,在夏安居过后,照例要进行自恣。所谓自恣,就是每年雨季夏安居(九十天)的最后一天,大众就见、闻、疑等事,相互指摘罪错,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类似于今天的民主生活会。在这次自恣大会上,舍利弗虔诚请求佛陀对自己这段时间的言行提出批评意见:“世尊自恣,说我若身口意有所阙短,垂哀教敕。”佛陀说:“舍利弗啊,你做得已经很完美了,哪里有什么过失呢?”佛陀是在讲客气话吗?当然不是!佛陀列举了舍利弗所具备的优点:

1、坚持净戒,对于纤细之过也是衣毛皆竖,做到秋毫无犯;

2、乐于闲静,经常是远离愦闹,到山间、树林、岩下、洞穴参禅静修;

3、多闻、少欲、知足,这是早期僧团大多数修行人所具备的条件;

4、智慧超群。其具备多种智慧,所谓定心智慧 、疾智捷智、展转智、大种智、别智。也就是说,除了佛陀所具备的特殊智慧外,其他智慧舍利弗全部智慧;

5、修行境界很高,所谓“示教利喜,心无嫉妒,无他有能”;

6、善于说法,经常为四众行法布施,“若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法无有疲厌”(《别译杂阿含经》第228经)。

正因为如此,佛陀对舍利弗极其信任。在佛陀步入衰年后,身体方面自然也大不如前,如《游行经》里所说:“吾已老矣,年粗八十,譬如破车,方便修治得有所至,至身亦然。”值得注意的是,大约在佛陀七十岁以后,不仅为头痛风病所折磨,同时还受到“背痛”的困扰。从《阿含经》中,我们见到佛陀有“背痛”的记载不下五处,分别见于《别译杂阿含经》《杂阿含经》《长阿含经》中的“游行经”“众集经”“十上经”,《中阿含经》的“求法经”,以及《增一阿含·233经》。从《别译杂阿含经》中的“微患风动苦于背痛”这句经文可以看出,佛陀所谓的“风动”与“背痛”,其病因极有可能源于同一种疾病,即由于长时间露坐,尤其是六年苦行,给佛陀的色身健康(尤其是神经系统和风湿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或许有人会说,佛怎么会生病呢?就算生病,也顶多是一种“示疾”,不可能是真正的“背痛”。然即便是“示疾”,那总会还来痛苦,需要休息,因此佛陀说“吾患背痛,欲少(暂)止息”。佛陀既然这样说,那我们就权当是佛陀法体欠安了吧!

当佛陀住锡于某一固定道场之时,生活作息很有规律,每天会定时给弟子们讲开示。此时若身体出现不适,就会请弟子代为说法。在《阿含经》中,我们见到代佛说法次数最多的,便是舍利弗尊者。例如:

1、《长阿含·众集经》:“世尊于夜多说法已,告舍利弗言:‘今者四方诸比丘集,皆共精勤,捐除睡眠。吾患背痛,欲暂止息,汝今可为诸比丘说法。’”

2、《长阿含·十上经》:“世尊……告舍利弗:‘吾患背痛,欲少止息,卿今可为诸比丘说法。’”

3、《中阿含·求法经》:“世尊告曰:‘舍利子!汝为诸比丘说法如法,我患背痛,今欲小息。’”

4、《增一阿含·第233经》:“世尊告舍利弗:‘……云何舍利弗,堪任与诸比丘说妙法乎?我今脊痛,欲小止息。’舍利弗对曰:‘如是,世尊!’”

上述虽然只有四例,但是从舍利弗代佛说法的次数来看,其他任何一位比丘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足见佛陀对舍利弗的信任与器重,被佛陀视为“长子”(《杂阿含经》:“汝今如是为我长子,住于仪法。”)。

从舍利弗代佛说法的内容来看,《求法经》是舍利弗在佛陀略说基础上的“广分别”,《增一阿含经·233经》谈到了舍利弗所证的“四辩才”(义、法、辞、应),这是常规说法模式;而《长阿含》的“众集经”和“十上经”就带有非常规特点,即它带有小规模的佛经结集的特点,这一点特别需要我们研究者注意——即佛灭当年夏天的七叶窟结集,是大规模的佛经汇编,而在此前,已经有了很多次小规模的佛经结集,这是佛教史实。

从两部经所述的缘起来看,《众集经》中提到了耆那教教主尼乾子命终未久,其教团内部就开始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两派“常共诤讼相求长短,迭相骂詈,各相是非”,意见不统一。舍利弗首先意识到佛经结集的极端重要性,于是从“一正法”一直说到“十正法”;而《十上经》实际上是《众集经》的延续,从“一成法”说到“十成法”。在这两部经中,凡是我们佛教中常见的名相词语,基本上都囊括在内,细分起来,蔚为大观!

因此,我们需要正视两个史实:一是在佛陀住世期间,小规模的佛经结集已经开始;二是从认识佛经结集的意义和作用而言,舍利弗第一个意识到它事关佛教的生死存亡。仅从这两点来说,舍利弗就值得我们去敬仰和赞叹,也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未完待续)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