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散氏盘》:独特5+2法,快速从临摹到创作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金文《散氏盘》:独特5+2法,快速从临摹到创作

散氏盘铭文拓片

散氏盘系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风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众多的青铜器中,周厉王时期的散氏盘铭文以其稚拙、质朴而著称于世。

散氏盘流传故事

散氏盘于乾隆中叶出土,至嘉庆十五年一直在民间收藏,先在扬州江翰林家收藏多年,后转手谁家则不详。老古玩界却有传说,阮元收藏过,并复制铸造出两件仿品。民国十三年以前,大古董商都说过,遇上散氏盘要格外小心,须仔细鉴定。散国约位于陕西宝鸡凤翔一带,由铭文内的人物推知,此盘的铸作年代约在西周厉王时期。1810年冬,嘉庆皇帝颙琰五十岁生日时,阿林保将散氏盘敬献给皇上做寿礼,换得两江总督之职。因而在古玩界又有“阮元定名‘散氏盘’,阿林保献宝祝寿荣升”的传说。嘉庆皇帝不像乾降皇帝那样酷爱古玩字画和美玉。散氏盘入贡内务府后,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六朝,久经封藏。因时间太久,六朝皇帝谁也不去鉴赏,以致无人知晓它收藏在什么地方。咸丰十年,火烧圆明园后,传出散氏盘在圆明园被烧毁。于是,从内务府官员口中传到琉璃厂古董商的耳朵里就成了∶“散氏盘真的没啦,只有仿铸的那件了。”

1924年的一天,故宫博物院马衡清查故宫物品时发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箱,箱中装的便是散氏盘。民国十三年,溥仪出宫前,内务府核查养心殿陈设,发现散氏盘藏在库房。溥仪出宫后,散氏盘由故宫博物院收藏。国之瑰宝散氏盘,在“九一八事变”后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转移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散氏盘铭文临摹与创作

散氏盘铭文为后人提供了极佳的“尚拙”样板。铭文的字形构架浑然天成,它并非是固定不变、呆板生硬的,其生气跃然纸上。特别是在经过铸冶、捶拓之后,许多长短线条之间,不再呈现对称。

散氏盘铭文开“草篆”之先河。散氏盘铭文的字体结构极富特点,变幻多端,是学习书法、研究金文结构的好范本。

书家临摹的功夫,决定了他艺术水平的上限。

《金文:从临摹到创作》将临摹分为实临(精准临摹)和意临。意临又分为如下四种∶“时间思维”临摹、“空间思维”临摹 、“主旨”临摹 、“自由”临摹。

“时间思维”临摹示范

“空间思维”临摹示范

临摹到一定阶段即可先进行依托创作,再进行脱帖创作。依托创作是指依据一定的书法信息资料进行创作。书法信息资料可以是一通碑帖、碑帖中的一个或几个字,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笔画。依据法书的形质和气韵等进行创作,并以此形质特点、精神特点为规、为矩,生发出所需体量的作品,它们都是原有资料的延伸和生长。脱帖创作是不照着帖、仿着帖写。但是必须笔笔有出处,从根本上笔笔不离帖,始终不离传统。脱帖是相对的,离开传统就成为无本之木了。其实,江湖书法就是因为脱离了传统,只剩下所谓的创作。

依托创作示范

脱帖创作示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