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公报出炉!看看兰州“家底”有多厚

最新统计公报出炉!看看兰州“家底”有多厚

原标题:2021年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兰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2022年4月13日)

最新统计公报出炉!看看兰州“家底”有多厚

2021年,在中央、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先发力、带好头”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科学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守三线、抓项目、提升首位度”的工作方针,逆势而上打好“六稳”“六保”主动仗,全市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加快,经济延续“稳中加固、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兰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31.29亿元,比上年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52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113.91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2054.86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4∶34.47∶63.5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807元,比上年增长5.0%。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6.3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3.56%,比上年末提高0.46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6.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8.34万人,乡村人口87.9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33万人,出生率为7.61‰;死亡人口2.56万人,死亡率为5.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40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1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6%。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5.21万人,创劳务收入72.04亿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3%。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9%,衣着上涨1.4%,居住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通信上涨3.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3%,医疗保健上涨0.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累计上涨2.0%。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6.78万亩,比上年增加1.74万亩,增幅1.4%。油料种植面积14.75万亩,减少1.2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1.8万亩,增加4.04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6.02万亩,增加0.34万亩。果园面积13.35万亩,减少0.04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33.3万吨,减产1.04%。其中,夏粮产量11.21万吨,增产1.38%;秋粮产量22.08万吨,减产2.22%。

全年蔬菜产量208.26万吨,比上年增产8.58%。园林水果产量12.96万吨,减产2%。中药材产量4万吨,增产8.58%。

全年肉类产量5.23万吨,比上年增长15.69%。牛奶产量9.04万吨,增长16.05%。年末大牲畜存栏7.07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9%,其中牛存栏5.37万头,增长10.27%。羊存栏74.19万只,增长5.03%;生猪存栏51.41万头,增长7.1%。牛出栏1.22万头,增长7.54%;羊出栏47.66万只,增长14.49%;生猪出栏52.71万头,增长25.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886.6亿元,比上年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9%,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15.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5.2%。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加值增长8.2%,地方企业增加值增长8.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4.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8.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8.3%。

年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692.5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26%。其中火电装机容量331.5万千瓦,增长0%,水电装机容量338.4万千瓦,增长0%。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2.6万千瓦,增长8.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1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8.44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4%。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6.8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6.8天。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38个,比上年末减少3个。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6.93亿元,增长10.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4.09亿元,增长13.3%;金融业增加值432.96亿元,下降0.4%;房地产业增加值230.57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06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0%。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63.5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51%;旅客周转量40.49亿人公里,增长10.59%。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17.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9%;货邮吞吐量7.31万吨,增长4.46%。年末全市公路里程0.98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0.92万公里。全年无新建二级以上公路。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20.8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5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9.70万辆,增长7.40%。民用轿车保有量49万辆,增长5.05%,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41.55万辆,增长5.67%。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4%。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453.84万件;包裹业务7.35万件;快递业务量8139.61万件,增长27.37%;快递业务收入15亿元,增长6.08%。电信业务总量86.52亿元,增长25.64%。年末电话用户676.2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616.18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297.05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271.7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30.47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208.05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498.06万个,增长26.5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7.74亿元,比上年增长7.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37.45亿元,增长6.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0.29亿元,增长8.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566.74亿元,增长6.9%;餐饮收入额191.00亿元,增长9.0%。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35.0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08.29亿元,增长12.5%;汽车类零售额199.98亿元,下降4.2%;粮油、食品类零售额35.42亿元,增长6.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0.72亿元,增长0.3%;中西药类零售额37.70亿元,增长1.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3.66亿元,下降10.3%;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2.67亿元,增长41.8%。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6.76亿元,增长32.2%。

全年进出口总额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出口36.8亿元,增长12.7%;进口105.0亿元,增长49.4%。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6个,实际利用外资额6606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2052.18万美元,增长19.2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42992.28万美元,下降7.94%。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7%。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4.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4.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1.3%。

全年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6.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9.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9.9%,房地产业投资下降14.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7.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8.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2.1%。房屋施工面积5668.76万平方米,增长9.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796.10万平方米,增长11.8%。在房屋施工面积中,房屋新开工面积1108.41万平方米,下降7.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811.83万平方米,下降3.5%。房屋竣工面积438.67万平方米,增长121.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22.96万平方米,增长104.7%。商品房销售面积804.69万平方米,下降5.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66.75万平方米,下降3.9%。

全年全市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7249套,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9210套,新筹集公租房3000套。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8%。其中,税收收入202.83亿元,增长15.15%;非税收入73.89亿元,增长4.11%。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75.22亿元,增长24.08%;企业所得税21.27亿元,增长26.45%;个人所得税6.8亿元,增长20.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4.59亿元,下降0.34%。其中,民生支出387.67亿元,下降0.34%。扶贫支出12.1亿元,增长5.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577.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4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231.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0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525.4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060.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3%。

年末全市境内上市公司20家。股票总市值1413.52亿元,增长35.16%。全年发行、配售股票筹集资金43.3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147.18亿元,比上年下降7.83%;赔付额69.6亿元,下降5.55%。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44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1元,增长10.5%。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376元,比上年增长9.6%,恩格尔系数为30.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00元,比上年增长9.1%,恩格尔系数为32.8%。

年末全市共有2.75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69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36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资助25.6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资助保险人数10.75万次。全市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462个。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53个,社区服务站409个,养老机构32个。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全年登记市级科技成果1114项,其中,基础理论427项,应用技术类成果668项,软科学19项。专利授权量11426件,增长23.0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56件,增长50.75%。有效发明专利 175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6.25件。共签订技术合同7256项,增长32.48%;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8.61亿元,增长21.08%。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9.3万人,在校生58.96万人,毕业生15.42万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1.93万人,在校研究生5.38万人,毕业生1.2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44万人,在校生3.58万人,毕业生1.0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08万人,在校生6.3万人,毕业生1.98万人。普通初中招生3.62万人,在校生10.68万人,毕业生3.3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4.32万人,在校生 25.38 万人,毕业生3.6万人。特殊教育招生43人,在校生44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5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为99.8%。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4%,比上年末提高0.08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提高0.01个百分点。

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93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3.5亿元。旅游人均花费856元,同比减少17元。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05个,其中,医院126个,卫生院6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5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59个。卫生技术人员4.4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万人,注册护士2.24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751人;卫生监督所(中心)8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卫生技术人员152人。乡镇卫生院64个,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0.15万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3.34万张,其中医院2.96万张、卫生院拥有床位0.11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2385.44万人次,出院人数87.65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9684个,体育场地面积790.5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9平方米。全年全市共获得国家级金牌3枚、铜牌 1 枚,合计全年体育获得各类奖牌 4 枚。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总用水量9.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2.25亿立方米,增长12.9%;工业用水量1.62亿立方米,增长5.5%;农业用水量4.49亿立方米,下降8.2%;生态用水量1.92亿立方米,增长24.67%。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40.2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76%。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1376.7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19%。

全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1.1%,比上年降低4.81个百分点。

市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1.4℃,比上年偏高0.3℃。年日照1985.9小时数小时,比上年偏少110.2小时。年降水量246.8毫米,比上年偏少94.4毫米。全市气象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

全市地震台站(点)7个。全年未发生5.0级以上的地震。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41.52万亩,比上年上涨719.69%;农作物成灾面积28.2万亩,上涨929.97%。全年未发生各类地质灾害。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45起,比上年下降2.68%。死亡109人,下降9.17%;受伤102人,下降3.77%。直接经济损失3905.75万元,下降2.74%。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1人,百万吨死亡率0.186;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7.51人,下降28.82%。

注: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兰州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4.农业生产数据增长速度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修订后的2017年数据为基数计算。

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数据均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7.邮政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电信业务总量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8.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

9.年末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等指标较之前年份调整统计口径,以省通信管理局提供数据为准。

10.卫生健康数据为2021年报初步数据。

11.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物价、粮食产量、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兰州市财政局;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来自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外贸数据来自兰州市商务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有限公司;邮政数据来自兰州市邮政管理局;通信数据来自甘肃省通信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旅游数据、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保险、证券数据来自兰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兰州市民政局;农村贫困人口相关数据来自兰州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教育数据来自兰州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兰州市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卫生数据来自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兰州市体育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兰州市水务局;棚户区改造数据来自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兰州市应急管理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地质公园数据来自兰州市林业局;地质灾害数据来自兰州市自然资源局;气象数据来自兰州市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兰州市地震局。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