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政邦智库“老龄化社会治理课题组”
“老骥伏枥,虽未歇于壮心。”南宋诗人陆游“人老心不老”,耄耋之年依然身轻体健。“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曲;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西哲康德如是说。
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接受老年教育,以课会友,学习技能,有助于他们积极转变社会角色,努力调适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人际关系和认知情感,有助于保持健康的身心,跟上信息时代的步履。正所谓“学习是最好的养老”。而全社会也应承担起“文化反哺”的责任,这既是社会人文关怀的真情传递,更是构建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的题中要义。
01
前世今生:始于”第三年龄”教育
是的,人生是本书,老年就是书的结尾,而结尾部分才最精彩、最动人、最隽永。
1965年,法国职工教育活动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Permanent Education或Lifelong Education)的概念,为“第三年龄”教育的发展播下种子。“第三年龄”是国际社会按少年、青年、老年三个年龄段笼统划分的,“第三年龄”教育主要是以老年人为主的教育。
1972年,皮埃尔·维勒斯(Pierre Vellas)教授在法国图卢兹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简称U3A,也被称为“第三年龄大学”)。图卢兹大学社会科学院专门为当地退休人员开设了老年教育课程,其初衷是通过教育和研究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所老年大学通常被认为是西方现代老年教育兴起的标志。“第三年龄大学”的理念广受各界欢迎。类似的大学,在法国其他城市,以及比利时、瑞士、波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地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并横跨大西洋传到加拿大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现在看来,这个项目非常成功。
1975年,国际老龄大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of the Third Age,简称IAUTA。近年来,IAUTA又称为国际老年大学协会)成立。该协会是由正规高等学校认可的老年(继续教育)大学联合组织。IAUTA目标是:(1)联盟(To Federate),即联合世界各个地区的老年大学,也包括那些虽不以第三年龄大学命名,但却与其有相同目标的老年教育组织;(2)构建(The Constitute),即在世界各地大学的支持下,建立国际性终身教育体制,关注老年教育以及老年研究领域;(3)发展(The develop),即促进老年群体间的知识交流,继而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
国际老年大学协会还发布《老年大学宪章》(UNIVERSITIES OF THIRD AGE CHARTER):
1.目标(Objective):老年大学旨在大学之间传递文化与知识。
2.使命(Mission):老年大学旨在促进文化的交流,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与福利水平。
3.公开(Public):老年大学旨在面向所有老年人,没有年龄,学历或是收入的差异。
4.地位(Status):老年大学确保其活动的学术地位:大多数老年大学附属于普通高校或与普通高校建立联系,另一部分老年大学通常为独立的教育机构。
5.教学(Education):老年大学旨在提供同普通高校相同的课程、讲座、研讨会,并增加当地的特色主题。
6.健康(Health):老年大学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脑力活动,社会活动进行创新,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7.文化(Culture):老年大学旨在帮助老年人更好的理解社会的变迁。
8.伦理(Ethics):老年大学旨在帮助老年人减少因年龄,性别和地域等因素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9.国际化(International):老年大学是增强世界各地老年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学术合作的重要载体。
10.未来(Future):老年大学旨在通过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条件与智力条件,达到延长老年人的平均寿命的目的。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于1994加入该协会,并成为该协会中最大的团体会员。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领导一直担任IAUTA的相关职务。2013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IAUTA理事会和国际研讨会主题是“老年大学的创新发展与银发旅游”;2013年9月在瑞典乌普萨拉IAUTA第93届理事会和国际研讨会主题是“老年人机会均等”。
02
从无到有:“老年需求”越来越旺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老年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1982年2月,《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发布后,国家工作人员退休制度开始实施。离休退休后的老干部们,有不少人迫切要求继续学习,于1983年9月17日创立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这标志着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正式诞生。此后,湖南省长沙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贵州省贵阳市、江苏省南京市、湖北省武汉市、广东省广州市、北京市等地,由一批离退休人士纷纷自发地创办起了老年大学(学校)。
彼时,多数老年大学处于无固定校舍、无经费、无编制人员的“三无”状态,这些老年学校内对老年教育的发展目标、组织运行等内容也无没有系统、完整的规定。时至2018年,有些老年大学仍旧处于“三无”状态:“我县老年大学是由老干局局长担任老年大学校长,没有编制,没有在职工作人员,日常管理由老干局代管,教学工作基本上是由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师义务担任。老年大学处于无机构、无工作人员的状态,办学能力很差。”这是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的局面。
到了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动力大增。
党的十六大(2002)明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了中国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2004年中央再次强调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之后,2006年国务院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老年教育的资金投入”,对老年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将老年教育首次列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老年教育”。中国老年教育首次写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标志着国家层面正式承认老年教育的“教育性”。
党的十八大(2012年)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对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层面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年8月通过,2009年8月第一次修正,2012年12月修订,2015年4月第二次修正,2018年12月第三次修正)第七十一条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第七十二条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最直接、明确地宣示了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益。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0月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中国第一部老年教育专项规划。《规划》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保障权益、机会均等,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优化布局、面向基层,开放便利、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原则,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可以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将中国老年教育事业带入一个逐渐快速发展和品质提升的新时代方位。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老年教育机构逐步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办好老年大学,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力主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第一部老龄事业规划《“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发〔2017〕13号)要求: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加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要进一步提高面向社会办学开放度,支持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全国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
03
行稳致远:从“养老”迭代为“享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中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发展老年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老年大学,则让大量中国“银发族”的生活观念从“养老”迭代为“享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21年11月24日正式发布。其中,“筹建国家老年大学”引发特别的关注。
《意见》首次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并明确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
《意见》中提到的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面向全国开展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资料显示,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是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倡导并批示创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并以部发文印发,明确要求把国家开放大学建成我国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和灵活教育的平台、对外合作的平台(四大平台),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和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2022年2月21日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国发〔2021〕35号)要求,“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鼓励养教结合创新实践,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学习点。发挥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作用,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明确: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各地开放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老年教育。创新机制,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可以说,从《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老年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愈发明晰。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提出:我们就要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老年人,像办青少年教育一样,办好老年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服务者和陪伴者,老年大学才能真正做优做强。”
据统计,中国现有各类老年大学7.6万多所,在校和远程教育注册学员共1400多万人。鉴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64亿,也就是说,能够享有老年教育资源的人数占比仅为5%左右,因此不少老年学校都是“一座难求”。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校长刘臣撰文表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现象普遍存在、老年教育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老年教育成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建立;老年教育远程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匮乏;老年教育法律制度缺失,老年教育发展无保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晓燕教授告诉政邦智库: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盲率非常高。他们也需要精神层面的满足,来弥补年轻时的缺憾。无论是学习书法、学习插花、学习制作,都是丰富精神层面的需求。金融知识,理财技巧等,也能防止老年人被骗。
推进老年大学教育,前路漫漫亦灿灿。根据前期调研,以下几点思考值得一提:
(1)推进老年大学教育“提质增效”,不仅要在数量上多做“加法”,还要在经营模式上多做“乘法”。实践证明,政府提供财政等资源支持,将一些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去承担,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满足社会公众个性化需求。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企业家参与其中,可以有效提升老年大学的质量和覆盖度。举例来说,通过地方专项债,可大力开发筹建老年大学等方面的项目,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而且有助于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如此一来,各类涉老教育机构学位紧俏、报名出现“秒杀”现象会得到有效缓解。
(2)循序渐进,推进老年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着力构建老年教育数据中心“国家队”,从中央部委层面实质性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数据共享工作,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形成全国老年教育动态数据库。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的当下,不要只是提醒老年人不要做什么,而是告诉他们可以做什么。缩小新兴科技与老年生活的“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也是整体社会的福祉。在线上线下融合方面逐步推进,使老年人群体都能够逐步适应数字社会,共享数字教育的红利,轻轻松松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大本营”。
(3)于全社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老年人口对社会做贡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问题和生态效益。于老年人而言(尤其是60至69岁的低龄老人而言),可师法陆游,即使上了年纪,身体颓萎,老眼昏花,也要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乃至自我教育:“岂知鹤发残年叟,犹读蝇头细字书”“读书有味聊忘老,赋禄无多亦代耕”,努力达到心态与知识主客观相互交融的境界,炼就平易而优雅的生命形式和气韵。大量的案例以及学界的研究显示,老当益壮的老年人,完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发光发热的机运和通道,践行“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产出性老龄化”(Productive Aging,又称“生产性老龄化”“丰富多彩的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
(4)当今世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进世界先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老年教育,是国际社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老年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的必要条件。进一步深化老年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与世界第三年龄大学组织建立密切联系,不断提升中国老年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走出去”力度,方能扩大老年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实践已经证明,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的老年人,在中国文化的独特的包容特质影响下,完全可以实现共享精品课,进而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面向未来,中国老年教育必将且歌且行,永葆开放之姿,为全球推进老龄化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
(在本报告成文过程中,课题组参阅了中国政府网、光明网、澎湃新闻网、《民生周刊》《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等机构的官方报道与资料,在此一并致谢。为便于阅读,此次推送删去相关注释和文献出处等,全文请参见政邦报告纸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