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 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13)——西式大帆船的进化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793. 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13)——西式大帆船的进化

全文共3533字,配图17幅,阅读需要13分钟,2022年4月4日首发。

在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向亚洲和美洲奋力拓展殖民的同时,欧洲人的帆船也在进化和演变,早期用于探险的卡拉维尔帆船操作灵活方便,经常与卡拉克型帆船搭配使用,但在殖民时代开启后,对武装和载货量的需求上升到首位。一方面,由于火器的发展,火炮开始取代弓箭和弩炮、远程射击开始代替传统的接舷战,原本在地中海流行的桨帆战船由于两舷密布划桨,只能在船头船尾布置火炮,但原本为远洋贸易而生的卡拉克型帆船因为取消了划桨,反而很适合在船舷布置火炮。

图1. 流行于地中海并被葡萄牙人带至亚洲的加莱型桨帆战舰,特点是无风时也可以依靠人力航行,但是自持力较弱,不能远洋航行

14-15世纪的卡拉克型帆船只在船体甲板上布置火炮,但到16世纪初时,据说是法国人 德·夏尔日想出来在船体两舷开孔,这样可以在船体内部再铺设1-2层火炮,采用这种方法建造的第一艘战舰是1511年下水的英国海军卡拉克帆船“玛丽·罗斯”号,带有双层火炮甲板和舷侧炮门。

图2. “玛丽·罗斯”号船体较窄,船艏楼和船艉楼高耸,对船只稳定性有影响

图3. “玛丽·罗斯”号模型

图4. “玛丽罗斯”号的舰炮,左前方是铸造青铜炮,右后方是锻铁炮

“玛丽·罗斯”号是英国最早的专用军舰之一,在1530年代改装了78-91门炮(包括上甲板的轻型火炮),拥有两层连续火炮甲板,下甲板舷侧开有火炮舷窗,因此该船已经具备后世风帆战列舰的典型特征。但是,早期的卡拉克型帆船为了避免前甲板上浪,特意加高了船艏楼,在“玛丽·罗斯”号上,船艏楼被增加到一个夸张的程度,严重影响了该船的重心和平稳。

图5. “玛丽·罗斯”号的结构图,可见较为早期的卡拉克船型和青铜火炮

图6. 在1545年7月19日索伦特战役中被横风吹翻的“玛丽·罗斯”号

1545年7月19日,“玛丽·罗斯”号在索伦特战役中转向时遭遇横风,下层舷窗进水倾覆。“玛丽·罗斯”号的惨痛遭遇让欧洲造船者不得不面对船型的问题。

大约也是在16世纪初开始,欧洲各国纷纷改良了略显笨重的卡拉克船型,改良后的帆船就是后世更为著名的盖伦型帆船(Galleon),也称为“西班牙大帆船”,有意思的是,关于盖伦型帆船的起源,各个欧洲航海强国众说纷纭,各有各的改法,不过最终殊途同归。

图7. 艺术化表现的卡拉克型帆船,船艏艉楼的高耸是为了提升抗浪性,但是重心提高导致的稳定性下降促进了欧洲人进一步改进

一般来说,各国的盖伦型帆船均采用降低船艏甲板高度,加大了舰体结构强度,船艉楼相应有所增加,带有多层甲板和三根以上的主桅杆,外形上显得更为壮观惊人,其名盖伦“Galleon”,就是得自其宛如城堡般漂亮的大尾楼构造。

盖伦型帆船宽胖的舰体使其航行非常稳定,载货量也较其他国家同时代的船要多上好几倍,可以乘坐150~300名船员、配备数十门火炮,普遍来说既有500~1000吨左右的排水量,也有1000~2000吨的大船。

图8. 一艘盖伦型帆船的纵向剖面

英国的盖伦型帆船将下层船体的墙板贯通,重型火炮能够安放于下层甲板上。从克拉克帆船所沿袭而来的丰满外形得到修改,龙骨的长度3倍于船的宽度,前船楼被大大缩小。16世纪的英国海军主要作战重点是私掠和作战,所以帆船的尺寸较小,多为300-500吨级。西班牙人的盖伦型帆船则因为载货往来新旧大陆的需要,通常建得比较大,甚至有1200吨的巨物。但同时,粗大的船体导致不够灵活,这个弱点也导致西班牙无敌舰队在与英国海军对决时,遭受到了决定性的挫败。

图9. 1588年爆发的英西海战,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大量盖伦型帆船因为风暴和对手火炮的双重打击,惨败而归

1563年,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下令开始建造一艘新型军舰“战神”号,为盖伦船型,长96米,载炮107门,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舰。但讽刺的是,这艘试图开创战列线先河的船却早早地在海战中被火炮击沉,1564年5月31日,在厄兰岛北部海角的第一次战斗中就沉没了。

图10. 瑞典风帆战列舰“战神”号

图11. 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

1565年汉萨建造的世界最大帆船—138门炮的盖伦型风帆战舰“阿德尔·吕贝克”号(Adler von Lubeck),当时还未普及战列线战术,所以该船还不叫战列舰。从模型看出,这种典型的盖伦船还是拥有类似卡拉克船的大型船艏、船艉楼,不利于船体稳定。

图12. 1565年汉萨建造盖伦型帆船,138门炮的“阿德尔·吕贝克”号模型

17世纪之前,即使战舰已经发展出舷炮,各国海军的作战方式仍然是各舰各自为战。17世纪初期至中期,随着舰炮数量增加、威力增大、射程增大,以英国和荷兰为首的国家逐步发展出战列线战术,这时的战列线战术是单纵队同航战。这种战术让军舰不仅在大小上有区别,在功能上也产生了分歧。

多层火炮甲板的大型战舰是战列线战术的主力,要求火力相近;而轻型军舰则充当侦察兵,并负有将前方旗舰的命令传达到后方的使命。因为战列线战术是一支舰队统一机动的,各舰的机动性都要提高才能抢占有利阵位,所以这一时期盖伦型军舰的船艏楼、船艉楼被降低直至消失。

为了增加火炮磅数,保持射击稳定性,水线处的宽度大于上甲板宽度,船尾也变成方形。这样,盖伦船在17世纪演变成“改良型盖伦船”,它也是东印度商船的典型船型,这种船型稳定下来后,一直延续到风帆战列舰时代终结。

图13. 17世纪的西班牙盖伦船型战列舰,可见船尾明显收窄,船艏楼已经不太明显

图14. 改良型盖伦船的船身圆润内倾,船艏、船艉楼趋无。拥有宽敞的方形船尾和多层船尾游廊,图为皇家海军保存至今的风帆战列舰“胜利”号,堪称那个时代战列舰的“活化石”

虽然17世纪时已经发展出战列线战术,但那时一支舰队仍由上百艘不同大小的船组成,没有统一标准。直至18世纪中叶,才逐步形成了战列舰的等级标准:双层连续火炮甲板,64-90炮的战列舰是主力,另有10-25艘3-4层连续火炮甲板,98-140炮的旗舰级战列舰。

另外,舰队还需要补给舰和护卫舰(巡航舰),巡航舰用于侦察和传令,在封锁敌国海上贸易、护航等方面也有作用。50炮以下的老式双层连续火炮甲板战列舰用于为贸易舰队或补给、运输舰队护航,不参与战列线作战。

图15. 风帆战列舰末期出现了机帆并用战列舰,图为“拿破仑”号

图16. 四层炮甲板的“圣三一”号,是那个时代最大的船只,仅从外形来看,盖伦船的设计已经趋同

实际上,当盖伦型帆船成为西式海船的主流后,与阿拉伯式帆船和东方式帆船的差距已经拉大,为西方在大航海时代统治海洋,提供了坚强的科技和武力基础。

以麦哲伦环球航行和西式大帆船进化到盖伦船型,航海时代之前的莽荒时代算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星球上最崇尚科学的一群人已经破除了对地球认知的固化错误,拿出了实在的证据证明,接下来,将会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些“全新”的知识。只是这个过程,比较煎熬和痛苦。

图17. 盖伦船诞生和发展以后,东方系的船只已经难于取得技术优势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