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吐谷浑墓葬出土文物 揭开吐谷浑王国历史之谜

武威吐谷浑墓葬出土文物 揭开吐谷浑王国历史之谜

吐谷浑作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从公元四世纪初离开原居住地辽东一带经阴山、陕北、陇东,后定居于今甘青河湟一带,从叶延(329-351年在位)建国至唐龙朔三年(663)灭亡,遗民徙居凉州、灵州等地,其后又经过数百年的迁徙演进,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其历史虽然悠久漫长,但史传记述疏略,千年之后,鲜有人知道这段历史,至于他们死后如何,被安葬在哪里?更无人知晓。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随着弘化公主等唐代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及墓志和文物在甘肃武威县南营乡青嘴湾喇嘛湾一带的相继发现,继后,榆中、灵武、西安等地也陆续发现了吐谷浑王族墓葬及墓志和文物,考古学、史学界开始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吐谷浑这个尘封千年的古代高原王国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位于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主要分布于武威南山区冰沟河与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岗之上。民国以来,凉州南山一带先后出土了丰富而又珍贵的的吐谷浑文物,其中有墓志铭9通,(按刻碑时间顺序)即弘化公主、青海国王慕容忠、政乐王慕容煞鬼(宣昌)、安乐王慕容神威(宣彻)、元王慕容若夫人李氏、慕容忠夫人金城县主李氏、燕王慕容曦光夫人武氏、代乐王慕容明、燕王慕容曦光墓志。

2019年9月,武威市天祝县又发现一座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葬及其墓志,这是目前国内发现和发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至此,武威成为国内保存最完整、最权威的吐谷浑历史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基地。一大批墓志等文物的出土,揭开了吐谷浑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强而亡,以及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再现了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

现将武威吐谷浑墓葬与出土文物情况予以概述,以使我们了解这段在中国考古史、民族史、交通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百年历史。

一、弘化公主墓的偶然发现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在甘肃武威城南15公里处的南营乡喇嘛湾一带,当地民众纷纷上山挖窑洞避难。有个梁姓人家,凑巧挖到一处墓葬(弘化公主墓),只见墓中金碧辉煌,壁画艳丽,随葬器物琳琅满目,除彩绘的木马、木牛、木骆驼及木俑等大批木器外,还有不少金银珠宝和玉、铜、铁、陶器。梁氏遂将金玉珠宝盗去,发了一笔大财。墓葬藏有宝物的消息逐渐传开,人们才知道这里有一座古墓,但墓主是谁依旧无从得知。古墓与大唐、弘化公主、吐谷浑王族这些光鲜的名字相联系,又是五十年以后进入民国的事。

1915年,古墓葬又被当地民众打开,墓志及大量等随葬品被盗走。当时的 武威知县康敷镕,字陶然,清末举人,学识渊博,曾任青海丹噶尔厅同知,著有《青海志》等,是个有学养有见识的官吏。 得知这一消息后,他认为凉州为西陲重镇,必有先朝石刻遗世,遂嘱商会会长贾坛寻访。贾坛酷爱金石,经多方寻访,终将公主墓志载回保存于武威文庙。

请注意:这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发生的事件,一直到民国初年才为人所知,此事均未见诸武威之前的所有地方文献、文人笔记等资料。对此,武威一些热心人士关于武威城南四十五里之弘化寺(亦名宏化寺)是唐朝为弘化公主所修的享殿之说,是否可以认真审视一下了。

弘化公主,又名弘化大长公主,武则天时赐姓武,并改封为西平大长公主。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生于李唐宗室之家,于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一说贞观十四年),在淮阳王李道明、大将军慕容宝等的护送下,远离长安,到数千里之外的青海,与青海国王慕容诺曷钵成婚。武周圣历元年(698)五月去世于灵州(今宁夏吴忠市)私第,终年76岁,次年三月归葬于凉州南山阳晖谷冶城之山岗,即今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南营青嘴湾。

弘化公主墓这是武威发现的第一座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弘化公主墓志,这是武威出土的第一通吐谷浑王族成员墓志。

从此,武威开启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与墓志不断被发现的历史。

二、再次发现吐谷浑墓志

弘化公主墓志出土后不久,又发现了代乐王慕容明墓志,后辗转保存于武威文庙。

代乐王慕容明墓志——这是武威出土的第二通吐谷浑王族成员墓志。慕容明,字坦,昌黎鲜卑人。唐永隆元年(680)生于灵州,年五岁时即赐封代乐王,曾任忠武将军、右监门卫中郎将、上柱国等。开元二十六年(738)去世,终年59岁,归葬于凉州南山吐谷浑王族先茔先茔,即今武威南营青嘴湾。

三、第三次发现两通吐谷浑墓志

1927年5月,武威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位于武威县南营乡喇嘛湾一带的多座古墓被震塌,当地民众在清理挖掘当中又出土了两通墓志,后保存于武威文庙。

其一,青海国王慕容忠墓志。慕容忠,阴山人,吐谷浑青海国王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长子,曾授左威卫将军、镇军大将军、驸马都尉,袭封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尚大唐金城县主;与母亲弘化公主同年同月同日死去世于灵州私第,又同年同月同日归葬于凉州南山。不同的是弘化公主“寝疾薨于灵州东衙之私第”,“归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冶城之山岗”,即今南营青嘴湾;而慕容忠“薨于灵州城南浑牙之私第”,“归葬于凉州城南之山岗”,即今南营喇嘛湾。青嘴湾与喇嘛湾两地相隔约5公里。

其二,辅国王慕容宣彻墓志。慕容宣彻,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之孙,青海国王慕容忠次子。曾任左领军大将军,赐封辅国王,袭父爵乌地也拔勤豆可汗。生卒时间不详,于唐中宗景龙三年(709)由其子安乐王慕容神威迁奉于凉州南山神鸟县吐谷浑王族先茔。

民国年间,随着弘化公主等唐代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及墓志在武威县南营乡青嘴湾喇嘛湾一带的相继发现,古代王国吐谷浑的历史之谜也逐渐被揭开,人们这才知道,武威南山曾经是唐代吐谷浑王族的先茔之地。

四、夏鼐先生发现两通吐谷浑墓志

抗战期间,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中心,展开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考古活动和文化、艺术、科学、实业考察活动,比较著名的有1940-1944年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1942年的西北史地考察团、1943年的西北建设考察团、1944年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等,吸引了当时许多中国最著名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实业家、科学家、社会名流参与,催生了许多考古成果、考察报告、学术思想和文艺作品,对西北史地及简牍、碑刻、敦煌学等研究贡献颇大,有些则成为中国学术的标志。著名学者向达、夏鼐两次到武威,对弘化公主及吐谷浑王族墓葬、天梯山石窟、大云寺、西夏碑等作了考察,提出了独到见解。

1944年4月,以向达、夏鼐、阎文儒等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学者为主体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由兰州至敦煌,开始历时两年的考察活动。在武威文庙考察时,他们看到了数通吐谷浑王族成员的墓志铭,便询问陪同的武威名士段永新。当他们得知《青海国王慕容忠墓志》出土于武威南山的喇嘛湾时,引起了考察团的格外关注。

在西北科学考察即将结束之际,夏鼐与阎文儒又于1945年10月再次返回武威,在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后,于10月7日前往武威南山喇嘛湾吐谷浑王族墓地。这一次,夏鼐一行对两座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新获两通墓志及大量文物,并于1948年发表《武威唐代吐谷浑慕容氏墓志》一文,载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册。该文对两通墓志作了详细、精辟的论述,并结合上述出土的四通墓志及相关文献,详列吐谷浑入唐后的历史年表。至此,对吐谷浑的认识和研究为世人所知晓。

其一,金城县主李季英墓志。出土于2号墓。李季英,陇西人,唐宗室女。交州大都督、会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赐封金城县主。永徽三年(652)奉诏下嫁吐谷浑国王慕容慕容诺曷钵之子成王慕容忠为妻,开元六年(718)去世,终年76岁,次年与其夫慕容忠合葬于凉州南山阳晖谷吐谷浑王族先茔。

其二,燕王慕容曦光墓志。出土于1号墓。慕容曦光,字晟,慕容忠长孙,慕容宣超长子,武周载初元年(690)生于灵州,三岁赐封观乐王,十岁赐封燕王,十四岁入长安,曾任朔方节度副使兼知部落使、紫金光禄大夫,封五原郡开国公加云麾将军、上柱国。开元二十六年(738)去世,终年49岁,归葬于凉州南山吐谷浑王族先茔。

同时,这两座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陶俑、马俑、瓷器、陶器、板画、服饰、皮革、金银器、马鞍、乐器等珍贵文物,两通墓志和大部分文物均运往南京,保存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今藏南京博物院。

这是武威第四次出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志及其他文物。

这是第一次由中国考古专家主持的对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进行的一次科学考古与发掘。

五、在清理吐谷浑墓葬中出土三通墓志

新中国成立后,在武威县南营乡喇嘛湾出土墓志3通及若干文物,由武威县文管会移至武威文庙保存。

这是武威第五次出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志及其他文物。

其一,政乐王慕容煞鬼(宣昌)墓志。慕容煞鬼,字宣昌,阴山人。为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之孙,慕容忠与金城县主之子。26岁时去世于京城长安,神龙二年(706)归葬于凉州神鸟县天梯山野城里阳晖谷吐谷浑王族先茔。

其二,陇西郡夫人李彩(深)墓志。李彩,一作李深,陇西成纪人,唐宗室女。祖父李正明,曾任灵、原二州都督,赐永康郡开国公;父亲李志贞,曾任朝议大夫、延州司马。二十二岁时嫁与元王慕容若,景云元年(710)去世,终年43岁,开元六年(718)归葬于凉州南山吐谷浑王族先茔。

此墓志由武威县文物工作者党寿山、孔繁祯于1962年在南营乡(今属新华镇)普查文物时访得,后移至武威文庙保存。

其三,太原郡夫人武氏墓志。武氏,武则天侄孙女。其祖父武承嗣,曾任武周中书令,封魏王;父亲武延寿,曾任卫尉卿。十九岁时嫁与燕王慕容曦光。曦光曾任唐朔方军节度副使、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封五原公、燕王。开元二十三年(735)去世于京城长安,终年33岁,次年归葬于凉州南山神鸟县阳晖谷吐谷浑王族先茔。

1978年9月,武威县文物普查队在南营乡青嘴湾发现一座塌陷的墓葬,由武威地区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宁笃学、钟长发主持清理,出土武氏墓志及彩绘木俑、漆器等数件。

六、在清理吐谷浑墓葬中出土大量文物

1980年夏秋之季,武威县文物工作者党寿山、黎大祥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南营乡青嘴湾抢救性清理7座被盗掘后残存的墓葬,其中2座由于损毁严重,只发现陶片和砖砌的痕迹,其他5座墓葬均为单室砖券墓。这5座墓葬中,其中墓主人身份及纪年明确的3座,不明确的2座。5座墓葬共出土彩绘木俑、木器残件及铜、银、玉、皮、骨、漆、陶器若干,还有象牙、丝织品等文物共计100多件,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其中数十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文物与墓志,对研究吐谷浑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七、发掘慕容智墓葬并出土墓志

2019年9月,武威市天祝县又发现一座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葬及其墓志等文物。慕容智墓葬是目前国内发现和发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两年多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组建了吐谷浑考古项目组,对此墓葬群及周边地区展开了持续的考古调查、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目前已确认吐谷浑王族墓葬共计23座。

这是武威第六次出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志及其他文物。

对此,将另文简述(详见“吐谷浑历史文化巡礼”之六)。

作者简介 王其英 甘肃省武威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教育和党政工作,曾任武威市凉州区政府办主任等职务,兼任《武威市志》总编。已编著出版《武威金石录》《西部明珠凉州》《可爱的凉州》《凉州历史文化散论》《历代咏凉诗选析》《武威特色文化述要》《武威少数民族述要》(合著)《武威金石志》等多部著作;参编、修订、通稿地方志和地方文献资料20多部,在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荣获甘肃省地方史志先进工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