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农业亮出智慧范儿 绿洲“明珠”闪耀河西走廊

戈壁农业亮出智慧范儿 绿洲“明珠”闪耀河西走廊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活动】肃州区:戈壁农业迈入数字化时代

俯瞰肃州区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

俯瞰肃州区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千百年来,一颗颗因农耕而兴起的绿洲“明珠”镶嵌在河西走廊上,点亮了生命和希望之光。其中,中段偏西的肃州尤为璀璨耀眼!

发展戈壁农业,向荒滩“要效益”。近年来,酒泉市肃州区把戈壁荒滩与光伏、冰雪融水等资源结合起来,与有机质栽培、高效节水等先进技术组合起来,跳出传统耕地限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成功化解了粮菜争地,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从红砖石头大棚到高标准智能化联栋温室;从增温块御寒到太阳能“电暖炕”取暖;从手工操作到手机远程精准“配餐”……如今,通过科技创新赋能,肃州区戈壁农业正阔步迈入规模更大、科技更新、效益更高、更加绿色的数字农业新时代,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装配式智能化联栋温室内景

装配式智能化联栋温室内景

“唤醒”戈壁开拓农业新空间

夏季已至,万物繁茂。透过无人机镜头俯瞰肃州区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一座座日光温室阡陌纵横,在暖阳照射下熠熠生辉。

“在我们园区,可以看到砖砌墙、石砌墙、混凝土墙、法兰墙体、全钢架装配式等五代温室,完整地记录了戈壁农业的发展,可称得上温室的‘博物馆’。”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闫生军介绍说,2009年的第一批温室是红砖砌墙的简易大棚。此后,日光温室的设计与建造技术快速更新,几乎每2至3年就更新换代一次。如今,第五代全钢架装配式温室已广泛推广应用。

闫生军说,相较于前四代温室,全钢架装配式温室不仅建设速度快、成本较低,而且光照充足、保温性好,易于形成棚内小气候,特别是大跨度无柱结构,空间宽敞,适合机械化作业,可极大提升种植效率。

掀起温室的门帘,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串串、一排排水果番茄簇拥在植株藤蔓上,红的像玛瑙、绿的似翡翠、黄的如琥珀,惹人喜爱。步入温室,后墙体上一排新型光伏发电板格外引人注目。

“自从有了这套设备,农作物就像睡在‘电暖炕’上,即使天气特别冷,蔬菜也可以正常生长。”东洞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种植户李佳国说,光伏面板白天吸收太阳能,为蓄水罐内的储藏水加温,晚上把热水输送到地下管道循环散热,给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随着温室结构设计、日光管理等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一座座现代化温室拔地而起,进而盘活了广袤的戈壁资源。曾经“穷荒绝漠鸟不飞”的戈壁滩,如今已是“物阜民丰米粮川”的新粮仓。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肃州区先后建起东洞、总寨两个万亩戈壁农业园区,银达、西洞两个5000亩戈壁农业园区,全区戈壁日光温室面积达到3万亩,智能连栋温室面积11万平方米,并且还以每年新建1万亩戈壁日光温室的速度递增,走上了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标准智能化温室番茄长势良好

高标准智能化温室番茄长势良好

科技赋能田间管理更智慧

除了温室硬件创新外,温室内、行株间更是满满的“黑科技”,蕴含着创新大文章。

首先,农作物赖以生长的土壤是“造”出来的!

“与沙漠农业相比,在戈壁上发展农业更具挑战性。”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国森介绍说,沙土虽不肥沃,但容易改良,而戈壁除了大小石头,就是粗砂粒,挖地三尺也很难见到土。

“其实,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是各种营养元素,并非无土不可,依托于无土栽培技术,完全可以跳出土壤造‘土壤’。”张国森欣喜地告诉记者,思路的转变让戈壁农业“缺土”难题迎刃而解。

在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标准化温室记者看到,一棵棵爬藤番茄已有2米高,一株株盛果期的西葫芦硕“瓜”累累,而其生长的“土壤”仅是枕头大小的基质包,其主要成分是秸秆、尾菜、畜禽粪污等农废资源。

经过多年试验探索,当地研发生产有机基质配方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并且实现了有机基质用量的标准化。每亩日光温室需要有机基质67立方米,可转化利用作物秸秆、尾菜、畜禽粪污等农废资源约125立方米。有机基质使用后还能还田提升地力、改良土壤,实现无害化循环利用,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其次,水是“节”出来的!

“以前水浇地,现在水浇苗。”智能化滴灌、喷灌让戈壁农业最大限度减少用水成为可能。在肃州区戈壁农业产业园,种植户对节水滴管技术编出了夸赞顺口溜:“拉个细管管,开个尕眼眼,滴着几点点,湿得一片片。”

记者注意到,在田间均布设了墒情传感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设备,田间的气候、水分等数据能够实时回传到智能水务系统中。在智能联动玻璃温室里,水肥设备甚至能根据作物生长数据,结合环境自动调节给水量,给水量按滴算,每棵作物都有专属的“喝水”档案。

“这套设备是集信息采集、灌溉监控、轮灌计划、用水统计为一体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农户可以针对田间墒情和系统分析作物需水情况进行远程控制管理,实现‘远程管家式’精准浇水。”大禹节水(酒泉)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琴介绍说。

……

在温室,一幕幕不看天吃饭的农业“科技秀”时时在精彩上演。近年来,肃州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戈壁农业发展“动力源”,建立戈壁农业研发推广服务中心和专家智库,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先后研发出25项实用技术,制定戈壁农业“酒泉标准”13项。

东洞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3000万株育苗中心

东洞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3000万株育苗中心

“数字农业”打造生产新业态

在东洞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水肥一体化中心,种植户只需点击手机软件就能控制温室里的比例施肥器,精准掌握浇灌的时间和水肥用量,随时随地调节温度和湿度……进入数字化时代,温室管理更精准、省工、省时。

“我的63座温室全种的是番茄,这两天进入成熟期,每天有2万斤出棚上市,每天收入约7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温室里,种植大户梁霄正在忙碌地组织工人采摘、装运番茄。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肃州区戈壁农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全区发展高效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种植蔬菜、食用菌、林果三大类120余个种植品种,年产各类果蔬12万吨,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与此同时,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1万余名农民从事温室种植,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戈壁农业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特别是,伴随戈壁农业蓬勃发展和科技创新要素的快速聚集,当地孕育诞生了一大农业龙头产业——制种业。

走进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智能温室整齐排列,棚内硕果累累,生机盎然。在6000平方米的育种试验区内,培育有番茄、辣椒、南瓜、洋葱、花卉等15大类4600多个品种。

“我们对上千个品种统一管理,进行生长试验,经过对风味、果形、色泽、产量、储存、抗性等因素考核后,筛选出最优品种。”技术员常春介绍说,目前园区已建成种子试验研发基地3000亩。

走进总寨镇千亩“玉米无人化农场”,两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北斗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下,自动开展施肥、滴灌、覆膜、播种制种玉米。

农场建设方——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秋峰说,无人化农场是在绿色种植管理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精准导航与种植经验模型人工智能AI技术相结合两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了多农机导航定位等关键技术。

……

目前,肃州区拥有种子生产加工企业146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与80多个国家(地区)及全国近千家种子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代繁品种达到4900多个,代繁面积达到全区瓜菜制种面积的80%。

“科技创新是戈壁农业发展的‘动力之源’。”肃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徐世勇说,科技引领、数字赋能,未来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大大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肃州区戈壁农业也将续写新的发展篇章。

(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