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的疗愈

秦朔朋友圈
2022-02-19 01:50 来自上海市

“如果我把口腹之乐、悦耳之娱、见窈窕倩影而柔情荡漾,一概摈弃,那我将无法设想善为何物。”

伊壁鸠鲁,闻名于世的是他的“享乐主义”,但他其实活得并不物欲。

他喝水而不喝酒,一顿饭有面包、蔬菜和一把橄榄就满足了。而有一罐奶酪,就算是享受盛宴了。

其实,伊壁鸠鲁追求的是快乐,而不是享乐。他说,无论拥有多么巨大的财产,赢得多么广的名声或是获得那些无限制的欲望所追求的东西,都无法解决灵魂上的紊乱,也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苏东坡跟伊壁鸠鲁有点像,所以,我想写写他。东坡有他的东坡和雪堂,伊壁鸠鲁有他的花园和花园学院。东坡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伊壁鸠鲁说“我希望能与所有人成为朋友”,他们都自己劳作,喜爱土地和食物……

伊壁鸠鲁生于公元前306年(庄子出生于约公元前369年,差不多算是同时代的人),35岁时,他在离雅典市中心几里处,在集市与庇拉尤斯港之间的美立特区找了一所大房子(花园),然后让朋友们一起住了进去。

这些人包括:

梅特罗多洛,据说是伊壁鸠鲁最亲密的朋友和学生,只是先于伊壁鸠鲁七年去世,被称为“几乎是第二个伊壁鸠鲁”。他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伊壁鸠鲁,除了一次为期6个月的回家探亲。他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四名重要创建人之一(“四柱石”),花园的管理者。伊壁鸠鲁曾说:“从今以后,我的学校的所有人每个月的第十二日,都要集会纪念我和梅特罗多洛。”

梅特罗多洛的妹妹,也一并住在里面。

还有大几何家波里埃努,也是“四柱石”之一。

赫尔库斯,伊壁鸠鲁的继承人,写过《论数学》《反柏拉图》《反亚里士多德》等。伊壁鸠鲁把所有藏书都交给了他。

另外还有雷奥修及其妻泰米斯塔,还有一名商人伊多门纽,后跟梅特罗多洛的妹妹结婚了。

伊壁鸠鲁说,凡智慧能提供的助人终身幸福的事物之中,友谊远超过一切。所以他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和弟子们住在一起。

他觉得,没有跟朋友们一起吃饭,生活无异于狮子或野狼。人为什么需要知己,大概是确认自己还有世俗之外的存在形式,还有别开生面的意义。

苏东坡在《东坡八首》中详细记载了自己的疗愈过程。先是在荒地里发现了一口暗井,然后知道了这井水的来源,是远山上的云和泉带来的,这些水一路过来,冲刷了污秽,净化了灵魂,让土地里的芹菜有了一寸的根,也让自己找回了昔日的灵魂。种了稻子、麦子、枣树、栗树、橘子树,然后邀请朋友们一起来吃饭聊天,感谢他的头号粉丝、贵人马梦得,让他完成了一种自我的修复和成全。

对,伊壁鸠鲁也觉得,快乐的三大要件,是友谊、自由和思想。

伊壁鸠鲁和朋友们、弟子们在他的花园中经营种植、撰写哲学著作并指导门徒研习哲学,大家一起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和“不为人知的生活”。

我突然发现,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跟庄子、陶渊明和苏东坡好像啊。不过与伊壁鸠鲁同时代的庄子,没有耕作,只是隐居在南华山,想的都是大道,而不是实际生活。陶渊明呢,以诗酒为主,土地和耕作只是配角。而苏东坡与伊壁鸠鲁及其弟子们,很像,他们自给自足,劳作以收获食物、诗意、自然启示、抚慰、疗愈和哲学。不过没有庄子,大概也没有苏东坡。苏东坡这样评价《庄子》说:“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花园里的食物虽然不奢侈,但是留存着那个自然的味道、有营养、很可口。家徒四壁不必汗颜,黄金万两无可炫耀,离群索居志同道合,无需证明无需附和。

寻求自己的内心安适,就不必用外在标准削足适履,如果外在不自由,至少内心的想象是自由的。

另外,没有比思想更好的医治焦虑的良药了。了解了事物的本质之后,就算不能立即消除问题,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消除使问题严重化的那些特点,不会陷入迷茫、错位、惊愕之中不可自拔。

既有智慧又善解人意的人们,一直在一起研究问题。

从古至今,金钱、疾病、死亡和鬼神,引起人们的焦虑和恐慌,从不停歇。伊壁鸠鲁认为,事先对永远不会经历的境界妄自惊扰是没有意义的。有思想,就是认识本质。可以窥见人生的艰难,但不必受到干扰。思想和智慧,大概就是经过剖析的生活。

苏东坡的《论苦与乐》里提及:乐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时心尔。及苦乐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初不可得,况既过之后复有何物?比之寻声捕影系风迩梦尔。此四者犹有仿佛也。如此推究,不免是病,且以此病对治彼病。彼此相磨安得乐处。当以至理语君,今则不可。(元佑三年八月五日书。)

说的也是一样的道理。

伊壁鸠鲁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原子和虚空,“原子”+“让原子移动的虚空”构成一切。就连灵魂也是由灵动的原子构成的。灵魂与身体相似,只不过构成灵魂的原子比构成身体的更加精细圆滑罢了。

死亡,就是灵魂与肉体分离,所以不必惧怕死亡,那无非就是感觉的丧失。

他认为原子的运动方式包括:垂直下落、偏斜和碰撞。

伊壁鸠鲁学派认为,虽然万事万物都由原子构成,但是原子在运动中并非严格按照既定轨迹进行,而是存在着某种“偏斜”。

灵魂的原子太易于偏斜,以致充满了忧愁、恐惧和烦恼。

伊壁鸠鲁派提供的疗愈之术是,积极运用自由意志对原子偏斜的控制作用,从而使原子偏斜以一种能让灵魂得到宁静的井然有序的形态呈现。

他认为,哲学是为了治疗人的灵魂,“就像医术如果不能治疗身体疾病就是无用的一样,哲学如果不能驱除灵魂之纷扰就也是无用之学。”

他的原子论启示人们,病痛和险恶交织,社会的残酷使得灵魂纷扰,疾苦缠绕使身体不安宁。但人可以启用自由意志,从必然束缚中挣脱,开辟自由选择的领地,从而获得心灵自由空间。

联想到最近还在枷锁之中的妇女们,在命运多舛、颠沛流离之后,又陷入顽固的社会习俗、地缘习性、畸形人伦里。伊壁鸠鲁认为,明智与德性是灵魂病痛之良药。这整个社会需要更高的德性。

“所有这一切中的首要的和最大的好是明智,所以明智甚至比哲学还更为可贵。”伊壁鸠鲁把快乐就等同于痛苦的消解, “快乐增长的上限是所有的痛苦的除去。”所以, “我们不选择所有的快乐,反而放弃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这些快乐会带来更多的痛苦的话。”

伊壁鸠鲁的快乐学说强调,人的快乐需要明智与德性的参与,所谓“德性与快乐的生活一道生长,两者不可分离”。到达幸福的途径是,实事求是、理性、履行道德。

1992年,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劳伦斯·朗佩特发表文章《谁是尼采的伊壁鸠鲁》,在国外学界引起热烈讨论,此后,伊壁鸠鲁越来越被视为影响尼采哲学发展的关键性人物。

根据尼采自己的说法,这种传统可以被概括为“英雄主义——田园式从事哲学的思考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主义,还有自己的田园!中外莫不如此。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出世与入世。

尼采宣称,在那些曾以这样的方式生活过的人物中,最伟大的就是伊壁鸠鲁。尼采欣赏伊壁鸠鲁从事哲学的方式,称他为“优雅的苦修主义”,它由享受最小的快乐和弃置名目繁多的纤弱情感组成。对于尼采而言,伊壁鸠鲁的“花园”成了现世的天堂,触手可及。

罗斯强调,“伊壁鸠鲁的例子告诉我们,充满痛苦和断念的生活为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日常生活的小小乐趣做好了准备。放弃酒神的陶醉,尼采成为了这位适度享乐和使用谨慎剂量的大师的学生。”

尼采运用“生存的海洋变得平静”“令人悚惧的海面”及“持续受苦”等几个关键词在描述伊壁鸠鲁极致的幸福时,似乎是在暗示伊壁鸠鲁平静、田园式的幸福是通过多次挣扎、抵抗和练习获致的。追求快乐的最后境界乃是宁静无扰之灵魂,这可称为静态快乐,与不断追求其它琐碎欲望实现的动态快乐相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