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里的甜蜜事业,让他们泛起蒙阴乡村振兴人才星光

沂蒙山里的甜蜜事业,让他们泛起蒙阴乡村振兴人才星光

在摄影家的世界里,只有最纯净的夜空,才能拍摄出绝美星轨画面。没有光污染、空气清新的沂蒙山区,是临沂为数不多的拍摄地之一。

蜜桃、蜂蜜、葡萄、红薯……这些与甜蜜相关的农产品,被一群新农人视作事业,为之激情燃烧,在蒙阴乡间田园泛起媲美星轨的点点星光,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人才振兴画卷。

从商海回归农田,他们带回勃勃生机

如果回到十年前,李长伟还是会做同样选择。

彼时,而立之年的李长伟,在北京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事业有成、意气风发、家族骄傲等等美好词汇,均可概括他当时状态。

但心底久久徘徊的一丝遗憾,正酝酿一场裂变。“游子思乡,想吃到家乡的味道很难,村里没有快递,得到县城才能发货。”回乡探亲的光景,李长伟决议放弃北京工作,返乡岱崮镇干快递。

“在9个乡镇布局了二十多个快递服务点,一年下来赔了个底朝天。”李长伟的碰壁源于单量太少,少到一天只有一两单发货。

没有发货量说明当时的乡村快递没有商务市场,即电子商务。到2014年底,就在李长伟快撑不住时,他在其唯一的“大客户”那里看到希望。“一位养蜂的大爷,经常是一次发货五六件。”那位蜂农把李长伟视作恩人,有了李长伟的快递,他才能在家门口把蜂蜜卖到省外。这给了李长伟启发,要想单量上来,必须先布局农村电子商务,山里的货能往外卖才有人发快递。

就在李长伟手把手教快递服务店员工如何开网店、通过QQ等平台卖货时,更大的转机在2016年迎来。当年,蒙阴县委县政府决议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组织大范围培训、示范带动等途径,鼓励村民变店主,通过互联网卖山货。

到2018年时,蒙阴县的农村电子商务呈现井喷之势。李长伟的乡村快递服务点已经几乎涵盖了蒙阴县所有行政村,一天发货量达20万单。“火到什么程度?我们蒙阴县是蜜桃之都,一年20亿斤蜜桃有十分之一是通过电商卖出去的。”电子商务在蒙阴农村火起来的时节,李长伟也开办公司并在老家杨宝泉村建起冷库,主打销售蒙阴蜜桃等特色农产品。

李长伟主打的蒙阴蜜桃,因环境适宜、种植经验充足等禀赋,口感特别是含糖量比其他产区高出一大截,在甜蜜度上能与其对比的似乎只有蜂蜜。沿着杨宝泉村前的梓河蜿蜒南行8公里的大崮村,也因一位新农人的返乡,酝酿起甜蜜事业。

2020年,在日照从事化工、木材、煤炭进出口等业务的王维,返回家乡办起蜜蜂养殖及蜂产品加工及销售公司,并结合先进果蔬栽培技术和旅游开发,在家乡搞起现代农业综合体。让昔日资源充沛,却苦于无人引领找窍门的村民,奋力追赶上了时代节奏。

“蜂二代”换了玩法,把蜂蜜卖出父辈不敢想的版图

蜂蜜甘甜的背后,不止有蜜蜂的勤劳,还有养蜂人的辛苦。还是小女孩时的张宁,就和姐姐张晴轮流跟随父母走南闯北逐花“放蜂”。追逐花期的养蜂人,不一定有花一样的生活。她和姐姐的名字中,分别带有“晴”和 “宁”,正是父母作为养蜂人对天气晴朗和生活安宁的真挚期盼。领略过养蜂人的辛苦,张宁大学毕业之后一度努力在大城市扎根,想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辛苦。

但正是曾经感受过的辛苦,却让张宁难离故土。“小的时候要么大半年见不到父母,跟姐姐一起,要么跟父母一起见不到姐姐。”聚少离多的时光,在张宁心底种下了对团圆的极度渴望。

2014年,也就是在李长伟做乡村快递赔个底朝天的时候,张宁从城市回到了蒙阴县黄土山村,与姐姐一起试图通过互联网把父母辛苦得来的蜂蜜卖个好价值。

“父母这代人,有两个极端,要么会养蜂却不会卖蜜,要么是会卖蜜却养不好蜂。”张宁的销售天赋在上高中时就已体现,她靠给同学推销姐姐做的蜂蜜唇膏,挣到了所有上学开销。大学时这份天赋再次得到展现,依托当时互联网电商的风口,张宁靠家里的蜂产品不仅赚到学费,还有了同龄人中不多见的收入。

就像蜂群中清洁、哺育、守卫等不同“工种”分工明确,张宁回归家乡和家庭之后,将自己定位为“兜底”之人。“父母会养蜂,姐姐对蜂产品比较熟悉,弟弟年龄小还在上学,所以我是纽带。”在张宁家庭的蜜蜂产业版图中,她的学识以及由此提升的推介、创意能力,得到用武之地。父母承包的百亩荒山,在她和姐姐打理之下,种上花植满绿,打造成了一个生态蜂园、蜂文化基地。

时至今日,从张宁家人承包的百亩荒山始发,当地生产的纯蜂蜜及其系列衍生品,在全国发展了千余个代理商。

“选择了乡村不意味着躺平,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继续奋斗。”张宁用这句话总结其走出乡村又从城市回归的经历。这样的总结,同样适用于“蜂二代”吕大伟。

2015年,致力于开发蜂产品的吕大伟,承包了蒙阴县城西南一处荒山,建起蒙甜蜂业公司。逐渐发展成为集养蜂、加工、研发、销售、观光于一体,配套建有蜂王浆冷藏库、蜂产品恒温库,安装有蜂王浆冷冻干燥设备、蜂蜜小包装生产线、蜂蜜酒生产线、蜂蜜灌装生产线和蜂花粉灌装间,年生产加工蜂产品达到1500多吨。其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走出国门,在境外市场赚回稳定收益。

昔日留守妇女走上电商舞台,成蒙阴蜜桃“代言人”

如果不是做起电商,牛庆花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还是跟父母一样离不开锄头。

2015年11月份,朱村第一书记在野店镇北晏子村办起电商培训班。上网能卖山货?学历不高的牛庆花半信半疑。当她边学边干开启网店,“开张”第一单卖出数十元的山楂,她眼里放起光。

这是希望之光。“当时山楂在村里才几毛钱一斤,网上卖到了几块。”牛庆花欣喜的不止是堆在家里的山货能卖好价钱,二是体验到了从农民到掌握交易话语权的货主的成就。

电商之路越走越宽,牛庆花没有只顾自己。她优先收购村里孤困家庭的农产品,并且给出高于市场的帮扶价格。让周围人,特别是需要拉一把的家庭共享发展红利。

纤细的双手承担起托举十几个家庭的分量,牛庆花的努力和善意之光,被更多人发现、颂扬。她不但被视作蒙阴蜜桃淳朴代言人,还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当选临沂市十九届人大代表。

为了吸引更多的“李长伟”返乡、鼓励更多的“牛庆花”成长,仅在2021年,蒙阴县就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356人,新型农民培训533人,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000余人;评选出“蒙阴县果业乡土专家”42名。建立乡村人才以赛代评机制,成功举办“最美巾帼创业之星”“最美青年创业之星”“最美电商创业之星”等评选活动;与56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合作关系,其中21名海内外人才与该县共同申报省级以上人才项目;有20余名大学生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400余万元,对7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发放创业引领资金。

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星空。近年来,蒙阴县通过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抓实乡村人才智力回归、健全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政策体系、持续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等途径,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上,形成了“能人陆续回乡、本土不断成长”的活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