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看战争:苏芬冬季战争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地图上看战争:苏芬冬季战争

芬兰是前沙皇俄国的一个省。当苏联向芬兰提出边界调整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苏芬战争爆发。由于对希特勒未来的扩张计划感到担心,苏联希望巩固对波罗的海国家的控制权,以在不断扩张的第三帝国北侧建立起一道防范阵地。

首先落入苏联控制之中的是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三个波罗的海国家,这三个国家都是在沙皇俄国灭亡时独立出去的。在瓜分波兰之后,斯大林威逼这些小的共和国接受与苏联签订相互“防御”条约的要求。一俟条约签订,苏联红军便大批开进这三个国家,名义上是向其提供保护,其实是占领军。在苏联占压倒优势的军队面前,三个波罗的海共和国的民众毫无办法,但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恨,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两年后德军入侵时,许多人将德军视为解放军的原因。

芬兰也是前沙皇俄国的一部分,苏联向芬兰提出了同样的“借宿”要求。斯大林要求赫尔辛基政府将卡累利阿南部地区割让给苏联,并允许红军在众多波罗的海岛屿及芬兰本土驻扎军队。芬兰坚决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开始在边界上调动部队。指挥芬军防御作战的是卡尔·冯·曼纳海姆元帅,他曾是1905年俄日战争时期的老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沙俄帝国军队中任骑兵将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曼纳海姆曾设计修建了一条横越卡累利阿地峡的防线,在随后的20年内,又在这条防线上修建了约200个混凝土防御阵地。这条防线从芬兰湾穿过苏马一直到泰帕莱的沃奥克希河地区,这就是著名的曼纳海姆防线。1939年11月30日,苏联空军对赫尔辛基发动突然袭击,随后展开全面入侵。将近100万苏军从东部、东南部及芬兰湾进入芬兰,而抗击苏军的芬兰军队大约只有30万人,其中80%是预备役军人。

斯大林预计,红军占有压倒性优势,将在一个月之内占领芬兰,但是,他的梦想破灭了。事实证明,芬兰人是顽强的斗士,他们凭借熟悉地形、适应气候等有利条件,对苏联的进攻进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抵抗。在北部进攻佩萨莫的苏军仅取得了些微进展就被迫停止了前进,而在南部发起的两栖突击则被彻底击退。向卡累利阿地峡强行推进的苏军主力部队也被击退,并在进攻曼纳海姆防线时损失惨重。其他企图穿越芬兰中部的湖泊和大森林的苏军纵队也在芬兰滑雪板部队的游击战袭扰下疲于奔命,不知所措。

苏军第一阶段攻势从1939年12月一直持续到1940年1月的第一周,以苏奥穆斯萨尔米村的一场激烈战斗而结束。芬军的不断袭击切断了苏军的供给线,苏军两个师在苏奥穆斯萨尔米村附近陷入了芬军的圈套。通过一系列的猛攻,苏军被分割开来。最终,苏军27000多人被击毙或冻死,而芬军损失不到1000人。

在遭受了耻辱性的失败之后,红军被迫进行了重组,向芬兰前线又增派了50万军队,由铁木辛哥元帅指挥。苏军计划在卡累利阿地峡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旨在强行突破曼纳海姆防线。2月1日,苏军两个集团军,总计54个师,开始向芬兰防御阵地发起猛攻,每天的攻势达4~5次。面对苏军步兵不断的进攻,芬军英勇抵抗,使苏军伤亡惨重。然而,苏军统帅部决心已定,为实现目标不惜任何代价。最终,2月13日,苏军突破了苏马地区,并开始以此为突破口对芬军防线实施猛烈进攻。在随后一个月内,芬军被迫后退。3月12日,芬兰被迫求和。

在伤亡大约25000人后,芬兰签署了停战书。苏军的损失比芬军至少高出10倍,许多士兵在北极严寒气候下被冻死,这里的气温有时达零下50摄氏度。斯大林战前提出的领土要求得到了满足,但除此之外,斯大林没有强加任何要求,因为斯大林很清楚,强压过甚可能会迫使顽固的芬兰人与苏联进行游击战,而这是苏联方面任何人都不愿面对的。

苏联最初的入侵计划几乎没有考虑到芬兰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根本不切实际,也无法有效地组织实施。最后的成功是在红军不惜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才换来的。苏联征服芬兰的失败使许多德国人——包括希特勒及德国最高统帅部在内——确信入侵苏联是可行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