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过程中的选校环节,相信是令许多家长和学生们感到头疼和纠结犹豫的。当然,肯定不是在考虑要去上哈佛还是耶鲁。
而是究竟要申请大U还是LAC?
大U,即我们常说的综合性大学,包括大名鼎鼎的哈耶普为代表的藤校,与其比肩同等地位的斯坦福、MIT、芝加哥大学等世界名校,还有诸多公立大校,如加州系、德州系等。
LAC,全称Liberal Arts College,同样是美式精英本科教育系统中的一类,只是我们更常称之为文理学院。顶尖LAC例如Williams College、Amherst College、Bowdoin College等等。
美国顶尖综合性大学:哈佛大学
的确,可能说起某个LAC或者文理学院的名字,是没一些综合性大学来得响亮耳熟。但千万不要怀疑,人家文理学院也都是实打实发文凭的,才不是什么“野鸡大学”呢!况且,据统计美国有19%的总统都毕业于LAC,还有许多国内外政商名人,像奥巴马、希拉里、乔布斯、宋家三姐妹等等也都是知名LAC校友。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鲍登学院
如果你由于刻板印象或者知之甚少的原因,而将LAC从自己的选校范畴内剔除,说不定就此与美国顶尖教育擦肩而过了。当然,与LAC想比而言,大U的优势对于许多申请者来说也都显而易见。本期北美芝士就为大家比对大U和LAC的那些区别!为你的选校解开疑惑!
01 大U & LAC:别再误会我了
在分析大U和LAC的区别前,首先要厘清几个认知上最常见的误区以及错误操作。
*拿LAC排名和大U综排比较
北美芝士在进行留学申请的答疑工作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去Top20的文理,还不如去Top50的综合性大学。”
“某某文理学院在综合性大学综排里能排多少名?”
其实出现这些说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申请选校时过分依靠排名榜单做判断,却又不完全理解排名的意义。
以美本申请中最主要参考的US.News排名为例。众所周知,官方每年都会发布两份美国大学排名榜单,一份是综合性大学排名,另一份是文理学院排名。
两份排名本身就是针对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下,大U和LAC两种不同体系各个学校的评分。但拿LAC的学校去和大U比较,或者问在大U综排里能排几名,这相当于问广东人“粤菜里最喜欢哪道东北料理”,毫无意义!否则为何US.News不干脆将大U和LAC都囊括在一起进行筛排?
至于“另可Top50大U,也不要Top20 LAC”,很大原因则是因为申请者本身追求高等教育的出发点不同,立场不同。
基本上期望进入Top50大U的家长和同学,肯定都是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好的工作“钱”景,社会地位等等。而在国内求职场景中,LAC的知名度肯定比大U低,知名度直接影响学历含金量,那么这种说法或许成立。
但假设学生本身并不以未来就业为目标,或许继承家业,或许读研深造,总而言之择校取向发生了改变,教育水平可能成为更重要的衡量标准。显然,这时“Top50,Top20”的结论就不够准确了,毕竟顶尖的LAC在本科教育水平上并不逊色于部分藤校。
US.News:LAC与大U综排标准一致
*文理学院=博雅教育?
稍微对文理学院有些许了解的家长和同学,却又容易陷入另一个知识误区:
“文理学院教育=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翻译,国内也有译成通识教育,人文教育的,英文说法上看起来和文理学院非常相似。博雅教育确实是文理学院的教育初心,也是核心。
博雅教育作为一种基础全面的,着眼于全人教育的本科教育模式,涉及艺术、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主要培养学生文理兼修的能力和理性批判思维。
文理学院的学生在本科前两年基本都需要修6-8门涵盖上述学科领域的课程,且必须包括经典阅读和思辨写作,因为这是博雅教育的核心课程。
但这并不等于文理学院就是博雅教育,或者说文理学院只有博雅教育。
在LAC完成前两年的通识教育后,就会进入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没错,博雅教育也是会区分文理,区分专业的。事实上,博雅教育同样以培养专业精英为教学目标,只是在专业细分程度上确实不如大U,这一点在后面区别比较中也会详说。
MIT文理学院
此外,博雅教育实际上并不止存在于LAC。许多大U同样也有博雅教育阶段,甚至开设有基于博雅教育的School of Liberal Arts。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康奈尔大学、宾大、MIT等等。所以,博雅教育并不限于学校的类型,只是文理学院会更注重学生这一层面的培养!
02 大U & LAC:我们不一样
跳出了对大U和LAC主观分辨和判断后,接下来北美芝士就从规模、课程设置、师生比等多个客观维度,为大家解释两者之间的真正区别,以及你该如何决定选校!
A.学校规模:大而全VS小而精
综合性大学的规模比文理学院要大得多。这个规模既指校园环境,也指办学规模,包括师生人数,开设学科,学历授予水平等。
学生人数
综合性大学在学生人数规模上更为庞大。如我们熟知的公立体系大学,在校本科生人数都在一两万人。而招生人数相对较少的顶尖大学,如八所藤校,本科生人数也大多在七、八千到一万人。即使是规模更小的私立大学,像Emory、Brandeis、Notre Dame等等,本科生人数也有三四千人。
文理学院一般在校本科生人数为两千人左右。前面所列举的如Amherst、Williams等顶尖LAC每年录取人数也就一千人左右,最终注册入学的人数基本维持在两到三百人。并且国际生比例很低。
学历授予水平
我们常说的大U基本都是指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大U与LAC最根源的区别,在于研究型大学以学术研究为核心,学校的办学焦点在学科的建设,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以及为各个专业领域人才提供科研与学术环境。
LAC则聚焦于本科教育,多数仅提供学士学位,少数目前也开设有研究生项目。LAC的老师一般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所以他们能够给予到每个学生的教学答疑和关注的时间更多。
学科领域分类
大U在规模上更大更全的另一个维度,在于其更多元化,更细分化的专业选择。
除了本科课程和研究生院外,还有工科、医学、法律、商科等等基本涵盖了目前人类大部分学科研究和工作应用的范畴。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会更青睐大U的原因。
而LAC因为以博雅教育为核心,尽管有两到三年在专业、职业上的学习探索过程,但都是集中在自然、人文社科领域,专业划分没有大U细致,门类上和实践性上也要远远少于大U。
许多LAC不提供建筑、医学等职业性较强的专业,应用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科目,如工程类、经管类的也很少。因此,如果你更喜欢这几类学科或倾向日后从事相关行业,那么或许大U会更适合你。
授课方式
大U由于学生人数众多,通常一节大课可能有上百人,教授只会完成讲课工作,上课期间及课后能留给每个学生的答疑时间微乎其微。甚至一些通识课或者讨论课直接交由教授的研究生助理来负责。
反观LAC则展现出师生更为紧密联系的授课模式,有较高的师生比。10-12人的小班授课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给了学生更多空间和时间去思考、研究知识。和教授直接合作,或者作为研究助手都是极大可能的。而这种“福利”在大U仅在研究生阶段才可能实现。
B.学校氛围与校园生活:多元 VS 稳定
除了学校规模,许多留学生还会非常在意校园氛围等因素。
由于学校环境、地理位置、区域规模等原因,大U和LAC有着截然不同的校园氛围。
大U展现出较为松散但多元的校园氛围。
一方面,大U由于人数众多,每个学生要和身边所有同学、朋友都熟络起来显然比较困难,甚至可能会出现一整个学期彼此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的情况。
另一方面,大U录取的国际学生比例更高,所以在校园中能接触到更多形形色色,来自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虽然留学生经常会形成自己的同胞圈子,但这本身也是校园文化多元的一种体现。
此外,大U的校园学生活动会更加丰富,尤其是运动体育文化,我们所能了解到的所有体育强校大都来自大U。
而LAC与大U相比,校园氛围则显得更加紧密和稳定。
受限于校园和人数规模,LAC的学生们本身就更容易打成一片,生活和学习交集时间更长。
虽然国际生比例较低,但LAC的国际学生事务办公室在尊重各国的文化礼节也做得细致到位,因此不必担心LAC的校园建设缺少国际化。
不过学生活动方面,LAC的确比大U会少得多,以至于经常会给人一种“文理学院的学生都是“书呆子”的印象。
C.未来规划:升学深造 VS 求职工作
大U的办学方向和目的在于输出职场型、应用型的人才,也就是未来以就业、从业为主,这一点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并且得益于大U庞大的校友网络,以及繁多的招聘会和专门的就业指导,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优势更加明显。
LAC的学生虽然也可以选择毕业求职工作的路径,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升学深造。虽然LAC缺少工、商、医、法等学科设置,但通常会有预科课程可供学习,也是为日后学生们升学提供铺垫。
另一个优势在于LAC是读研升学的好跳板。学院诸多教授来自顶尖大U,能够获得他们的推荐信,对于前往更高学府深造也是强有力的帮助。因此,在美国,研究生院对于来自LAC的本科生普遍更加青睐。
北美芝士视角
将大U和LAC的区别梳理出来后,是否让你在选校类别上有了倾向和决定?
总的来说,大U多元的校园文化、广泛的校友网络,以及更加深入的专业化、职业化本科教育,适合将来以求职工作为目标的学生;而LAC高质量的本科教学,对于学生软实力的培养是有目共睹的,适合希望深耕学术的学生。
最后,北美芝士像提醒各位同学与家长,选校是美本申请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你基本未来四年会在怎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大U也好,LAC也罢,都应该是衡量多方因素后的利弊,而非仅仅着眼于排名这件事儿。
本文由北美芝士留学机构翻译整理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