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理”专业知多少(二)| 本科招生专业详细介绍来啦!

浙教观察
2022-06-30 17:30 来自浙江

浙江理工大学推出“本科招生专业介绍”板块,一起来了解以下本科招生专业吧~

纺织类

纺织工程:

本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国家特色专业、地方高校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和省优势专业,所属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十三五一流学科,具有纺织工程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学校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高就业率专业之一。

本专业教学水平处于国内同专业的前列,纺织教学和科研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与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有长期的教学交流与科研合作。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新时代又被赋予了“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新特征,呈现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态势,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本专业设置四个方向模块,并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开展新工科建设。

机织工程与贸易方向:

培养具有纺织工程理论与纺织品设计技术,纺织品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技能,现代纺织生产管理与企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纺织人才。毕业生能从事纤维、纱线、机织物设计与研究、纺织品流通运作与对外贸易、纺织品生产管理与检测、现代纺织企业管理等工作,主要就业去向有:科研院所、国家海关、纺织品检验及技术监督机构、纺织服装企业、贸易公司、咨询公司、专利事务所等单位,也可继续国内外深造学习。主要课程有: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物组织学、机织学、织物设计、现代纺织企业设计、纺织经济与贸易、功能与智能纺织品、纺织数控技术与设备。

针织工程与贸易方向:

培养掌握针织工程理论和现代针织加工和设计技术,重视科学研究,具备运用CAD/CAM技术对高科技、高附加值针织产品进行设计创新的能力,具有现代纺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及互联网大数据知识的厚基础、强能力、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现代针织产品研究开发、针织服装供应链管理、纺织产品商检、针织服装设计与营销、对外贸易、互联网公司、跨国公司行政生产管理等工作。就业主要去向有:科研院所、国家海关、纺织品检验及技术监督机构、服装销售公司、贸易公司、互联网公司、咨询公司等单位,也可继续国内外深造学习。主要课程有:纺织材料学、纬编组织学、经编组织学、针织服装设计与制作基础、针织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经济与贸易、纺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应用、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智能针织新产品设计。

纺织材料与检验方向:

培养具有纺织材料制备理论和加工技术的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重视现代纺织工程理论、高端制造与检验技术、功能与智能纺织品设计、国内外贸易技能、现代纺织企业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纺织材料是以纤维及纤维集合体材料的认知与表征为主体的学科,与高分子材料、精密测量仪器、纳米材料与技术、复合材料、生物与组织工程材料、表面与界面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并与工程化应用紧密联系。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可以继续报考研究生或参加国家海关等公务员考试,还可以从事纺织品开发、纺织品物理和化学检测、纺织品质量监测和控制、纺织测试仪器的研发和销售、纺织品销售和商务方面的工作。主要课程有:纺织材料学、高分子纤维物理、机织学、针织学、纺纱学、纤维与纺织品测试技术、纺织品标准与检验、纤维近代测试技术、产业用纺织品、纺织经济与贸易、外贸单证与函电、国际纺织品贸易实务与营销等。

纺织品设计方向:

以工程结合艺术新工科培养为特色,培养既具有工程知识,又具有艺术修养、创新设计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三创”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工程和艺术设计两个不同领域就业和深造。能在时尚纺织服装设计、教育、科研、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与纺织品、美学相关的教育、设计、营销、管理、商检和贸易等工作,可以在国内外工科或艺术学科继续深造,报考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的研究生。专业方向主要课程有:纺织材料学、织造学、织物组织学、纹织学、现代设计基础、色彩学、图案设计、纺织品设计学、纺织品CAD、素织物设计、花织物设计、时装艺术与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学、纺织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智能纺织品等。

除了纺织工程基础知识外,本专业通过学科交叉来构建7个特色课程群。通过工学交叉来构建3个纺织技术类课程群,满足纺织高端制造对技术类人才的知识要求:“纺织科学与工程”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构建“纺织材料类”课程群;与“机械工程”学科交叉形成“纺织制造类”课程群;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交叉形成“纺织信息化及互联网+”课程群。通过工学与艺术学交叉来构建2个纺织设计类课程群:“纺织科学与工程”与“设计学”交叉来构建“纺织设计类”和“服装家纺设计类”课程群,满足纺织品创意创新对设计类人才的知识要求。通过工学与经济学交叉来构建2个纺织商务类课程群:“纺织科学与工程”与“应用经济学”学科交叉来构建“纺织经济贸易类”和“纺织营销管理类”课程群,满足纺织品贸易营销对商务类人才的知识要求。各方向模块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如: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纺织品性能及测试新技术、纺织品设计、家纺产品设计、纺织经济与贸易、纺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应用、国际纺织品贸易实务与营销、功能与智能纺织品、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

另外,专业依托“产教融合”基地实现校内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与校外企业实践教育课程的逐级联动,从认知实习、工程实习、设计实习、毕业实习到毕业设计,通过校企协同教育,来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传统纺织工艺和新材料结合的一门技术内涵深厚的新兴专业,是浙江省内第一个培养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旨在立足本土、接轨高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科交叉、学术融合、全方位设计”学术应用复合型非织造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已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不断补充短板,强化特色,精准把脉当前和未来产业新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永葆新活力,努力打造新工科,促进专业建设从以学科为导向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转变、从专业分割到跨界交叉融合转变、从适应服务到支撑引领转变。专业现建设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相应省部级规划教材,与国内外龙头非织造企业共建有非织造实践基地,还建成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教学科研基地;专业教师内现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专业教师已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纺织之光”教育成果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教育成果一等奖等奖项;专业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在“挑战杯”、非织造产品设计及应用大赛、新苗人才计划等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数目众多的高质量成果,已有众多学生成为国内外知名非织造公司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非织造材料应用面非常广,可以讲“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水和空气”。社会生活中主要应用于:医疗与卫生产业、环保过滤产业、航空航天、土工与建筑产业、安全与防护产业,还有新能源和农业等领域。本专业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为浙江八大“万亿产业”提供服务,不断拓宽专业领域,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用纺织材料、环境保护产业用纺织材料、健康产业用纺织材料、应急和公共安全产业用纺织材料、“一路一带”配套产业用纺织材料、“军民融合”产业用纺织材料等若干个方向实现突破。当前,专业立足省内杭州/绍兴水刺材料生产基地、天台工业滤布生产基地、湖州卫生材料生产基地、温州纺黏材料生产基地等非织造产业集群,通过“课程导师制”和“教授工作室”制,确立并实施“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全方位应用”的专业教育特色,制定并完善与非织造生产实践和现代纺织工业经济建设、材料科学发展需要相结合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技术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一个体系、两个贯通、三个阶段、四个平台”的人才培养平台,在过滤与分离材料和医疗卫生用纺织材料专业方向形成明显特色。

轻化工程

本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和“十二五”、“十三五”省优势专业,是学校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高就业率专业之一。所属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省重中之重学科、省“十三五”一流学科,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以及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高层次的实验实践平台(包括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本专业教学水平处于国内同专业的前列,专业教学和科研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与国外欧美、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有长期的教学交流与合作。本专业对应产业为浙江省八大万亿级现代纺织产业,智能化和生态绿色程度高,发展前景好。本专业目前设置二个专业模块:

染整工艺与设计模块:

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为特色,培养掌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染整工艺设计,染整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管理、品质检控和贸易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该方向学生产业链整体意识强,工程能力强,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生态纺织化学品模块:

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为特色,培养掌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创新研究能力和综合能力,能从事生态纺织化学品及其应用设计与开发、生产技术与管理、质量检控和贸易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该方向学生纺织化学基础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强,继续深造率高。

上述两个模块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国内外现代染整企业、纺织化学品生产企业、时尚服装企业、服装面料和染化料商贸公司、海关、商检、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技术咨询公司、知识产权机构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或创业。主要课程有:基础化学课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纤维化学及物理、染料化学、颜色科学与计算机测配色、染整工艺原理、数码印花、纺织品功能整理、功能纺织化学品设计及制备、纺织品检测与贸易、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和企业管理等。

丝绸设计与工程

本专业历史悠久,是我校最具优势的专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开设的丝绸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面向国际丝绸行业,针对产业绿色化、全球化、数字化趋势,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引,面向各产业链,致力于培养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产品创意创新设计能力的复合型“创意、创新、创业”人才。

专业教育融合世界纺织前沿科技和中国传统丝绸技艺,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建“国际丝绸学院”,形成“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对接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满足丝绸新经济结构调整需要,适应丝绸新经济、新业态变化特征,提出“新四化”改革思路,即“学科与专业层次化”、“知识与能力多元化”、“人才与产业同步化”、“传承与发展国际化”,在丝绸文化传承与产品创新创意创业方向形成明显特色。

专业辐射工程与艺术相关领域,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一流课程+特色课程),专业课程涉及到“一带一路”丝绸文化历史、织物性能、功能型织物、艺术设计、工艺设计、服装家纺时尚设计、产品营销贸易等领域。专业通过学科交叉建设工艺结合的特色课程群,通过纺织工程和信息工程结合来构建“制丝、丝织智能制造”课程群,通过工学与艺术学交叉来构建“丝织品设计”和“丝绸服饰、家纺设计”课程群,重点推进数字化教学平台与资源建设,强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校企协同教育,共建产学研实习基地和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学生“三创”实践能力。

专业学生采用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层次:“丝绸设计与工程专业”文理科招生;研究生层次:在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置“丝绸科技与时尚设计”研究方向;在设计学一级学科下设置“纺织丝绸设计”研究方向,开展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申请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艺或艺术设计,在科研、教育、设计、服装、家纺、检测等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就职,也可以在时尚和文创产业就业或创业,也可以在国内外高校艺术或工科学科进一步深造。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和浙江省优势专业,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尤其是先进陶瓷材料、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技能,能够在材料制备及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质量检测及控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团队型和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前身可追溯到1897年建立蚕学馆的蚕丝专业,是本校百年育人文化的传承主体。专业培养目标: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尤其是纤维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技能,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制备及成型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质量检测及控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本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及浙江省高校 “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所属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拥有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服装设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评级为A+,列全国第2位。本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纺织服装行业发展需求,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能够在服装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研发、结构与工艺、测试与评价、运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核心课程有: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与表现、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结构设计(系列课程)、服装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辅助时装设计(系列课程)、成衣工艺学、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工艺(系列课程)、服装工业化定制、大数据应用与分析等课程。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浙江丝绸工学院机电工程系自动化专业,1993年调整为电子与自动化专业,1998年调整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专业历史积淀浑厚,学科基础扎实,师资队伍强大,现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所在专业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浙江省区域经济和新兴战略产业需求,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具有电子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的全过程研发能力,能在电子系统设计和信息处理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研发、系统测试、技术支持、经营管理等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和薪资水平等多项指标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毕业去向包括海康威视、大华、华为、恒生、涂鸦、电信等国内知名企业和进入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专业为推进政府、社会、企业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电子信息类复合型人才。

通信工程:

本专业成立于2004年,先后被评为校特色专业、品牌专业。2020年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4.7%,拥有一个外籍专家。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新一代电子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

本专业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立足通信与信息技术,设有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面向社会需求,培养满足国家、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对通信人才需求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在无线通信、物联网技术、数据处理、嵌入式系统和专用集成电路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上具有鲜明特色,本专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比如4G、5G甚至6G无线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网络,车联网,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应用、国防军事通信。

本专业学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8.77%,就业总体满意度高出省平均水平。近三年就业学生中约80%的毕业生进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华为、移动等知名IT企业,为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龙头企业和未来希望注入了新的有生力量。2021年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45.71%。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成立于1985年,是省内设立最早的计算机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重点建设专业、省优势专业。2021年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拥有“直通车”式全英文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

本专业以两化融合国家战略为导向,服务浙江“万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坚人才需求,辐射全国,重点培养互联网+、智能软件领域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已形成“一体双翼、多学科交叉“的格局,即以先进软件架构、工程方法和算法模型的能力养成为主体,“互联网+”和“智能软件”2个培养方向、多学科交叉的培养体系。

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6.7%,就业薪资高出省平均就业薪资1000元以上,且保持逐年递增。近年来有许多毕业生入职IT巨头阿里、百度、腾讯、海康威视、大华、税友、中控、网新等知名IT企业,以及趣链、虹软、杭州涂鸦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区块链、人脸识别、视觉算法服务的企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成立于2018年,是浙江省最早获批的两所省属重点高校智能专业之一,是浙江省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本专业立足国家和区域的AI技术应用需求,以AI创新实践为抓手,构建以智能创新项目和AI竞赛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多学科交叉基础知识,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质量人才。本专业设有“智能跨媒体融合”、“智能人机交互”和“智能大数据控制”三个专业方向,与中国移动杭研院、涂鸦、博冠等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在AI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深度合作。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发展迅速,就业前景广阔。学生毕业可在信息产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政府机构、国防等各个领域从事智能信息分析、智能系统设计与开发、智能技术研究等工作,也可以报考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数字媒体技术:

本专业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最早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高校专业之一,2014年被评为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武书连本科专业等级排名为A。

本专业依托浙理的学科优势,融合理工、人文、艺术专业,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以及面向网络的、新型数字媒体开发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移动应用软件、数字娱乐、网络传媒、计算机动画等数字媒体应用的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近年来,相当比例的优秀毕业生已入职海康威视、大华、网新、阿里、百度和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和薪资水平均稳居专业排名前列。

欢迎报考浙江理工大学!(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