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船长
▣来源:米筐投资
形势,不容乐观。
1
5月18日,哈尔滨的人口数据,终于揭晓。
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988.5万人,相较于2020年的1000.1万人,这个东北人口第一大城市,人口首次跌破千万。
中国18个千万人口城市,再失去一员。
哈尔滨是东北的缩影,东北又呈现整个中国的人口趋势,负增长时代正在到来。
各大城市之间的人口格局,也迎来一番洗牌。
以目前公布的41个主要城市的人口数据看,增长最多的武汉,比去年增长了120万人。疫情恢复之后的人口回流,成了主要原因。
成都、杭州,增长了24万左右,实力最强的两个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仍高出一头。但比2018/19/20年的40万上下,少了接近一半。
南昌、青岛、宁波、郑州、嘉兴、南京、福州,人口增量都超过了10万。
这其中,南昌、郑州、福州是典型的强省会模式,虹吸全省人口,与成都如出一辙。
而这些强二线城市,正成为人口增长的主力。
与此同时,一线城市却熄了火。
北京,人口减少了4000人;上海,只增长了1万人;广州只增长7.03万人;深圳,只增长了4.78万人。
四个一线城市加起来,增长了12万人。
存量人口的争夺,在一二线城市间,也出现了反转。
只有哈尔滨和石家庄、天津,成为例外。
按照哈尔滨公布的数据, 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1.9万人,也就是说,还有10.5万人净流出。
逃离东北,还在继续。
而整个京津冀的人口,都在负增长。
天津,人口减少13.6万人,甚至超过了哈尔滨;河北的两大城市,石家庄减少了3.68万,唐山减少了2万。
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落到如此局面,再次证明中国经济和人口重心的南移。
2
再来看31个省份的人口变动。
以常住人口总量看,广东、山东依然是仅有的两个过亿省份,河南、江苏、四川这些人口大省也基本没什么变化。
但一看人口增长的榜单,就有些蒙了。
相比2020年的人口数据,有16个省市人口还在正增长,15个省市已经提前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16个正增长的省市中,人口过亿的广东增量下降到60万人。
而浙江的增量达到72万,也是第一次超过广东,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还有湖北、江苏、福建人口增量超过20万,广西增长18万,海南、安徽增长8万。
山东、新疆、宁夏、重庆、西藏、上海、青海、四川的人口增量都不超过5万,尤其是人口大省山东,净增只有4.99万人。吸引力巨大的上海,只增长了1万人。全国人口第四的四川,也只增长了1万人。
15个人口负增长的省市中,河南下降58万人垫底,甚至超过了黑龙江的46万。湖南、河北、天津、甘肃、山西5个省市人口下降也超过了10万。
当人口大省的增长如此可怜,负增长的趋势无可阻挡。
拐点,在有些地方已经提前到来。
3
而比人口下降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信号:
一是,出生率持续下降,让人口自然增长转负的省份变多了。
公布出生率数据的27个省市中,有11个省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转为负值,且多个地方都是首次出现:
湖北、江苏、重庆、上海、内蒙古、山西、河北、湖南、吉林、辽宁、黑龙江
也就意味着,这些地方的死亡人口数已经超过出生人口,自身增长乏力。
而出生率的下降,则是一切的源头。
江苏的出生率下降到5.7‰,上海出生率下降到4.67‰,黑龙江出生率甚至只有3.59‰。
除了最能生的广东,新出生人口还保持在百万以上,山东、河南两个人口大省的出生人口,从2019年的超百万已经下降到如今的70万水平。
生不动了,真的生不动了。
出生率的下降,让人口负增长的局势,加速到来。
二是,人口流动方向仍在分化。
有些省市的人口自然增长转负,但总人口还是增加的,为何?
全靠外来人口流入(净增长人口-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净流入量)。
比如江苏,人口自然增长-9.36万人,但依靠37万人的外来人口流入,还能维持总人口增长。
比如湖北,人口自然增长-5.13万人,但接近60万人的人口流入,也能维持总人口增长。
重庆、上海,亦是如此。
但江苏和湖北,人口流入的结构还是有区别。如果说江苏的吸引力,来自其发达的经济和制造业,湖北的人口净流入量大,则是受疫情影响。
2020年七普的时候,很多湖北人在外务工没办法回来。疫情过后,随着湖北经济全面恢复,人口回流加速。
而浙江,65万人的外来人口净流入,把仅有2万人的广东,远远甩在后面。
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吸引力,似乎已经超越了大湾区。
有人增长,就有人流出。
11个省份人口净流入的同时,还有16个省份人口净流出。
比如青海、北京、江西、甘肃、贵州、河南,尽管人口自然增长还是正值,但架不住人口的外流。河南甚至净流出64万人,依然垫底。
而江西、贵州、河南,正是中国的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流的趋势依然在加速。
最惨的,还是人口自然负增长和人口外流同时存在的地方。
山西、河北、湖南、吉林、辽宁、黑龙江,4个省份要面临出生率下滑的压力,还要想办法减少人口的外流。
尤其是东北三省,这些年的人口流出,已成顽疾。
改变过去的经济模式,产业转型、创新驱动,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方向,但能不能做到,还有待时间验证。
人口流入的一增一减,明显能看到中国的经济、产业和人口重心,在继续南移。
再明确一些,是在向东南沿海转移。
分化,无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