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在37岁时,
便结束了璀璨而短暂的一生。
在拉斐尔的画作中,
最为人熟知的,
就是他笔下唯美高贵的女性形象。
如今,正值拉斐尔的诞辰及逝世纪念日,
让我们重新回顾
这位艺术大师细腻卓越的女性画像作品
并从中感知那些
被镶嵌在历史叙述中的艺术含义。
“活着,大自然害怕被他征服;
他逝去,又怕自己也随之枯亡。”
——红衣主教彼得罗·本博为拉斐尔题写的墓志铭
圣母加冕 267×163厘米,1502年—1503年
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的拉斐尔·圣奇奥(意大利文:Raffaello Sanzio,常简称拉斐尔Raphael)的一生其实非常短暂,但在37年的人生中,他很早就显露出极高的艺术天赋,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那些神态端庄优雅、线条秀美的圣母肖像,足以把拉斐尔长久地供奉在艺术史的殿堂之上。
拉斐尔《大公爵的圣母》(Madonna del Granduca),1505-1506年
在拉斐尔之前,中世纪的宗教画往往内容严肃且毫无生气。
拉斐尔以世俗化的手法,将传统的宗教题材描绘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美,留下诸如《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等经典作品。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1513年
拉斐尔《椅中的圣母》(Madonna della Sedia),1514年
那些宁静恬美的女性形象,是在他8岁时早逝的母亲,是他神秘的恋人,是邂逅的园丁的女儿,她们笼罩着人间的光辉,又遵循安宁、和谐、协调、对称的完美秩序,充分体现了拉斐尔独特的画风和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拉斐尔《该拉特亚的胜利》(Triumph of Galatea)1511年
拉斐尔《圣母与圣子手稿》约1501年
拉斐尔《花园中的圣母》(La belle jardinière),1507年
拉斐尔《帐幕中的圣母》(Madonna della Tenda)1514年
尽管时隔500年,我们仍可在那些亲切自然的画作中,感受到女性的温柔叹息。
拉斐尔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笔下柔美高贵的圣母形象。不同于中世纪面无表情、姿势固定的圣母子,拉斐尔塑造的女性美丽、温柔而鲜活。而在一系列为人赞叹的圣母画背后,这个崇高美丽的形象却有着真实的名字——玛格丽特·露蒂。
玛格丽特是一位面包师的女儿,她既是拉斐尔的爱人,也是他的灵感缪斯,《椅中的圣母》《戴面纱的女子》与《芙娜雷娜》,都以玛格丽特为原型,“芙娜雷娜”这个称呼就源于罗马方言fornaro(面包师)。
这幅画有着《蒙娜丽莎》四分之三侧面的角度,以及黄金三角形的构图比例,在女子的左臂上,拉斐尔留下了自己的名字“Raphael Vrbinas”。这幅画一直被藏于拉斐尔自己的画室,直到去世都未将作品面世。
拉斐尔 《披纱巾的少女》约1516年
《披纱巾的少女》是他将自己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绘画成果用画笔呈现出来的集大成之作:
画面的空间感与体积感变得真实可信,人物衣着的材质和外观也刻画得越显逼真。玛格丽特的存在,为拉斐尔增加了浪漫与神秘色彩。此后历代画家,也都对“拉斐尔与芙娜雷娜”这个题材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留下了不少相关画作。
安格尔《拉斐尔和芙娜雷娜》,1814年
在拉斐尔的影响下,1848年英国兴起美术改革运动,而这一运动又被称为拉斐尔前派,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基本上以写实的传统风格为主,画风审慎而细致。英国画家弗兰克·卡多根·考珀 (Frank Cadogan Cowper RA)以肖像画出名,属于第二代拉斐尔前派画家,也被称为“拉斐尔前派画家中的最后一位”。
随着时代带动了艺术审美的改变,考珀越来越多地开始绘制肖像画,并创作历史文学主题的绘画作品。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在古典构图和配色的基础上,糅合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审美,带着一种不会过时的独特魅力。
虚荣 Vanity 1907
《虚荣Vanity》的题材和构图灵感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画中女子双眼微阖,手里拿着一面梳妆镜,项链和头饰将女子的年轻貌美衬托得珠光宝气。
背景中的葡萄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实,暗示着丰富和快乐。虽然这幅画的主题世俗,但女人靠在栏杆上的姿势不难让人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画作中的圣母子形象。
Venetian Ladies Listening to the Serenade
与上一幅画类似的是,考珀在另一幅作品中也使用了相同的绘画方式和技巧。在这幅创作于1909年的Venetian Ladies Listening to the Serenade中,三位美丽的女子仿佛舞台剧中呈现的那样一般坐在阳台上,倾听着小夜曲。
在拉斐尔之后,无数艺术家继承着他的创作审美,甚至是对女性肖像笔触的把控。
拥有如此影响力的拉斐尔,在37岁时就因为一场高烧结束了璀璨的一生。红衣主教彼得罗·本博题写了墓志铭:“他活着,大自然害怕被他征服;他逝去,又怕自己也随之枯亡。”可以说,这句话是对一位画家最有分量的认可与尊重了。
在拉斐尔及拉斐尔派系的画笔下
女性或唯美或高贵
拥有着超越自然的人性光辉
也许「脆弱感」是女性画作的代名词
但在他们的作品中
女性的脆弱感从不代表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