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最近在社交媒体输入“中超”两个字,紧跟的词条就是“恢复主客场”。
然后,没有任何意外,你会看到如下评论:
“中超这比赛还有人看?倒贴我都不去”“想不到中国足球居然还有人花钱买票”……
这就是中超真实的现状——中国足球的桩桩件件都敲击着网友的内心,点滴的负面汇集成河,只反射出“不值得”三个字。
但这一次,我们要为中超和中国足协和体育管理部门的决定鼓掌,因为他们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2019年12月1日,中超最后一轮,当时还叫恒大的广州队3-0击败申花,从上海上港手中夺回了失去一年的中超冠军。
彼时或许谁都不会想到,从此之后中超联赛居然告别了主客场,没有球迷,一直以赛会制方式进行。
直到2022年8月5日,978天后,主客场终于又和中超联赛重新挂钩。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5日这一天三场比赛的主队,还只能在中立场地进行比赛,但不管怎么说,主客场,还是回来了。
从7月6日中国足协正式宣布恢复主客场开始,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最终18支中超球队中,11支球队能够回到主场进行比赛。
应该说,这是各俱乐部尽了相当努力和地方管理部门沟通的结果。
要知道,因为疫情原因,一些体育赛事近期也遭遇了突然“腰斩”的情况——就在8月3日,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组委会综合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暂缓举办省运会比赛。
与此同时,本周末原计划在重庆进行的CUBA全明星赛也因为疫情原因,临时取消……
而对比中超,2020年第一个宣布复赛的CBA,这次也没有“冲锋在前”。
原本外界认为,在中超恢复主客场后,下赛季的CBA联赛也会跟上步伐,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8月1日,CBA公司宣布,2022-2023赛季CBA将于2022年10月10日开赛,常规赛第一阶段将采用赛会制方式。
至于后续能否恢复主客场,CBA方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从常规赛第二阶段起,CBA公司将视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意见,积极推动联赛恢复主客场赛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超能够恢复主客场是不易的,某种程度——中超也承担着为中国职业体育赛事当样本的作用。
一旦中超联赛能够在主客场运行上交出完美答卷,相信如CBA联赛这样的赛事恢复主客场,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那么恢复主客场后,中超还能不能带来更多?
比如商业方面,受到赛会制的影响,从官方的中足联筹备组到各个中超俱乐部,在商业开发上几乎很难做到突破。
现在中超恢复了主客场,未来随着球迷慢慢入场,组织者和俱乐部都应该尽可能在开源上做出努力。
其实,相比于密闭空间的电影院,中超开放主客场乃至球迷入场的风险性都要小得多,之所以现在大家能够正常看电影而不能去球场看球,无非是相比于电影产业,职业足球这个产业不赚钱。
既然无法刺激消费,重要性自然就要下降。
中国职业体育赛事,何时才能挣钱?这或许是未来整个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落后就要挨打,道理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