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文物,镌刻着记忆和故事。
一栋栋建筑,诉说着光阴和历史。
提起大运河,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从北京至杭州的漫长水路——京杭大运河。但历史上,还有一条比京杭大运河开凿时间更早,线路更长,工程量更大的运河,这就是隋唐大运河。
公元605年,隋炀帝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先后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形成了南起余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全长2700公里的隋唐大运河。
大运河安徽段是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经淮北市和宿州市,全长180公里,其中淮北市境内运河长为42公里,宿州市境内长138公里。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陈超介绍说,1998年,在淮北市濉溪县一条“宿州—永城”的公路施工中,当公路修至柳孜集村时,人们发现拆迁的屋基下有摆放整齐的一排排条石。这些条石方正、结实,一层又一层,取之不尽。经过文物部门联合考古队进驻柳孜集,才揭开了柳孜大运河遗址的神秘面纱:
经过我们单位的考古发掘之后,把这个运河的本体,还有一个当时的石柱台体发掘出来之后,这个点就是经过通济渠的一个重要的遗址点。
经过发掘,一座东西长14.3米、南北宽9米、高55米的石构建筑重见天日。石构建筑的西部,还发现了两艘保存完好的木质沉船。专家认定,石构建筑是桥墩遗址。清光绪《宿州志》记载,明代之前柳孜就是一个繁华集镇,在此找到了实证。陈超说:
另外一个桥墩就是2012年发掘出来之后,正好是在南北两岸的这个河堤上发现的,比较对称的、大小相等的一个石柱台体,是(另)一个桥梁遗址。
这里,河道、桥墩的遗迹清晰可见。长虹一样的拱形桥,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桥梁相似。在垂直的挖揭壁的夹层中,有许多散碎的瓷片。陈超介绍说,考古队共发掘出八艘唐代沉船以及大批精美的古陶瓷器:
瓷器相对来说,包括的种类是属于当时南北方地区比较著名的瓷窑址,你像我们安徽境内,有宿州窑、宣州窑、繁昌窑,南边比较著名就是越窑、景德镇窑,还有建窑,还有吉州窑,北方的话唐三彩、邢窑,还有一些定窑,这些都比较多。
白瓷俑 T24③-6
白釉小炉 T13⑩-52
红绿彩瓷碗 T23②a-11
大运河在安徽全段,经过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泗县。从2003年开始,大运河泗县段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瓷器残片和唐宋古钱等珍贵文物。
红绿彩瓷俑 T12②-20
鸟形瓷埙 T13⑩-36
2013年,泗县运河故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中国提交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柳孜运河遗址名列其中。
柳孜运河遗址
这次大运河申报的系列遗产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其中,通济渠泗县段28.1公里故道是隋唐运河现存最完整的一段“活运河”。陈超激动地说:
前前后后也筛选了好多,我们最后确认了我们安徽省一点就是柳孜运河遗址,一段就是泗县段的“活运河”,泗县段的“活运河”作为申遗段,处在这个泗县县城的东边,往东大概是7.5公里,和新濉河交汇处这么一段。河道做了一个环境整治,栽种了一些柳树,现在这个历史风貌还是比较好的。
隋炀帝开凿通济渠主要是作为漕粮运输的重要通道,通济渠通航后便出现了“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轴舮相继”的盛况。
虽说今天已经看不到“公家运漕”的辉煌,但“私行商旅,轴舮相继”的痕迹仍有案可稽。陈超2021年参与了宿州市灵璧县凤山大道隋唐运河遗址发掘,历时近5个多月,清理运河河道32米长,发现一批运河重要遗迹,他说:
这个点是目前安徽省内保存的也是揭露出最完整的一处运河遗址。
这几年来,淮北市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对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沿线的大运河风情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建设。
泗县运河故道
在运河古道沿线,泗县先后建设开放了泗县隋唐运河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让运河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利用。陈超说:
因为运河它是一个承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通道,除了(传承)物质的还有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但是你要真正去体验的话,那就亲临现场,回顾这些历史才感觉很有意思。
1000多年过去了,通过当地对大运河的修复和保护,大运河沿河的景观重新成为了一个旅游打卡地。这些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片,让大运河安徽段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陈超说:
真正站在河道当中,(面对)四五十米宽的河道,(河道)离地表有四米多深,闭着眼睛去感受这个运河流淌的声音,才能体会到千年运河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的厚重性。
(大运河新闻热线:18611735190)
来源:安徽文旅厅
实习编辑 延晨 徐蓉 丁雨皓
一读 桂艳 张莉
制作 曹宇
责编 肖东
审稿 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