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仪天
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马步升先生说:幼小时,吃饱了还想吃的一定是没有吃过的东西;长大后,吃饱了还想吃的东西一定是家乡的饭菜。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一辈子和饭菜打交道,一切都围绕着饮食而展开。一个人没有工作干了,我们的口头语总是这样说:没饭吃了。把有稳定工作的人,说成是端着铁饭碗;把具有特殊技能无法发挥,生活无法保障的人,说成是端着金碗要饭吃。类似的口语很多,充分说明了吃饭对人生命存续的重要性。
民勤碱面 杨艺锴 摄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气候、地理有着很大的差异,饮食的习惯和口味也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地方饮食是受地域、物产和气候特征限制的。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们中国,饮食上大概表现为“东甜西酸,北咸南淡”风格。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地处西北边陲,三面环沙,与内蒙古阿拉善接壤,自然环境独特,饮食习惯也具个性。干旱燥热的沙漠气候,让他们形成了尚酸味、喜凉性食物的习俗。
民勤碱面就是典型的范例。
现在的民勤碱面,起源于过去的灰面。民勤地处温带干旱沙漠,因为蒸发量大,多盐碱池沼,产盐,却不产食用碱。这片土地,是耐盐碱植物生长和繁衍的天堂,其中有一种叫水蓬科的植物,尤其茂盛。几场秋雨过后,沙漠的沟沟壑壑里到处是一“嘟噜”一“嘟噜”的水蓬科。它们吮吸够了大自然的水分和盐碱,长得苍苍翠翠、郁郁葱葱,不知是哪个先民有了奇思异想故而脑洞大开,从这种植物的身体里烧炼出了蓬灰,蓬灰便成了民勤碱面的主要添加物。蓬灰是用水蓬科烧炼而成的粗糙结晶,在民勤饮食中有历经几百年使用的历史。
百度显示,蓬灰只在兰州牛肉面中使用,显然是很不严谨的。民勤的先民,在很早时候就利用蓬灰制作灰面了。在面里加了蓬灰后,可以增加面条的口感,比较劲道。据我所知,武威面皮子中,也是加入了蓬灰的,吃起来弹性十足,味道特异,颇有嚼头。而兰州牛肉面如果离开了蓬灰的助力,将会大煞风景,或许将会不复存在。
烧制蓬灰的蓬草,有些地方又叫水蓬、飞蓬、蓬柴,民勤人称之为水蓬科。
烧蓬灰,通常是在深秋。庄稼收拾完了之后,村子里的人们或自由搭伴,或夫妻双双进行的业余劳动,目的是为了获取保证一年吃灰面的原料。烧制蓬灰也需要技术和经验,人们带上食物,或骑驴或赶车,或拉上骆驼,去到蓬草生长繁茂的地方安营扎寨,搭个窝棚,垒个土灶,就开始“工作”了。
那场面具有一种质朴而又原始的况味。
人们先把一坡一洼的水蓬科拔下来,相对集中扔在大野上,任其风吹日晒。等把那一坡一洼的水蓬科拔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挖一个很大的灶坑,把晒得半干的水蓬科塞进去点燃。男人负责向灶坑搬运蓬草,女人拿一把木杈,在熊熊燃烧的灶坑上续上等待烧炼的蓬草。
等把一大滩的蓬草烧完了,灶坑也就烧满了。于是停下来,待火一灭,就在热灰里倒上水,呲啦啦,冒出一股浓浓的白烟。等到灶坑里的灰冷却后,男人用铁锨把结了块的灰撬起来,一块一块的一大堆,绿澄澄的,像炼化的玻璃,又似烧过的炉渣。老辈人说,蓬灰在过去的岁月里除了食用,还用来洗衣服,洗头。那时候,农村里没有食用碱,也没有洗衣粉和肥皂,所以,烧蓬灰是农家必不可少的事情。
蓬灰源自于大自然,来自于植物本身,成份纯正。用其制作的食品,味道也很纯正,蒸出的馍馍酥软发暄,揉制的面条柔韧劲道,深得乡民们的喜爱。蓬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是碱性的,碱的性是凉的,正好契合了大众的选择,因此才能荣耀地登上了民勤百姓的餐桌。民勤人喜食灰面,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个季节,这个时段气候干燥,温度较高,吃了灰面可以泻火解燥,润肠润肺。
灰面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在制作之前,首先用温水把蓬灰泡在一个盆子里,浸出它的有效成分。然后,再在化好盐水的碗里注入适量的蓬灰水,倒入面粉中,用富有情感的力度,在案板上揉到产生气泡。然后,盖上小盆,待面团饧一会再揉。面团揉制的时间和力度,决定了灰面的柔软和弹性,也决定了食用的口感。普通一碗面,也是带着制作者的辛劳和情感的。接下来就是擀面,擀面的过程很简单,和普通的擀制没有两样,就是把一个面团用擀杖在案板上擀成纸一样薄的过程。擀好的面在案板上晾一晾,然后切成喜欢的长短宽窄,叫切面。切好的面经过滚水煮熟,就成了金灿灿,香喷喷的灰面。
现代民勤人,倡导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烧制蓬灰的人渐渐少了,但又喜欢这口面食,于是就用食用碱代替了蓬灰,灰面也变成了碱面。灰面也好,碱面也好,一律崇尚手工制作。手工面带着人的温度与情感,而机械制作的面条,既无情感又无温度,其弹性和柔韧度更是无可比拟的。
出锅的面条,肠胃好的人喜欢用冷水激一激(过水的意思),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佳的人用温开水激,激的目的是为了不让面条粘在一起。
灰面也好,碱面也罢,佐饭的料可谓五花八门,荤素皆宜,各取所爱,可以浇上臊子,也可以浇上卤子,与各种荤素菜品搭配都是不错的选择。而民勤人最喜欢把茄子、辣子、洋芋片、西红柿、小芹菜等烩炒在一起,叫茄辣菜,也叫茄辣西。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西红柿,汤汁尤其美观适口。一般不用香料、味精等提味,纯粹是田野的味道,自然的味道。
还有一种叫绾面,其他工艺都一样,只是擀制和切面之外,多了个绾面的过程,于是乎,食用的口感也有了很大的不同。绾面的面不用擀得太薄、切得过细,细和薄的效果要用两只手的搓和捏来完成,这就又有了功夫和情感的交融。需要制作者用耐心和毅力把两三毫米宽的面条撒上面白(干燥的面粉,防止粘黏)搓捏成类似于牛肉面二细的样子,大都是家里来了贵客,为了表达主人的极度敬重,才用绾面招待的。
大自然运行和人类的进步,永远逃离不了优胜劣汰的法则。历史的烟云过后,民勤灰面依然高傲地闪现在我们的餐桌之上,究其缘由,无非是它把大自然的关怀,送到了人们的身体里。
我们应该时刻不忘感恩大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