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凤向标︱链接长三角提速,常州新路径“不寻常”

凤凰网江苏
2022-02-08 17:18 来自江苏

1月20日,江苏省公布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通过这份报告,人们得以一探江苏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发展答卷成色,见证“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高速起势,也为13城明确了各自的2022年的“小目标”。

对于区位优势显著、发展方向明确的常州,结合报告的新路径,确实“不寻常”,令人眼前一亮。

撰文/程若兰

审校/冯亚楠

链接长三角,“中吴要辅”发力融入大交通格局

“三吴重镇,中吴要辅,八邑名都”,这是古人赋予常州的美誉。由于地处古运河漕运要冲,常州自隋唐时期起就是各地赋粮转运中心,行商走卒、文人墨客皆会于此。

时至现代,常州古运河仍然游船如织,而常州已经因其北倚长江、东濒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几何中心的天然区位,获得了成为长三角大交通格局关键节点、融入长三角区域同频共振的优势。

坐拥天然优势,便要主动出击。近年来,常州瞄准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定位,不断推进、完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公铁水空管”运输方式齐全的地级市,15分钟内便可快速完成转换的机场、高铁、高速、水运多式联运网络为常州融入大交通格局提供了重要的联动点。

过去一年间,常州全面启动“十四五”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常泰高速公路、南沿江城际铁路常州段等项目先后取得新进展。就在去年岁末,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建成通车,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也因此得以以“建成通车”的状态进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21年全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成果之一。

为实现江苏“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更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工作,常州早已做好2022年挑起重点交通项目建设重担的准备。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常州将充分发挥“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左右逢源”区位优势,加快常泰铁路等建设,打造高速中环,高标准规划建设常州南站。不难看出,为未来预留有充足发展空间的常州南站,将直指长三角中轴枢纽“第一门户”和城市“中央车站”定位。

同时,实施常州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启动建设机场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丹金高速、扩建沪武高速常州段等系列项目,都已出现在常州规划的2022年交通建设图谱之中。

立足苏南,链接长三角,常州有心,江苏亦有“情”。

2021年12月23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与常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常州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为全省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提供示范和经验借鉴。

此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2022年重点工作部分再度明确,要以更大力度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开工建设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项目,加快南沿江铁路等建设。

随着众多重点项目按下“快进键”,常州距离其“3小时通达全国重要城市、2小时畅行江苏全省、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重点城市、0.5小时到达全市域和周边兄弟城市”的“321.5”目标,越来越近。

坚定创新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正当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州凭制造业在市场经济中打下一片天以来,“工业明星城市”就已成为众人心目中常州的亮眼招牌。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潮起,常州也应时代需求变化,将智能制造列为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目标,并在“五大明星城”建设目标中,将“工业智造”列于首位。

在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过程中,常州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进军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引进或投资全省近两成重大产业项目,至2020年已跻身全国制造业先进城市前20强席位。

产业发展,绝不可闭门造车。认识到创新开放“大势”的常州,于2021年大步迈入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的新赛道,开启新一轮“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正因如此,在这条与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一脉相承的道路上,常州创新主体队伍日渐壮大,成为这座城市的“底气”来源。

截至目前,常州已有“隐形冠军”企业200余家,16家常州企业于2021年新晋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队列,入选数量创历年新高,常辅股份、同惠电子两家常州企业实现由精选层向北交所的跃迁。

同时,常州还明确要科学统筹优化空间格局,通过加快壮大城市“创新之核”科教城、建好东部“科创走廊”、高标准建设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创新之“龙”得以在“龙城”腾飞。

创新没有终点。江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50次点明“创新”,进一步明确这个城市发展引擎的重要性。

对此,陈金虎表示,常州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一方面,常州要继续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00家左右、独角兽企业(潜在)突破30家,新增16家上市企业。

另一方面,扎根常州各处的创新平台,已然成为常州创新要素获得高能级发展动力的肥沃土壤。

江苏政府工作报告在指出2022年要更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五大计划”,稳步推动境内外合作园区建设时,便明确点出了中以常州创新园的名字。

作为中以两国政府唯一共建的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引进150余家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40个,不断促进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领域的先进创新技术理念走出以色列,与常州现有产业有机结合,碰撞创新火花。

除中以常州创新园外,在中德、中欧、中瑞等常州5家省级国际合作园区内,国际产业合作、集聚发展氛围同样浓郁。

在国际创新合作得到高质量推进的影响下,2021年,常州市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3000亿元,创下3017.8亿元的历史新高。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84.7亿元,同比增长24.4%。

要想让现有的创新主体、跨国创新合作动力源源不断,就不可轻视对创新人才资源的重视和创新生态的打造。

2021年,常州以推出“龙城英才”计划、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等方式,瞄准人才招引、保障需求,从创新链统筹协调、社会资本等方面调动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常州对科创人才的吸引力,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0.5万余名,创历史新高。

引得人才来,更要让人愿意留下来。对此,陈金虎已明确,要加快建设常州医学院、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和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落实青年人才居住生活“双资助”政策,打造“年轻人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

其中,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已于去年12月实现主体结构完工,预计于2023年秋季学期建成投用。设置有机械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等重点学院的这一校区,未来将与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建设中法、中德、中加等合作办学机构,逐步成为河海大学主体校区之一。

同时,常州2022年还将加快南航天目湖校区二期、江理工新校区建设,配置国际社区、国际教育、国际医院等资源,营造与上海、杭州、深圳“无差别”的宜居宜业环境。

待常州创新生态建设、人才招引与保障环境进一步完善,相信翰林院侍读学士徐琼在诗文中描述的“野多诗书之士,庠序有俊义之才”,将再次在常州大地上演。

勿忘宜居宜业,城市发展方得永续

2600余年建邑史,在常州这座江南名城上留下了太多印记。

在昔日阡陌变通途、传统制造渐创新的过程中,城市吸引人才的魅力已大幅提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也成了推进全域共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2021年初,常州收到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任务: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引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实施方案》,常州溧阳、金坛名列其中。

以此为契机,一年来,常州成立工作专班以“路”为主题展开探索。古有《岳阳楼记》“政通人和”,今有常州“路通人和”,溧阳、金坛先后成为交通部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根据城镇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常州已先后将金坛柚山村、溧阳牛马塘村等自然村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农村,既拉动“三农”发展,令居民有新生活、就业空间,也为城市资本激活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崭新途径。

面对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要求,常州也已明确,将从推进溧阳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入手,上线运行全市统一的宅基地与农房管理平台。

如果始终坚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因为“农村是中国的根”,那么加强对江苏特色文化的传承利用,就是为了守住种在所有人灵魂深处的“根”。

历史上,常州便是吴文化、齐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老城厢则是这座城经济、文化和生活的诞生地。

青果巷、天宁寺、锁桥湾……为了保护这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区域,近年来,常州不断推进老城厢文物修缮、文旅融合等工作,仅2021年便完成了文庙大成殿、崇真女校旧址等20项修缮工程,还通过专家调研、设计、改造等手段,使文化宫、大庙弄等充满常州人回忆的老片区走向人文消费、文化潮流地标等“新生”。

改造、优化不仅要面向未来的游人,更应顾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

2021年,常州推进完成了安阳花苑、茭蒲巷等老城厢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并对局前街、麻巷等道路的环境和沿街立面进行了提升。

走出老城厢,走向整座龙城。去年全年,常州对81个老旧小区开展了改造提升。而2022年,这一数字将增至95个,涉及面积达543万平方米。“加快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统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提升等”工作,正从省政府工作报告的方块文字,变为常州居民的幸福体验。

而在报告中未明确提及的地方,常州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努力也从未停止。

2022年,常州地铁5号线的开工建设将使全市地铁离组网运行更近一步;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正衡中学新校区等优质教育资源将陆续投用;钟楼区、天宁区“大板房”置换房已然封顶,距置换交付指日可待……

通过在城市交通、教育、住房等领域发展的百花齐放,常州打造的“常有善育”“常有优学”“常有健康”“常有颐养”“常有安居”“常有众扶”六张民生名片,愈发绚丽夺目。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