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这条繁华街道百年前是树林 甘肃声音从这传四方

金城这条繁华街道百年前是树林 甘肃声音从这传四方

原标题:【奔流文化·闲谭】兰州中山林:今天的这条马路 百年前可是一片树林!

在甘肃兰州的城市文化符号中,有许多是以“中山”命名:中山桥、中山林、中山路、中山纪念堂……顾名思义,皆旨在纪念孙中山先生。

▲奉安于兰州中山林的孙中山先生铜像(甘肃省图书馆藏)

▲奉安于兰州中山林的孙中山先生铜像(甘肃省图书馆藏)

这之中的中山林,而今似乎仅仅是个熟悉的地名、一条繁华的道路。但倘使时光倒退近百年,彼时的中山林却开了兰州大规模公共绿地建设之先河——中山林,可是好大一片树林子啊!据兰州和平日报社编印之《新兰州》一书载:“民国十五年,甘肃建设厅长杨慕时于南城外造中山林,植槐榆椿桑二万余株。其后今甘省省参议会议长张维权主其事。经十余年,林木多已长成,绿荫匝地,为兰垣人士游憩胜地。”《兰州市志·林业志》亦载,1926年春,甘肃省建设厅厅长杨慕时率国民军在龙尾山下造林,命名为“中山林”;抗战时期由甘肃省建设厅设中山林管理处,继续造林护林,共栽活白榆、臭椿、刺槐、山杏等十万余株。

01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兰州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之一。

1941年兰州正式建市,彼时中山林初具规模,是距离城市最近的森林公园;抗战时期的兰州有着“陆都”之称,建市后,市政府颇为重视市政建设,将植树造林视为维护省会良好市容市貌的重要德政,发起全民植树运动。据黄仁霖《西北导游》(1943年版)一书载,当局“更进而实行绿化兰州,普遍植树,并在附近市区地带,广市造林……植树运动,蓬蓬勃勃。”当时在中山林一带,社会各界以教育林、警察林、工商林等名义添植各类树木两万余株。后因“逐年增植为数颇多,第以浇水困难,影响匪浅”,兰州市政府与甘肃省会造林委员会共同勘察,利用五泉山西龙口水源,修筑长度为一公里之水道“普遍灌溉”,保障了中山林日常用水。由于中山林绿地面积大、基础条件好,同时考虑到建设费用问题,1943年春,兰州市政府依托中山林创设中山林公园。据《兰州市政二周年》一书载:“为完成时代都市应有之设备起见,本府曾有建修中山公园、水上公园、沿河公园、小西湖公园及住宅区小型公园若干处之计划,惟以战时限于人力物力,势难齐修毕举,特于今春奉市长谕,以少数经费,发动劳动服务,就中山林加以辟修,业于本年四月将中山林公园建修完成。” 中山林因之成为兰州历史上最早的公园之一(同年还于兰园创设中山公园)。

02

在抗战时期旅居金城的外地人士笔下,中山林是除了黄河边以外兰州最佳避暑去处。

据李昂著《西北散记》载,其于1939年春到访兰州,感慨其是当时中国所有省城中唯一没有公园的地方;但随着久寓金城,逐渐认可兰州乃避暑胜地,尤其是南关外的中山林“绿荫满地,天然是躲日光的好地方”;“这里有好几个茶铺,同时兼卖酒菜,一律的‘兰州沙发’和一部分的俄国茶壶,加上南方式的瓜子和茶点”——“兰州沙发”是神马?按照作者解释,这是一种用木料做成的帆布躺椅——原来就是兰州人俗称的马扎子。当年尽管时有敌机轰炸,但生活毕竟还得继续,偶尔躺平在中山林树荫下的马扎子上刮个碗子嗑盘瓜子,偷得浮生半日闲,亦从侧面反映了兰州百姓战时的乐观豁达心态。如同今日之茶园,当年的中山林某种意义上也是金城小江湖,据地方志记载,当年中山林公园内十分热闹,除茶园外,还有售卖酿皮、灰豆、甜醅等特色小吃之商贩和秦腔戏班及杂技、武术表演,是兰州九流三教集中之地。

03

抗战时期的中山林作为兰州地标性公共空间,承担着缅怀抗战英烈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职能。

据《兰州市志·园林绿化志》载,中山林公园建有忠烈祠,奉祀张自忠等殉国将领和陇籍抗日烈士4382人牌位,祠北有“浩气长存”石坊,祠南塑汪精卫夫妇跪像。据潘卫平《抗战时期甘肃空战概况》一文回忆,兰州空战中牺牲的苏联志愿航空队烈士曾安葬于中山林,兰州各界在此召开过追悼会,许多百姓泣不成声,“表达了人民的真挚感情”。抗战时期兰州防空作战中击落的日机残骸及相关物证,亦曾多次在中山林陈列展览,观者甚众。首次展览举办于1939年2月27日至3月2日,据柴玉英《我看到的日机轰炸兰州情况》一文回忆,1939年“2·20”之役击落的日军轰炸机残骸后来运至中山林展出,作者和弟弟随父往观,参观者皆拍手叫好,“父亲说再多打下一些小日本的飞机,才能解除我们心头的愤恨”。据岳庆艳著《抗日战争时期兰州大事记》载:1938年7月7日,兰州各界万余人纪念抗战建国日,于中山林集会并奠定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1940年3月30日,兰州各界在中山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前举行万人集会,声讨汪伪成立“中央政府”之叛国罪行,会后示威游行。

▲兰州解放初期的中山林,基本保持抗战时期风貌 引自《兰州市志》

▲兰州解放初期的中山林,基本保持抗战时期风貌 引自《兰州市志》

04

抗战时期的中山林还见证了兰州地方史上一个重要历史事件——铸造和奉安孙中山先生铜像。

当年的中山林公园大门面向左公路(今民主西路)而开,门内奉安孙中山先生青铜立像(1956年移置五泉山公园)。据杨兴茂《兰州铸造孙中山先生铜像始末》一文载,国民党甘肃党务指导委员会于1928年筹款7700元,拟于兰州修建中山亭并在上海委托铸造孙中山先生铜像,但由于时局及交通不便等因素,这身铜像铸成后长期滞沪。1934年,国民党甘肃省党务整理委员会派员赴沪办理铜像转运事宜,后因运输费用及铜像造型特殊不宜长途搬运等问题,经有关部门会商,决定将在沪所铸铜像“即在他处奠立,本省再行另铸一尊”。1936年夏,在兰州启动铸像工程,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完工,使用上好红铜1400斤,耗资7500元。孙中山先生铜像初拟选址于中央广场省政府前讲演台,后因此处位于闹市区,缺乏庄严肃穆之感,遂定址于中山林。1939年10月奠基,同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73周年之际,由省政府主席朱绍良主持孙中山先生铜像落成揭幕典礼。由于工期仓促和经费紧张,铜像基座不久便出现质量问题。据兰州市政府1941年编印之《兰州市政府七八九三月工作报告》载,奉安于中山林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台座灰面裂缝颇多,“不惟有碍观瞻,且失尊崇至意”;兰州市政府拟具计划,从事补修;于1941年7月上旬动工,至中旬完成,共耗资324元。

05

抗战时期,兰州中山林的幽美环境和地理位置亦吸引了相关科学文化设施在此安家落户。

据《中国工程师学会兰州分会会所落成纪念册》载,1942年8月,中国工程师学会在兰州召开第十一次年会,其间决定委托兰州分会在中山林植树以资纪念。次年4月植树节,兰州分会同仁在中山林植树六百株;事毕议决,在中山林修建中国工程师学会兰州分会会所一座。同年6月6日奠基开工,历时一年落成。

▲位于中山林公园的中国工程师学会兰州分会会所 引自《中国工程师学会兰州分会会所落成纪念册》

▲位于中山林公园的中国工程师学会兰州分会会所 引自《中国工程师学会兰州分会会所落成纪念册》

甘肃第一座广播电台诞生于中山林。据《甘肃省志·广播电影电视志》载,1937年,依照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全国广播电台分配法,将国统区划分为八个广播区,兰州为其中之一。1940年5月,甘肃广播电台筹备处勘察选定中山林为发音台台址;次年5月竣工,同月,甘肃广播电台筹备处迁至中山林办公,并着手安装设备。同年11月,100瓦发射机在中山林开始试播,呼号XMRA,频率1400千赫,每天上午播音两小时。自此,甘肃声音从兰州中山林传向四方。

位于中山林的甘肃广播电台旧址 引自《甘肃省志·广播电影电视志》

位于中山林的甘肃广播电台旧址 引自《甘肃省志·广播电影电视志》

文丨奔流新闻特约撰稿 史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