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股价暴跌50%市值蒸发900亿 “AI第一股”商汤科技光环不再?
财经
财经 > 风暴眼 > 正文

风暴眼|股价暴跌50%市值蒸发900亿 “AI第一股”商汤科技光环不再?

风暴眼|股价暴跌50%市值蒸发900亿 “AI第一股”商汤科技光环不再?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文:凤凰网财经顾北 南阳

核心提示:

1、6月30日港股开盘后,商汤科技股价大幅跳水,盘中一度跌超50%。股价暴跌的背后,是商汤上市前投资者和基石股份迎来全部解禁。

2、商汤股价的暴跌,除了受到“解禁”影响外,或许还因为其持续亏损的业绩。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四年间,商汤股价共亏损376亿元。

3、作为“AI第一股”,商汤在上市前就备受资本青睐。据凤凰网《风暴眼》统计,商汤科技上市前共经历12轮融资,募资总额合计约为52亿美元(333亿元),是目前中国融资最多的人工智能公司。

4、一直以来,对于商汤科技的质疑声不断。商汤科技长期未盈利的财务现状,AI商业化的不明前景、高管的巨额薪酬等问题,直到目前依然被许多人质疑。

-----------------------------------------------------

六月的最后一天,“AI第一股”却迎来了“崩盘”。

6月30日港股开盘后,商汤科技股价大幅跳水,盘中一度跌超50%。截至当日收盘,该股跌46.77%,报3.13港元。

针对股价暴跌,商汤科技回应称,今天是公司股票解禁的时间,公司一早也发了公告,商汤科技高管及若干管理层作出自愿禁售承诺,管理层对本集团长期价值及前景充满信心。

虽然商汤管理层对公司充满信心,但投资者们似乎更爱用脚投票。上市半年后,商汤科技股价已跌破发行价,市值较最高时也已蒸发了近1800亿港元。

今年3月发布年报时,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曾表示:“2021年是我们成立以来发展最为重要的一年,我们的研发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

但在持续亏损、造血能力不足、依赖大客户、技术优势不明显等质疑声中,头顶“AI第一股”“AI四小龙之首”光环的商汤科技又将何去何从呢?

风暴眼|股价暴跌50%市值蒸发900亿 “AI第一股”商汤科技光环不再?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

股价突然暴跌50%,商汤为何“崩盘”?

商汤科技股价暴跌的背后,或许是上市前投资者和基石在今天迎来全部解禁。共涉及252.8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5.91%。

公开资料显示,商汤科技于2021年12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发售价定为3.85港元/股,发行规模57.75亿港元。

根据招股书,公司上市前投资者持股223.62亿股,基石投资者持股10.33亿股。上市前引入的9名基石投资者分别是:中国诚通旗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徐汇资本、国盛集团、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上汽集团、国泰君安、香港科技园、希玛眼科、泰州文旅。

招股书还显示,软银集团、淘宝中国、春华资本、银湖资本、IDG为公司的前五大风险投资机构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4.88%、7.59%、3.08%、3.05%、1.42%。

此外,截至目前,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拥有公司70%的投票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其中拥有69.06亿股A类股,控制18.92亿B类股,禁售期到2022年12月29日。徐立博士等管理层A类股禁售期也在12月29日,不在本次解禁范围。

针对公司股价暴跌,商汤科技早间回应称,今天是公司股票解禁的时间,公司一早也发了公告,商汤科技高管及若干管理层作出自愿禁售承诺,管理层对本集团长期价值及前景充满信心。

而其发布的公告内容显示,“徐立、王晓刚、徐冰及集团若干管理层成员以公司为受益人自愿承诺于2022年12月29日前,不会出售公司于2016年11月1日采纳的首次公开发售前受限制股份单位所涉及的B类股份,及公司于2016年11月1日采纳的首次公开发售前雇员激励计划(已修订)下已归属的期权获行使所涉及的B类股份。”

“截至本公告日期,受有关自愿禁售承诺规限的相关B类股份总数为2,002,221,879股B类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5.98%),且该等B类股份目前透过SenseTalent Management Limited持有。”

但这份公司管理层的“禁售承诺”,似乎并未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截止截止30日收盘,商汤科技股价为3.13港元,仍然暴跌46.77%。

需要注意的是,3.13港元的收盘价已经低于公司发行价3.85港元,这也意味着,如果商汤科技的基石投资者没有抛售的话,目前已经全部亏损。

上市半年股价腰斩,四年亏损370亿元

商汤股价的暴跌,除了受到“解禁”的影响外,或许还因为其持续亏损的业绩。

从财报来看,2018年至2021年,商汤的营收分别为18.53亿元、30.27亿元、34.51亿元、47亿元,实现了逐年增长。但与此同时,其净利润却持续亏损。

财报及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2020年及2021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和171亿元。四年一共亏损了376亿元。

不过,商汤科技2021年171亿元的亏损额中,大部分是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而导致。3月25日晚间,商汤科技发布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其中提到经调整后2021年亏损额约为14.18亿元。

商汤科技在财报中表示,2021年的亏损主要由于公司研发投入和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135亿的非现金损益占大头)亏损,公司预期2022年不会进一步确认任何优先股公允价值的亏损或收益。

持续的亏损也让商汤科技面临较大流动性压力。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商汤净负债分别为53.64亿元、106.54亿元、209.32亿元、229.61亿元。

从衡量公司“造血”指标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来看,商汤科技现金流是持续流出状态。2018年至2021年,商汤科技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7.5亿元、-28.7亿元、-12.3亿元及-8.3亿元。

从二级市场来看,头顶“AI第一股”上市的商汤科技,股价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去年12月30日,商汤科技正式在港股上市。上市后一周内,商汤的股价曾迎来短暂的飞涨,最高达到了9.7港元,总市值也一度突破3000亿港元。

但此后商汤的股价便开始一路下跌,今年4月底股价一度跌到了4.3港元附近,和最高点相比已经腰斩。5月份开始,商汤股价开始缓慢反弹,6月28日股价一度收复至6.2港元。

然后,仅仅两天之后,商汤科技却突然迎来“崩盘”时刻,股价大跌近50%,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了近900亿港元。

备受投资机构青睐,上市前融资超300亿

虽然在上市前业绩持续亏损,但商汤科技却并不“差钱”。

据招股说明书,商汤科技上市前已经经历了12轮融资。据凤凰网《风暴眼》统计,募资总额合计约为52亿美元(333亿元),是目前中国融资最多的人工智能公司。

此外,商汤科技投资机构的阵容也堪称豪华,包括IDG、鼎晖、软银、阿里巴巴、厚朴投资、老虎基金、淡马锡等多家明星投资机构。

商汤之所以受到投资机构青睐,或许也与其“豪华”的创始团队和技术实力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商汤科技五位创始人中,有四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分别是创始人汤晓鸥,联合创始人徐立博士、王晓刚博士、徐冰,还有一位是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联合创始人杨帆。

创始人汤晓鸥更是人脸识别领域的大佬。2014年3月和6月,汤晓鸥主持建立的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先后发布GaussianFace人脸识别算法和DeepID系列算法,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55%,由此开启了整个人脸识别行业技术落地的时代。

计算机的识别率超过人眼,也让汤晓鸥名声大噪。很快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慕名前来,投资数千万美元,助力商汤科技在2014年11月正式成立。

此后,鼎晖投资、万达、中金公司、老虎环球基金、阿里巴巴、软银等投资机构也都纷至杳来。在资本的加持下,商汤的发展也开启了加速度,并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而在上市前夕,商汤却再次遭遇美国政府的“黑手”。2021年12月初,美国财政部以所谓“侵犯人权”为借口,将商汤科技列入“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清单,实施投资限制。

商汤科技的上市进程也因此短暂停止。去年12月13日,商汤集团宣布全球发售及上市延迟,并将退还申请股款。但表示公司仍致力尽快完成全球发售及上市。

但一周之后,商汤科技迅速反应,再次推进上市进程,并于12月20日在港交所公告重启公开招股。随后2021年12月30日在港交所成功挂牌。

质疑声不断,“AI第一股”何去何从?

股价的暴跌和持续的亏损,也使得很多人对这家号称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的实力再次产生质疑。

实际上,商汤科技上市之前,大量分析都对其长期未盈利的财务现状,AI商业化的不明前景、高管的巨额薪酬等存在质疑。对商汤科技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AI商业化变现困难。业内分析认为,当前行业面临的痛点在于,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对AI模型需求存在差异,单个模型只适用特定任务,但模型生产还停留在专家人工训练时代,这就导致AI企业交付效率低,边际成本高,亏损也就成为了常态。

商业战略专家、凤凰网财经首席战略顾问周掌柜曾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商汤科技商业化落地慢的原因,一是处于AI红海,周围“高手如云”,百度、腾讯、阿里等都在布局AI,服务内容都是提供智能解决方案,业务高度重合,在既有技术又有商业生态的“劲敌”面前,商汤科技明显趋于弱势。

“二是商汤科技缺乏自有场景,没有源源不断的数据支撑其系统的更新,更需要多方面投入行业解决方案,又要落地推广,短期没有规模效益。这是战略问题,也是商业模型制约,并非技术问题。”周掌柜指出。

第二,收入过度依赖大客户。招股书显示,商汤的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业务合计占收入的比重近90%。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客户过于集中的情况,从2018年到上市前,商汤科技的客户集中度不断提升,2021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为59.3%。而客户过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收入稳定性。

第三,管理层薪酬过高。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董事和高管中,董事会执行主席、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徐立,执行董事及首席科学家王晓刚和执行董事及董事会秘书徐冰都有薪酬数据,分别为 5.12 亿、3.75 亿和 3.05 亿。合计 11.92 亿元人民币。 

虽然商汤科技后来澄清了“实际薪资也就两三百万,主要是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占了大头”,但部分股民并不买账,认为“股权”薪酬当然是薪酬的一部分,虽然对于原始股有一定时间禁售期,但是最终股份都有可以变现。

第四,被质疑“蹭热点”。2021年初,造车成为科技圈热点,商汤紧接着推出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SenseAuto绝影。2021年下半年,元宇宙概念火热,商汤科技在招股书中49次提及元宇宙。而从财报来看,无论是智能汽车方案还是元宇宙,目前似乎都未能给商汤的营收带来实质性的贡献。

即便是上市后,商汤科技依然质疑声不断。3月4日,一家美国本土财经媒体CapitalWatch也发文《AI神话爆破 九问商汤科技》,质疑商汤科技存在关联交易、大量空壳公司零业务零员工、专业领域无优势、财务状况矛盾等问题。

去年12月30日,徐立在上市仪式致辞中曾表示:“……这是一条罕有人走的路,艰难之处在于商业的不确定性……而我们的投资人也同样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力量。”

如今,商汤面临的处境似乎依然艰难。只是不知道,在业绩亏损、股价大跌的情况下,投资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技术颠覆性力量”的信心还能维持多久。“AI第一股”又将何去何从?

风暴眼|股价暴跌50%市值蒸发900亿 “AI第一股”商汤科技光环不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