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看展成潮流,浙大女博士水星逛博物馆获赞过千万
科技
科技 > 传媒 > 正文

抖音看展成潮流,浙大女博士水星逛博物馆获赞过千万

“秦始皇亲手刻的兵马俑,求鉴定!”打开抖音的短视频,随即进入一个 “微信群”,群聊成员由不同朝代的历史人物组成,你一言我一语,将越王勾践剑、兵马俑、芙蓉石蟠螭耳盖炉、云纹图五柱器等不同朝代的文物宝藏故事逐一道来——这是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联合南京博物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诸多博物馆于博物馆日推出“博物馆奇遇记”系列短视频之一,诙谐幽默的方式下,传统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仿佛更近了。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视频化程度不断提高,短视频技术让原本静态的文物“动起来”,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线上看展,认知文物,读懂人类文明精粹,正在成为当下人们逐渐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博爱好者也用短视频让千年文物重现生机。截至今年5月,全国三级以上博物馆抖音内容覆盖率达98.64%,过去一年,抖音上博物馆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加70%,点赞量超过12亿次,播放量超过394亿次,相当于全国博物馆一年接待观众人次的72倍。

当下,大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博物馆文物通过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短视频,也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平台本身的价值和内涵。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可以“突破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突破传统博物馆的叙事线,以更新的叙事方式,更完美地契合游客的需求。”但是,在短视频不断涌现的当下,要顺应潮流的发展,还不得不激活“人”这一要素。

360°环绕的VR直播,用技术上的推陈出新来“盘活”文物

“打开铁箱里面是一座纯银阿育王塔,透过塔身镂空雕刻,发现里面还有一尊纯金打造的棺材,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这是抖音博主“水星逛博物馆”推出的博物馆文物视频之一,随着主播360°环绕的VR直播镜头,网友可以随时放大画面“看个究竟”,也可以暂停方便窥视细节,高深莫测的历史知识被瞬间解码。

身为浙江大学考古学博士的博主“水星逛博物馆”在逛博物馆的时候目睹了一位家长给孩子错误的讲解后,下决心开启抖音短视频科普之路,用科技给时间维度的另一端开了窗户,两年来,她带领观众“云逛”20多个博物馆,探索雷峰塔、龙游石窟、逛乾陵,解锁金字塔主题密室逃脱,收获169万粉丝,获超过1000万次点赞。

该博主的精心策划专题“木乃伊归来”“埃及艳后的爱情三十六计” “墓葬防盗教科书”等视频也令观众耳目一新。同时 ,博主还通过各种特效将原本沉睡的文物“盘活”起来,好听好看好玩还非常专业,圈粉大量Z世代网友。

“当传统的博物馆打开方式跟不上网生代、Z世代人的需求,如‘水星逛博物馆’这样的博主势必会如雨后春笋一样萌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孙云龙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以“作坊化”的方式来生产内容的“水星逛博物馆”的作品在众多文博类视频中脱颖而出?博主牢牢抓住了抖音主体——Z世代人的心理,“作为数字先驱者的这一批Z世代人很有文化自信,他们更希望通过消费和娱乐场景中获得身份认同”。Z世代人比上一辈人更愿意接受新鲜元素。当原本艰涩难懂的知识、正襟危坐的讲堂变成随时可以打开、可以分享、可以互动的短视频,对Z世代人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书籍与传统影像节目之后,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进入博物馆的“第三扇门”。

专业+深度,叩响了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之门

文物,顾名思义,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数据显示,仅中国国家博物馆所珍藏的文物就有100余件,这些无疑都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盘活这些“养在深闺”的博物馆展品?让这些文物更直观地走进当下人的内心世界?大批文物保护研究专家、传播者对此做了努力和开拓,他们试图打破了昔日参观博物馆听导游冗长的解说的方式,通过一帧帧画面,叩响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之门。

“好像在看《盗墓笔记》连载!”有网友看了“水星逛博物馆”介绍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的视频这样感慨,视频中,博主不但巧妙将专业术语和抖音画面完美结合,还把考古知识融入墓穴主人和盗墓贼的斗智斗勇故事情节之中,连古人的动机、用心等都进行了深度推理。视频的完成也并非一蹴而就,博主以学术研究的标准来制作视频,为了制作一个视频不但查阅了专业书籍和资料,连撰写文案就费时几天,还跑了四五次同一家博物馆,成为可以兼具专业性和深度性讲解的“开拓者”。

“传说夏禹,就是治水的那位爷,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说白了就是将天下的青铜都扫货过来,铸成9个大鼎……铭文在考古界已经是无价之宝,文物可以开口诉说自己的身世”,在抖音博主“博物馆超正钱”如此诙谐的语言下,上海博物馆中的大克鼎和大禹鼎都不再遥不可及,视频从细节上阐述了这二者可以成为“镇馆之宝”的关键所在,言简意赅。

“抖音上活跃的这些Z世代用户以及他们的后代有望成为未来博物馆的观众”, 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庄瑜告诉记者,“正如囊括教育、鉴赏、知识共享作用的博物馆无疑可以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一样,抖音上优质的博物馆文物的短视频也应成为不同年龄群体学习文博知识的新载体, 同时,以更加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式来宣传博物馆,是吸引更多人进入博物馆的前奏”。

“将文物变得有价值的是人”

后疫情时代,多家博物馆开启了云看展,线下展厅、文物等都被搬到了手机屏幕上,在抖音为公众送上云端文化盛宴。短视频平台传播文物知识的同时,也延伸了诸如“如何通过视频,将更多观众意识到博物馆中的文物的价值?”等讨论。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博主、视频的讲解者至关重要,进一步激活人的要素,才能对于博物馆的文物做更多元的推广。”

“中国考古千千万,农民挖出一大半,这东西(战国晚期匈奴王冠)就是1972年的时候农民挖出来的,总计218件金器,5件银器”——抖音上“古猫陪你去看博物馆”发布的短视频贴合Z世代传播口吻,风趣幽默又条理清晰地解说了王冠的历史渊源、与貂蝉的关系,中原文化对于汉文化的影响。

吸纳35万粉丝的“古猫陪你去看博物馆”之所以可以收获网友“干货满满”“好可爱的讲解”,的评价离不开其创始人汤诗伟的思路。

汤诗伟曾公开表示,专业的博物馆机构为了追求严谨,把话说得四平八稳,令观众兴趣索然;而一些导游、解说虽然讲解得天花乱坠,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内容经不起推敲。他所创立的“古猫陪你去看博物馆”旨在解决这个痛点,他巧妙地将专业性、深度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找到了平衡点。

“数不完的细沙,系了无数遍的携带,完成后却只会陷入新的痛苦和焦虑,就像一个白点,与世界格格不入” ——“水星逛博物馆”博主为了更好地呈现杭州黑色博物馆的主题,自己在展馆里扮演一名精神病人,体验病患的真实感受并记录下来,该视频在抖音上收获超136万的点赞、4.4万评论和11.5万的转发。一位曾患抑郁症的网友留言表示视频给了自己极大的动力,“人”的力量让视频在传播知识、普及文化之外延伸了更多价值。

如何进一步激活“人”的力量?短视频博主应该怎样做可以给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获得和满足?“在未来,内容生产方式会进一步突破”,孙云龙建议,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在未来,抖音短视频可以试着通过虚拟数字人的方式,用户的需求可以及时地反馈到‘主播’身上,主播及时对于受众的需求做出调整”。(来源:文汇报/汪荔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