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海战之前的胜利——东引海战实录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八六海战之前的胜利——东引海战实录

东引海战,又名“五一东引海战”,是1965年5月1日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海上发生的一次小规模冲突。1965年5月1日午夜0点40分,台湾当局海军北区巡逻支队支队长孙文全少将率“东江”号巡逻舰(PC-119,原美军二战时期驱潜舰)在马祖列岛东引东北海面执行例行之巡弋任务时,误入中国大陆控制海域,大陆方面随即派出东海舰队575,577两艘62型快艇包围东江号,东江军舰在无准备的情况下接敌,受到较大损失,最后撤退回台湾岛。

“东江”迷航

东引海战最直接的起因,是国民党军一条江字号炮舰“东江”号擅闯大陆控制的海域而引起的。那么,“东江”号为什么会擅闯中国大陆控制的海域呢,其实这只是一个误会,是由于国民党军的雷达故障以及职更人员失职而造成的。

江字号炮舰,原是美制PC-461级驱潜舰,1957年7月美在西雅图将五艘该级驱潜舰交给国民党军使用,国民党军内称其为“江字号”炮舰,这五艘舰分别为“东江”、“西江”、“北江”、“柳江”和“资江”。其中,“东江”舰是最后交付使用的,在江字号炮舰中有“小妹”的称号。

1965年4月30日午后,刚刚在马公海军第二船厂进行了检修,机械军械状况都处在最佳状态的“东江”舰,从 澎湖 马公军港启航沿海峡北上,准备进行战斗值勤。在航行途中,“东江”舰接收到国民党海军司令部的命令,命“东江”舰连夜直航开往台湾海峡国军控制的最北岛屿东引,加入停泊在那里的北支舰队,和已经在北支执勤几个月的“资江”舰换防,并顺便执行巡弋任务。整个航程预计十一个小时,距离160海里。

“东江”舰遂按照命令前往指定海域。按照航线,“东江”舰应该是沿着海峡北上,找到东引南面的马祖或者东西白犬岛,再修正航向直奔东引的南澳军港。值得一提的是东引岛实际上是两个岛组成,称为大东引(又名东引)和小东引(又名西引),南澳军港就在大东引上,由于岛脊的掩护,大陆一方很难观察这个军港的情况,是国民党军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双岛,是闽浙沿海岛屿一个有趣的共相,比如大陆一方控制的一江山,麂山,大陈,四霜,台湾一方控制的金门,马祖,东引,白犬,无一不是由两个岛组成,地形、外观都十分相似。

对于国民党海军来说,这种短距离的航行是家常便饭,再加上近些年来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大规模的水上冲突,所以国民党海军都比较松懈,其中包括“东江”舰上的官兵和为“东江”舰进行雷达指引的北支舰队。“东江”舰航行的前半程比较顺利,入夜后,海峡中始终没有出现其他船只,“东江”舰无法校正自己的方位。而“东江”舰原本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舰艇,在海边抓走私偷渡,这些目标一般都不太大,隐蔽性强,所以其装备的SPS—1A雷达,虽然探测性能良好,但探测距离极为有限,只有十五海里。由于探测距离有限,再加上海面没有其他船只校对自己的方位,于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航向,“东江”舰舰长何德崇少校下令东江舰横穿海峡,靠近海岸行驶。

深夜后,东江舰的雷达上出现了两个表示岛屿的亮点,用望远镜也可以看到岛上的灯塔。根据经验,执勤的副舰长姚震方判断这有灯塔的是白犬岛的东岛,没有灯塔的,是西岛,按照航行计划,此时应该对航线进行修正,向北直奔东引。不过,让“东江”舰上执勤人员比较困惑的是,计算航程,居然比预期慢了一个小时。然而,执勤人员也没多想,海峡的海流湍急,如果因为顶流的原因造成实际航速比计算的慢一些,也可以理解;另外,监控“东江”舰航行任务的北支舰队,也没有其他指示。于是,东江舰调整航向并减速到12节,以免在岛况复杂的沿岸海区发生航行危险,直奔雷达中显示的“东引岛”而去。

国民党“东江”舰,东引海战的起因是因为国民党军“东江”舰迷航擅闯大陆控制的海域而引起的

然而,此时大错已铸成,“东江”舰其实并没有慢,而是航行错了方向,被“东江”舰当作校正目标的“白犬岛”,实际正是他们的目的地“东引岛”!先前说过,双岛,是闽浙沿海岛屿一个有趣的共相,解放军和国民党军控制的岛屿,地形,外观都比较相似。具体来说,国军控制的白犬,马祖和东引三个列岛,从南向北摆成了一个虎口的形状,东引,白犬分别是上下颌,马祖是舌头,白犬岛上有灯塔,所以国民党军去东引,都是先找白犬,然后修正航向。然而,如果把这个图向北拉一下,就会发现,国军控制的东引,和共军控制的四霜(骦),台山两列岛,也正好构成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虎口,东引变成了下颌,上颌则是台山,舌头是四霜,更绝的是东引岛上,也有一座和白犬一样的英式灯塔!所以,“东江”舰上的执勤人员错把东引当了白犬,把四霜当了马祖,又把台山当了东引,直奔解放军控制的台山而去。于是,不知不觉间,“东江”舰竟然把国军在台海的控制线向北推了一百多公里。

而这时候,作为监控“东江”舰航行任务的北支舰队,又在干什么,难道没有发现这一情况吗?事实上,由于北支舰队人员的疏忽,的确没有发现这一现象。

东引岛上建有雷达站,其装备精良,探测距离两百海里,可以涵盖北半个台湾海峡,但是它是属于空军的,不大管海军的事情。所以监控东江舰的任务,就落在了北支队旗舰“太仓”号身上,遗憾的是它一度竟把目标给跟丢了。“太仓”舰,原为美国海军“波什蒂克”号护航驱逐舰,排水量一千二百五十吨,在船电设备上,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其装备的SPS—5B对海雷达搜索半径达五十海里,“东江”舰的航线正在她的控制范围以内。而且在“东江”舰启航伊始,北支舰队司令孙文全少将还特别关照雷达兵说“东江”舰要来,要注意一下。然而,由于雷达兵的疏忽,只耐心监控了前半程,后半程麻痹大意,在晚上十点左右的时候,误将携带一名密码军官从马祖开来东引更换密码的“资江”舰(东江舰的姊妹舰,编号109)当成了“东江”舰,所以下意识认为“东江”舰早就到港了。

等意识到不对,发现跟错舰船,回过头来寻找“东江”舰时,才发现为时已晚。只见“东江”舰早已驶过东引,还浑然不知的闷头向北一路行去。

双方反应

国民党军发现“东江”舰时,“东江”舰已经越过国民党军和解放军约定俗成的海域分界线,华沙警戒线。如果“太仓舰”不查、解放军不管的话,再过一小时,“东江”舰估计就会开进解放军的三沙湾军港。

发现这种情况后,“太仓”舰的官兵,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了国民党军北支舰队司令孙文全少将手中。孙文全司令听到报告后,第一反应不是“东江”舰迷航,行驶错了方向,而是觉得“东江”舰要投降。虽然孙文全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不能不防。孙文全司令马上下达了三条命令。第一,通知“东江”舰马上转向,开向基隆待命;第二,通知基隆的“太昭”舰(前美制 USS Carter (DE-112)) 立即起锚,出港迎接东江;第三,“太仓”舰立刻起锚备航,出港接应。

孙文全司令的命令干脆利落,大有深意,给“东江”舰的命令如果对方不执行,那么其便是投降无疑,他立刻就会让两条大舰“太仓”号和“太昭”号冲过去把“东江”舰堵回来,料想即便共军有接应,留一艘太字号也能镇住场,另一艘将“东江”舰截回来;要是“东江”舰听话拐弯的话?“东江”舰右转开向基隆,“太仓”舰的位置就处在它的右后方,可以拦截前往攻击“东江”舰的解放军军舰。

反观解放军这边,也早早注意到了“东江”舰的踪迹,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战斗部署。早在三十号,解放军东海舰队雷达站便在台山149度,距离18.7海里处发现一艘可疑舰只,从东引岛东面穿出向北航行,直奔 解放军 控制区,形迹相当古怪。经反复识别后解放军方面确认为一艘国民党海军“江”字号炮舰。

东海舰队司令陶勇在发现“东江”舰擅闯解放军控制海域时,一度非常疑惑,不知道“东江”舰来干什么?陶勇司令先是怀疑该舰是国民党军派来进行袭扰的。虽然这些年国共双方没有打过大规模的海战,但袭扰和反袭扰却是家常便饭,时不时就有这种情况发生。但随后陶勇司令便发现不对,因为他发觉“东江”舰的航速只有12节,速度太慢,而且没有隐蔽,不像是来袭扰的。随后,陶勇司令又猜测“东江”舰可能是一个诱饵,国民党军的大部队就埋伏在后面。

虽然搞不清楚“东江”舰来此的目的,但陶勇司令还是下令迎敌。陶勇下令:“100吨高速护卫艇高速出击,于北骦方位100度,领海线附近拦击敌舰,南昌舰和沙埕巡防区75吨护卫艇2艘向台山以南接敌。”这里的100吨高速护卫艇,指的是福建基地第二十九护卫艇大队第五中队的四艘62型炮艇,编号分别574,575,576和577,因为情况突然,仓促之间护卫艇中只有这个中队来的及参战。这种炮艇是我国自主生产的,装备双联装57炮,37炮各一座,双联25毫米炮两座,火力凶猛,最高速度可达28节,性能十分先进。这次行动,陶勇司令打算用它们打主攻。

而南昌舰和沙埕巡防区0102(55甲)型汕头级75吨护卫艇两艘军舰并未直接攻击“东江”舰,而是放在后面,进行压轴,主要是为防“东江”舰只是一个诱饵,后面有国民党军的埋伏。可惜,陶勇司令完全猜错了,“东江”舰来此,并非是袭扰,亦非“诱饵”,完全是因为迷航,走错了路。

所以,陶勇司令准备的后手,完全没有用上。只有两艘100吨级高速护卫舰和“东江”交了火。

东海舰队“南昌”号护卫舰,在东引海战中,“南昌”舰并未直接与国民党军交战

战争经过

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暗中分析交锋,“东江”舰自然不知道。当孙文全司令的命令传达到“东江”舰上时,“东江”舰的舰长何德崇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孙文全司令下达的命令中,也没有提他们驶过华沙警戒线的事),但还是下令转舵,向基隆方向驶去。“东江”舰上的官兵都很轻松,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照这样的速度,天不亮就可以赶到基隆。但其实,他们不知道,解放军早就盯上了他们,并且有两艘炮艇正在朝他们驶来。

国产62型炮艇,在东引海战中,我国两艘62型炮艇以小博大,重创了“东江”舰,由于产量巨大,至今仍有小部分2型炮艇还在服役

解放军一方前往拦截“东江”舰的原本有四艘炮艇,但由于576、578炮艇有机械故障,行驶速度较慢,无法跟上另外两艘的速度,只能作为第二梯队,所以真正前往拦截“东江”舰的只有575、577两艘炮艇。等“东江”舰接到命令时,575、577两艘炮艇距离“东江”舰只有1200多米。

但当时,由于海上雾气弥漫,并下着小雨,雷达上虽然能发现“东江”舰的踪迹,但海上却找不到,所以两艘炮艇无法发动攻击。而这时候,“东江”舰舰长何德崇在雷达上也发现了解放军两艘炮艇的踪迹。于是,何德崇询问舰务官石纯仁少尉是怎么回事?舰务官回答称应该是马祖渔民的渔船。为免和渔船相撞,何德崇一面下令转弯,一面下令打开航行灯。这时候,他们还以为自己在马祖岛门口呢,殊不知,他们已经进入了“鬼门关”。

575、577两艘炮艇正愁看不见“东江”舰,这时候,黑暗中忽然出现“东江”舰的信号灯,于是立即锁定“东江”舰,发动攻击。第一次攻击,便将击毙了“东江”舰上毫无准备的何德崇等人。随后,东江舰疯狂逃窜,解放军两艘炮艇则继续攻击,击毙、击伤“东江”舰官兵五十多人,并击毁了“东江”舰的主机,使其航速大降。

但575、577两艘炮艇吨位较低,上面配备的火力相对有限,虽然发动了数次攻击,但始终无法真正击沉作为中型舰艇的“东江”舰。而且两艘炮艇在追击“东江”舰的过程中,东江舰主机损坏,突然减速,577艇为了避免撞上“东江”舰,匆忙左转,暗夜中却不意撞上了575,撕开一个1×0.5米的大口子,575艇四台主机全部停转,只好中止战斗。

另外,国民党军前来驰援的“太仓”舰、“太昭”舰等已在路上,虽然距离较远,无法真正参加海战,但孙文全司令却命令炮手向战区盲目射击,解放军误以为国民党军真的在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把戏,遂下令两艘炮艇返回。

其实,陶勇司令还有另一个打算,他也想学国民党军,让两艘炮艇当诱饵,引诱国民党军衔尾追击,那么埋伏在后的南昌舰便能给国民党军以迎头痛击,但可惜,这真的只是一次意外,解放军并没有等到国民党军的追击。由于解放军弄不清楚国民党军的打算,谨慎起见,亦没有贸然再次前往先前的交战区域。这便给了“东江”舰逃脱的机会。

随后,赶来驰援的“资江”舰,趁着解放军犹豫间隙,拖带着“东江”舰撤回了东引岛。这场意外引起的海战,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便草草结束。

八六海战中国民党被俘官兵被押解上岸,八六海战的胜利,也使得国民党宣传的“东引海战大捷”的谣言不攻自破

结语:

据资料显示,五一东引海战,解放军取得了巨大胜利,“东江”舰副长姚震方上尉以下七人阵亡,舰长何德崇以下十九人重伤,二十四人轻伤,人员伤亡率高达62.5%。但由于这次海战打的糊里糊涂,规模太小,而且解放军又没有什么损失,没有人员伤亡,于是关于东引海战,便没有太多的描述和宣扬。

反观国民党方面,为了鼓舞士气,反而宣称国民党军“东引海战大捷”,“东江”舰在巡逻途中,忽遭解放军八艘战舰伏击围攻,“东江”舰奋起反抗,击沉解放军军舰四艘,另有“大型舰艇两艘起火逃窜”;三天后访问东江舰军士长的采访中,又加上了“何德崇舰长裹创喋血”的桥段,赚足了噱头。可惜,在几个月后的国共“八六海战”中,国民党军大败,让世界各国见识到了解放军海军的强大,其这次“大捷宣传”,亦不攻自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