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芒种,食一味既甜又苦的莙荙菜
河北
河北 > 生物医药 > 正文

二十四节气|芒种,食一味既甜又苦的莙荙菜

原标题:二十四节气|芒种,食一味既甜又苦的莙荙菜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指的是麦类等有芒(指农作物的种子外面的细刺)植物的收获,“种”则指的是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因而,芒种是一年中农事最为繁忙之时。

芒种的到来也意味着仲夏之始,气温升高,湿度和雨量增多,人容易四肢困倦,精神萎靡。俗语有云“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描绘了人们的疲累之感。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而言,农忙季节热火朝天的景象或许并不熟悉,但芒种带来的体感还是真真切切,好在古人聪慧,寻得消暑解乏“利器”。

《唐本草》又名《新修本草》,由唐代医家苏敬等23人奉敕撰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后世诸家本草著作中。图为日本天保壬辰(三年)考古斋校钞本 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

《唐本草》又名《新修本草》,由唐代医家苏敬等23人奉敕撰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后世诸家本草著作中。图为日本天保壬辰(三年)考古斋校钞本 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本草》记载了一种植物——莙荙菜,“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热,又止热毒痢。捣敷灸疮,止痛”。它生长的旺季逢芒种时节,至今在浙江宁波地区还有吃这种时令菜的习俗。

莙荙菜 healthline 图

莙荙菜 healthline 图

是甜菜,又有点“苦命”

科学词条解释莙荙菜是源于欧洲南部,公元5世纪从阿拉伯传入中国。也有研究指出,“来自西域的莙荙虽然在南朝已著录其名,但迟至元代 《农桑辑要》才叙述其栽培方法,‘春二月种之,夏四月移栽,园枯则食’”(编注:园枯,指蔬菜供应量短缺的高温夏日)。它的叶子呈菱形,有长柄,花绿色,易栽培,叶片特别发达,可供菜用、饲料、观赏,通常人们只莙荙菜的嫩叶。由于它为甜菜属,其中文学名就叫叶用甜菜。

莙荙菜的名称也有一些说法。根据张平真在《中国的蔬菜》里的考证,“莙荙”是波斯语中甜菜 gundar 的音译。

宁波美食史研究者、作家柴隆查阅史料,做了简要概述,指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天竺物产,其中就有“荤陁菜”,季羡林先生将其考释为“莙荙”的梵文翻译。

张平真 著,《中国的蔬菜》,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4月

张平真 著,《中国的蔬菜》,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4月

宁波一带还有“君踏菜”的传说。当年康王赵构南逃躲避金兵搜捕时,慌乱间踏烂一片菜地。第二日,一场春雨后,被踩坏的绿叶菜不仅顽强存活,而且郁郁葱葱,从而以“君王踏过的菜”得名。

“旧时宁波坊间还有‘莙荙命’的说法”,柴隆告诉记者,“人们吃莙荙菜的叶子,一长出来就被人吃掉,就如同人们家里没有子孙存续香火,没有供养,没有陪伴,人们用‘莙荙命’隐喻自己‘命苦’”。

莙荙菜,浆着吃

俗语说“端午到,五毒醒”,芒种紧挨着端午节,作为时令鲜蔬的莙荙菜因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更受青睐。《本草拾遗》《嘉佑本草》《随息居饮食谱》等古籍均提及这一特点。而且为莙荙菜易消化,味道清甜,也是夏日里提振食欲的好菜。

炒莙荙菜 simpe recipe 图

炒莙荙菜 simpe recipe 图

柴隆说旧时盛传吃莙荙菜不长痱子,还可使皮肤光滑,所以初夏时节,老宁波人的餐桌上就会出现莙荙菜的花式吃法。其中,一碗“莙荙笋丝浆”就将甬菜特色中的鲜、咸展现得淋漓尽致。

莙荙菜浆

莙荙菜浆

“宁波有句老话叫‘转浆’,本意是勾芡。勾芡用的淀粉,老宁波谓之为‘山粉’。一般都是新鲜番薯经过刨、洗、晒、磨等工序取之,以起浆后,晶莹剔透、滑腻的为上品。荤素皆可‘浆’,勾芡程度偏稀薄一些”, 柴隆介绍说,“芒种近初夏,莙荙叶片肥硕,掺入咸菜笋丝,转一碗‘莙荙笋丝’”,鲜滑不腻,爽口开胃”。

甬菜名菜 黄鱼海参羹 chinadaily 图

甬菜名菜 黄鱼海参羹 chinadaily 图

“浆”的取材多是时令鲜货,宁波人还擅用刚上市的夜开花、蚕豆瓣转浆。当地还有“七浆八浆”的说法,可窥见“浆”菜丰富多样。“大户人家设宴,‘七浆八浆’端上桌,各色纷杂,活龙活现”,他说。

西方人把莙荙菜做成蘸酱 saveur 图

西方人把莙荙菜做成蘸酱 saveur 图

中国农家的莙荙菜以青梗为多,而莙荙菜按叶柄的颜色还有白梗、红梗,在欧美和澳洲等地都是热门的健康食物。

参考资料

1. 张平真 著,《中国的蔬菜》,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4月

2,李昕升 王思明 ,《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及动因分析 》,《古今农业》,2013年第3期,第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