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基因特质看俄乌“同根相煎”
资讯
资讯 > 正文

从民族基因特质看俄乌“同根相煎”

近几个月,全球聚焦关注俄乌冲突。都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可现在看来乌克兰的斗争精神也挺顽强的。笔者以为,了解一下与乌克兰、俄罗斯相关的鞑靼-蒙古的历史文化,对于理解当前的俄乌冲突或许有些帮助。

乌克兰地处黑海之阳高加索之阴。有研究表明,远古印欧人种由此扩散于四方。

印欧人种的扩散

印欧人种的扩散

有一号称雅利安(Aryan)的人们,似乎也是发源于此。大约公元前15世纪,由此绕里海东西两侧南下,经伊朗、中亚至印度。如今的“伊朗”(Iran),就是对雅利安的回忆。而今日印度的高种姓,似乎也是源于这古老雅利安人的“高雅”、“美丽”。

雅利安人(右)

雅利安人(右)

然而,或许你还不知,“乌克兰”本源自蒙古语,“边陲”意。其实,那里曾经就是当年鞑靼-蒙古帝国的边陲。

鞑靼-蒙古:行走在亚欧北缘板块上

亚欧地缘版块之北,是一望无际横贯东西万里的大草原,那里从来就是在这一版块上自由流动游牧民的天堂。

上古,有自西而东的斯基泰人(Scythia),或如见于中国史书的“塞人”(Saka)。

斯基泰人(塞种)

斯基泰人(塞种)

亦有自东而西的匈奴,或如罗马史料中的Hun(匈)。此Huns是否西迁而失联的北匈奴,在学术上还有争议,但其间之某种联系还很有可能。

中古突厥由阿尔泰草原走向东西。所谓突厥汗国最强盛时,东起大兴安岭而西越里海。

这种大草原上的行进中世纪的一幕,则是七百年前的鞑靼-蒙古“风暴”:即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读到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空前绝后的血腥征伐的“业绩”。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三次西征的结果是在亚欧建立四大汗国,窝阔台的领地很快被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肢解了。其他金帐、察合台和伊儿三大汗国则兴旺一时而后一再分裂,演变成大大小小的汗国王朝,其主要线索可大体归纳如下图。

这里有四个问题:

1

何以是蒙古王朝?

这些汗国王朝的子民大都不是蒙古人。但汗王还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至少王族是蒙古显贵,比如:

跛子帖木耳大帝武功赫赫,实为蒙古权贵,但不属黄金家族,不能称可汗,只能低就“艾米尔”(国王)。后来娶了黄金家族之女为妻,则可名“古列干”(女婿);

世界史上有名的印度莫卧儿朝的开创者是帖木耳朝的末代王子巴布尔大帝,“莫卧儿”就是蒙古王朝意;

终结于近代的中亚诸汗国是乌兹别克三汗国,汗王非黄金家族莫属。许多研究者认为,“乌兹别克”源自金帐汗国的月,即别可汗之名。

察合台汗国至东察合台(亦力把里)、叶尔羌汗国,都是蒙古王朝,尽管后来的王族已畏兀儿化(维吾尔化)了;

金帐汗国崩溃后出现的喀山、克里米亚鞑靼诸汗国,当然还是蒙古王朝。

出身于蒙古史研究的作家张承志就感叹道:

什么是世界史的蒙古运动。金帐汗与塔塔儿,连接着中亚的察合台汗、波斯的伊儿汗、印度的莫卧儿汗。它们彼此依靠,更各自独立,它们似若相识,更具色彩。它们每一个都悲剧连连,又都千余年的魅力不死。

2

鞑靼(塔塔儿),还是蒙古?

鞑靼(塔塔儿)部本与蒙古部相邻,史料记载要比蒙古早。很长时间里,其名气大于后者。因此,漠北诸部往往被泛称鞑靼。后来,明朝还将驱之漠北的蒙古,称之为鞑靼,甚至民国革命时期还有将满人蔑称之“鞑虏”。

欧洲人也一直将蒙古泛称鞑靼(塔塔儿)。1223年罗斯人与蒙古人狭路相逢,古罗斯编年史惊恐地报道:

这一年,来了素不相识的多神教徒,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从什么地方来,他们说什么语言,属于那个部落,信仰什么。我们把他们称做鞑靼人……听说他们侵占了许多国家,屠杀了许多不信神的阿速人,斡别思人,卡索格人及波罗维赤人。

此时,忙于中东征战的欧洲基督十字军骑士,首次听闻了“鞑靼人”的消息。而不久便在亚德里亚海畔迎来了鞑靼-蒙古风暴。这里,鞑靼就是蒙古。13世纪伊儿汗国史家拉施德早就说道:所有部落以为鞑靼(塔塔儿)伟大而受尊重而自称鞑靼(塔塔儿)。由于这个缘故,至今乞台(中国)、印度、钦察草原、阿拉伯等地,还把它们泛称为鞑靼(塔塔儿)。

3

鞑靼-蒙古的遗迹何在?

据记载,成吉思汗的蒙古军总共十二万九千,远征伏尔加河、顿河、第聂伯河、多瑙河的术赤、拔都父子,也就分得四千蒙古兵,就这点军人及家属,淹没在被当地土著的大海之中,不久在体质、语言、信仰上都脱胎变骨。所以,有道曰:挺进伏尔加河的鞑靼-蒙古,它的新的定义是:游牧的,说突厥语的,蒙古变成的穆斯林。

今日俄罗斯喀山的鞑靼,虽身负古名,但更多地表现为金发碧眼的欧罗巴种体质。中国五十六民族之一的新疆塔塔儿族,就是来自喀山的鞑靼移民后裔,是我国不多的欧罗巴种少数民族。

俄国喀山鞑靼族

中国新疆塔塔儿族

中国新疆塔塔儿族

鞑靼-蒙古行走在亚欧版块上来去匆忙,但还留下许多历史遗迹,研究者发现,许多赫赫有名的城市名是蒙古语,如:

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蒙古语“苹果”;

捷克首都布拉格,蒙古语“泉水”;

印度德里,蒙古语“世界”;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蒙古语“春天”;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蒙古语意为“冰城”;

克里米亚,为蒙古语herim-kerim, “城墙”意,克里姆林宫也是取自于此。

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有以为源自蒙古语“美丽的牧场”,但似更有确切地说法是蒙古语“红庙子”。

有趣的是,语言学家发现,1505年巴布尔大帝率领攻入印度的蒙古大军,说着突厥语,用阿拉伯语祈祷,却以波斯文书写。蒙古人在异域文化的熏陶下文化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莫卧儿王朝的泰姬陵

莫卧儿王朝的泰姬陵

4

中国人如何看待蒙古征服史?

当然,蒙古所建的元朝,毫无疑问地在中国史上占有的重要一页。至于如何看待蒙古的征服,鲁迅先生有过精辟说法:

幼小时候,我知道中国“盘古氏开辟天地”……到了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

俄罗斯:磨灭不去的鞑靼-蒙古基因

俄罗斯,其实俄语为“Русь”,直音译为“罗斯”“露西”,经蒙古插手后成“斡罗思”(Orus),以至于成今天的“俄罗斯”。其早期历史可追溯到九世纪的基辅罗斯时期。

当蒙古到来之时,罗斯正分裂成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彼时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还未分家。1240年拔都攻灭基辅罗斯,乌克兰从此成为鞑靼蒙古帝国的“边陲”,罗斯各公国则臣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藩属。

金帐汗国和罗斯

金帐汗国和罗斯

15世纪中叶,金帐汗国在不断的内讧中分裂成喀山汗国(1438)、阿斯特拉罕汗国(1466)和克里亚汗国(1449)。与此同时,原先不起眼的莫斯科公国崛起,统一俄罗斯后,相继攻灭这些蒙古汗国,最终结束了鞑靼-蒙古近三百年统治。1547年,伊万雷帝成为第一个加冕的沙皇,最终成为这片土地的统治者。尽管与鞑靼人的社会地位自此发生根本转变,但俄罗斯人血液中仍有磨灭不去的鞑靼-蒙古基因。有人计算过,沙皇家族之中有两个皇帝是明确肯定是带有蒙古血统的:一位是沙皇伊凡雷帝(1530-1584),他的母亲伊莲娜就是一位成吉思汗后裔;另一位戈杜诺夫(1552 – 1605)也是有鞑靼血统的沙皇。

戈杜诺夫

戈杜诺夫

俄罗斯历史上出现过有蒙古血统的大公92人,带有蒙古血统的皇后有六人。至少三百个贵族的世袭姓氏来自蒙古。

还有人发现,拥有蒙古血统的俄罗斯名将有六人、科学家四人、文学家三人。这其中就包括库图佐夫、门捷列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著名人物,列宁的祖母也是蒙古人。如今俄罗斯的国防部长绍伊古,也是一个蒙古人!

欧洲流行这样的谚语:

——撕开一张俄罗斯人的脸,就会露出一个鞑靼人面孔。

——剥开一个俄罗斯人的皮,就能发现里面是一个蒙古人的灵魂。

归根结底,这是欧洲人关于俄罗斯人的一种刻板印象,语言恶毒。面对这类“黄祸论”,俄罗斯人当然非常愤慨。俄罗斯大文豪普希金就斥责道:

崇高的使命落在罗斯身上:她那一望无际的平原耗尽了蒙古人的力量,使蒙古人的入侵就在欧洲的边缘上停住;蛮族不敢把被奴役的罗斯留在自己的后方,他们回到自己的东方草原上去了……欧洲对待罗斯却总是那样无知,那样忘恩负义。

普希金

普希金

但无论如何,确实可以说,鞑靼-蒙古人如果未曾到过东欧草原,那么就不会存在有现今内涵的俄罗斯人。

哥萨克和哈萨克:脱离、漂泊、避难、自由

可能早在基辅罗斯时期,黑海、顿河流域(今乌克兰境内)就出现一批漂泊、脱籍的流浪者,构成半独立的半农牧半军事的社团,能战且彪悍。随着蒙古入侵,这些社团在斯拉夫成分之外包容了鞑靼成分,这就是后来的哥萨克的缘起,“哥萨克”(казак)突厥语,有脱离、漂泊、避难、自由之义。在俄罗斯史对外扩张战争中,彪悍的哥萨克骑兵被沙俄当局雇佣,往往是冲锋在前的战士。

沙俄哥萨克骑兵

沙俄哥萨克骑兵

顺便说一下,16世纪中叶,确切地说是1465年,金帐汗国的东支咸海一带的游牧月祖伯部发生分裂,贾尼别汗率领自己的部众脱离白帐漂泊到巴尔喀什湖一带自立门户,按照米尔咱·海达尔的说法:他们是首先同本部主体脱离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贫穷和到处流浪的状态,遂被称之为“哈萨克”(казах)。贾尼别汗所部漂泊,标志着月即别(乌兹别克)与哈萨克分道扬镳,1465年被今哈萨克斯坦官方定义为哈萨克汗国建国之始。

“哥萨克”与“哈萨克”一字之差,但在“脱离、漂泊、避难、自由”上是相通的。

近世之“哥萨克”多半是生活在黑海、顿河流域脱籍的乌克兰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哥萨克人》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就是对那里哥萨克人的生活最直接的描写。

列夫·托尔斯泰《哥萨克人》

列夫·托尔斯泰《哥萨克人》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将哥萨克人的勇敢、坦诚、自由自在,刻划得淋漓尽致。《静静的顿河》更是一百年前顿河哥萨克人生活的史诗。是书首题辞是首哥萨克古歌:

……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我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静静的顿河的滚滚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

值得注意的是,肖洛霍夫在这部史诗巨著中既表达了哥萨克人怎能离开俄罗斯的困惑,还流露出对俄罗斯与乌克兰人“同根相煎”的深深焦虑。

回到今天,在西方恶意怂恿下俄乌冲突可能还要旷日持久地持续下去,乌克兰和俄罗斯人民都是受害者,我们对其“同根相煎”,亦深感焦虑。

主要参考文献

·Б.Д.格列科夫А.Ю.雅库博夫斯基:《金帐汗国兴衰史》商务印书馆,1985

·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商务印书馆,1989

·拉施德:《史集》商务印书馆,1983

·巴布尔:《巴布尔回忆录》商务印书馆,2010

·阿布尔-哈齐-把阿秃儿汗:《突厥世系》中华书局,2005

·米尔咱·海答儿:《赖世德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张承志:《边境上的托尔斯泰》,《十月》2020年第3期

作者:潘志平:丝路新观察智库成员,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原所长,受聘新疆大学“天山学者”、博士生导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