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太宗赵光义第三子。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至道三年,太宗死,赵恒君临天下,是为宋真宗。作为北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其所受非议和责难应该说是在北宋诸帝中仅次于宋徽宗。
宋真宗继位,由于“谨守成宪,不思更革”导致了其想有作为而无所作为。他错失进一步改革良机,没能及时调适太祖、太宗的“过激”措施,使其愈演愈烈,乃至影响有宋一代都在不可救治的“积贫积弱”的态势中度过。
宋真宗即位时,已经出现了官吏冗多的现象,但是,他没有采取措施减少入仕人数,反而把宋太祖、宋太宗时开始酝酿的选官制度——磨勘法确立并发展起来。当然,真宗此举的初衷是鼓励官员安于现职,从而限制中下级官员的升迁,减少高级官员的总人数。如果标准严格,论功磨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铨选制度。但为了笼络士人,磨勘的标准逐渐放宽,出现了“文官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不限内外,不问劳逸,贤不肖并进……虽愚暗鄙猥,人末齿之,而三年一迁,坐至于卿丞郎者,历历皆是。”造成冗官大量出现。
宋真宗即位后,以“居安思危”、“兵不可去战不可忘”为理由,继续奉行募兵制,以致军队数量有增无减。然而,军队数量的增加不不意味着战斗力的增强,相反,募兵制使大量的老弱士兵终身“仰食于官”,与少壮士兵混杂在一起,影响了军队的士气。同时,宋初实行的更戍法也使得军队疲于换防,没有时间操练,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冗兵的结果,不仅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还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
上述问题宋真宗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而是通过花样翻新的剥削方法,如支移折变、压榨农民、扩大各项专利税等手段收来解决财政危机,这就加剧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动摇了北宋的统治。
更为严重的是宋真宗痴迷道教,东封西祀。“澶渊之盟”之后,宋真宗连续十几年亲自导演了天书降临、东封泰山、西祀汾阴等一系列闹剧。先是不断炮制天书降临,接着宋真宗又亲率百官带着“天书”前往泰山,于山顶封祀天地。又带着“天书”,西祀后土地祗于汾阴。还派各级官员祭祀四岳及四海、河渎,以及其他诸神,整修或新建庙宇神祠,大规模地东封西祀,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上行下效,在宋真宗热衷于东封西祀的同时,各种人造的祥瑞纷纷出现,并得到了真宗的认可。宋真宗开始疏于朝政,热衷于各种祭祀活动陶醉于各地的祥瑞纷呈、群臣的歌功颂德。而东封西祀的直接后果是使北宋付出了国库耗费过半的沉重代价,将北宋建国以来,太祖、太宗以及真宗前期十多年来的积蓄消耗殆尽,遂至“海内虚竭” ,致使赵宋王朝日渐陷入积贫积弱的深渊。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