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十载筑梦:"城"就新业 "乡"约未来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十载筑梦:"城"就新业 "乡"约未来

文/魏晶晶

自动播放

建企十年以来,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先后两次主动打破壁垒更换跑道,一次破壁是探底重生,跳出桎梏区,形成三大产业板块,实现市场化转型。二次破壁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不断创新理念,将大健康产业、康养养生理念与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三大产业板块相融合,形成了多业态融合的“1+3”产业模式,率先投身健康中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成为甘肃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链链主企业。

日趋成熟的栖云小镇和天水麦积康养城 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供图

日趋成熟的栖云小镇和天水麦积康养城 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供图

在陇南市武都区坪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内,一栋栋统一规划的藏式小居错落有致,俯瞰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造型。自建企以来,甘肃城乡发展集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累计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投资约76亿元,共计融资代建各类保障性安居住房2.9万套、239万平方米;向甘肃13个市州(含兰州新区)、38个县(市、区)拨付棚户区改造资金316.93亿元,向70个县(市、区)拨付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164.13亿元,为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推进甘肃棚户区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

陇南市武都区坪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供图

陇南市武都区坪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供图

岁月更迭,几度浮沉。自成立以来,在支持地方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甘肃城乡发展集团虽在省级政府融资平台中脱颖而出,但辉煌的成绩也一度成为了桎梏公司发展的绳索。

内部行政化问题凸显、隐形债务日渐积累、历史包袱沉淀、国家政策突然调整……2017年,随着市场的瞬息万变,甘肃城乡发展集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至到了转则进、不转则退的关口。至此,企业转型发展大幕就此拉开。

转型发展 开辟新战场

改革的是企业,触动的是灵魂。一直以来,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作为承担政府投融资平台功能的特殊国企,在政府功能延伸、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半行政化管理的政府融资平台,“大项目部”管理的体制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求新思变、奋辑争先,思想上能否破冰,决定着行动上能否突围。奔着问题去、撸起袖子干,面临困难,“城乡人”审时度势,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发展变革。

2017年,甘肃城乡发展集团确立了“六位一体”功能定位,实施了“四轮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了集团化管控模式,形成了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高效协调运转的企业治理体系。

2018年,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成立了基础设施开发公司、建设开发公司、乡村振兴公司等8个二级公司,构建了由过去融资代建单一模式转向基础设施、城市服务、乡村振兴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开启了市场化转型和“二次创业”新征程。

2019年,甘肃城乡发展集团正式从省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标示性退出,打破了债务融资的瓶颈,成功走出了一条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新路子,实现了功能定位、管控模式、主导产业、存量债务、平台退出、法人治理六个方面的全面转型。

2020年,甘肃城乡发展集团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积极拓展存量、创新增量,在抓好在建拟建项目的同时,论证谋划了一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优质项目。

2021年,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牵引,狠抓内控体系建设和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企业生产经营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

2022年,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坚持深化国企改革,推进营销协同,以更实举措抓运营增收益,全方位提升发展能力。

锐意创新,转型提速。十年间,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已实现资产总额由创建时的35亿元到目前420亿元的飞跃。市场化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小口径资产总额达到了100亿元新台阶。

春有黄花,夏日晚霞,秋有红枫,冬日朝雪的榆中栖云山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秉持“康养+”理念,让游客静享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天水麦积康养城;引领榆中、庆阳住房风向标的四代建筑城乡居、城乡新居;以温泉酒店、湿地公园等七大片区为主的“滨河靠山、七点成片”泾川橙香瑶池温泉康养综合体……这些充分利用周边丰富自然资源而营造的“花做篱笆诗为墙”景观趣味性项目,都蕴藏着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与时俱进的独具匠心和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精益求精。

栖云山李家庄田园综合体 王名磊 摄

栖云山李家庄田园综合体 王名磊 摄

然而仅在五年前,甘肃城乡发展集团还在为寻方向、找方法、谋发展苦苦探索。“薄发”的先决条件是“厚积”,积之愈厚,则发之愈佳。

从政府融资平台到坚持“政府+市场”两条腿走路,从单一的保障房融资代建到涉足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三大产业板块,从查短板找差距到为助力转型发展确定制度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效益建设年、质量建设年、运营攻坚年等一系列攻坚活动,再到圆满完成“十二五”期间融资代建任务,厚植企业发展根基,实现重塑企业功能定位,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年间,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在风雨兼程中谱写出了一部从融资代建“单一模式”到市场转型“二次创业”的时代画卷。尤其是2017年以来,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呈现出年收入增、现金流增、利润增,营业能力提升、运营能力提升、发展能力提升的“三增、三升”良好态势,成功闯出了“政企合作、产融结合、城乡融合”具有城乡集团特色的发展新路子。

弯道超车 抢占新跑道

一再跳出舒适区,勇于进入新跑道,在十年发展的历程中,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始终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自我革新,在产业成功转型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谋篇布局,形成了大健康贯通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三大板块的“1+3”产业体系,交出了一份抢眼的答卷。

天水麦积康养城 王名磊 摄

天水麦积康养城 王名磊 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甘肃城乡发展集团深知把握大健康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紧紧抓住大健康产业的商业蓝海,谨遵“为人民美好生活补短板,为新兴产业发展作导向”企业使命,在调查研究、学习思考、分析研判的基础上,集团主要领导带领党委班子成员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先后多次对“1+3”产业体系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进一步明确了“1+3”产业体系发展方向,提出了将康养养生理念、大健康产业与三大产业板块相融合,与集团开发建设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温泉度假、城市服务、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以大健康产业贯通、综合体模式连接、互相策应协同、系统化发展的“1+3”产业体系,暨多种业态融合的“+健康”综合体模式。

城乡居•壹号苑 王名磊 摄

城乡居•壹号苑 王名磊 摄

产业发展春潮涌动,市场经营风生水起,一批创意十足、亮点突出的重点项目在各地落地开花,灼灼其华。全力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全年龄段、全产业链、全服务区,机构式康养、居家式照护、民宿式旅居、社区化理念、智能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为发展模式,提供“吃、住、游、医、娱、康”一站式服务的天水麦积康养城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自我革新,融入健康服务新理念,向高质量、多元化的康养体验转变,在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上增加了健康理疗、酒店、培训、物业、温泉洗浴、餐饮等经营新业态,营业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集“三产融合”“三生同步”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研学旅居目的地——栖云山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仅用一年,建成了核心项目栖云小镇,在全国8个试点项目中名列前位,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延伸设计服务、物业管理等产业领域,为甘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探索出了典型经验;全力落实城市更新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分发挥和利用项目所在地人文、环境资源优势,秉持“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开发理念,融集大健康生活方式、慢生活度假氛围、多功能康养服务为一体的泾川橙香瑶池温泉康养综合体一期新建主体工程施工有序推进,将于2022年年底前全面投入运营。此外,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营造入则鸟语花香、出则绿树成荫景观趣味性的四代建筑城乡居•壹号苑,探索以“租购并举”模式而开发的庆阳“城乡新居”等系列品牌,以其独有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重新定义高品质健康人居环境,成为引领当地住房消费新的“风向标”。

庆阳“城乡新居”样板间 王名磊 摄

庆阳“城乡新居”样板间 王名磊 摄

乡村振兴产业板块“强龙头”成效显著,基础设施产业板块“补链条”不断延展,城市更新产业板块“聚集群”稳步推进……苦心经营、悄然蜕变,十年风华,五年沉淀。在转型发展的几年间,甘肃城乡发展集团成立了甘肃栖云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甘肃天颐康养文化研究院,旗下“栖云”“天颐园”“橙香”等品牌外溢效应明显,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成为甘肃十大新生景区、兰州十佳最具特色民宿酒店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第一位。康养文化研究院、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在同行业领域中形成了独特竞争优势,有效引领了全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房产+民生”方面,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依托“城乡居”“城乡新居”品牌,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房产租赁、物业服务等新型业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创新推进“现金+资产抵顶+股权合作+资本运作”的保障房回购模式,2017年9月以来共完成保障房回购26.11亿元,回购款从48亿元降至29亿元。

同时,在产融结合方面积极构建“投融界+实业界”跨界模式,出资6亿元组建甘肃文旅集团,出资2亿元发起设立国家管网集团甘肃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参股甘肃资产管理公司、国投聚力并购基金、华陇能创股份有限公司,积极组建甘肃省棚改项目信用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实现金融为实业服务,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产融结合路子越走越宽。

十年间,砥砺前行的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业务范围已涵盖住房和城乡建设、融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服务等多个领域,正奋力向“效益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文化一流”全产业链现代企业目标不断迈进。

泾川橙香瑶池温泉康养综合体 王名磊 摄

泾川橙香瑶池温泉康养综合体 王名磊 摄

苦炼内功 强化公司治理

聚焦主责主业,保持战略定力。在后疫情时代,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展现出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这与2017年11月集团公司持续推进国企改革“1+17”“1+N”政策体系落实落地,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领导、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混改、强化内部监督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密不可分。

行稳致远,厚积薄发。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严格落实“党建进章程”要求和党委会前置程序,创新将党委会研究决策事项划分为“党委会研究董事会决策的事项、党委会研究经理层决定的事项、党政共同研究决定的事项、党委会研究决定的事项”。通过四类形式,甘肃城乡发展集团把党委对“三重一大”事项的“前瞻预判、酝酿研究、完善优化、决策部署、推动落实”贯穿起来、闭合起来,保证了决策的质量和决策的落实,为企业进而有为奠定了基础。在加强顶层决策科学性的同时,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也在加大民主决策力度。2021年以来,共召开3次职代会,通过了职工董事、监事人选及薪酬调整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议题,共征集提案39件,均立案受理。建立了以合理化建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参与制度,提高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

集团公司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暨一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 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供图

集团公司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暨一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 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供图

骏马自知前程远,无须扬鞭自奋蹄。十年间,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形成了做强“主动脉”,畅通“微循环”的良好发展态势。

为了更好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严格落实党委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议事规则,将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推行去行政化改革,授权放权,实行“小机关、大产业”扁平化管理模式,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母子公司管控模式日趋成熟;完成165项制度的改立废,增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实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薪酬体系改革,推行“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经营管理”三维目标考核体系,构建特色管控模式;加强主业管理,制定公司“十四五”规划,全面梳理整合企业同质化业务,推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十年间,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与时间赛跑,和市场接轨,不断强化公司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健全经营机制,强化党建引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提升了企业治理效率效能,释放了企业发展活力。

挂表作战,按图施工。十年间,从只有4个职能部门、6个项目部到现在拥有11个职能部门、11个专业子分公司、16个业务公司,甘肃城乡发展集团日趋壮大,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省属国有企业,形成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管控模式日趋成熟、制度体系日益健全、企业文化软实力不断彰显的良好局面。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多年来的深耕细作为企业蓄力前行撒下了智慧的种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培植了丰厚沃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骄人成绩的背后,是苦练内功,不断蜕变的成果,也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收获。

近年来,甘肃城乡发展集团秉持“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的人才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在干部选拔、培养与使用上坚持“发现一批、培养一批、使用一批”的原则,逐步打通干部、专业、技能三种人才成长通道,依托下级评价、推荐,同级相互评价、推荐,上级领导评价、推荐“三评三荐”干部评价选拔机制,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专业技术人才库、专业领军人才库三类人才储备库,为干部成长搭建了阶梯,一大批青年才俊相继走上领导岗位,带动了集团人才队伍的成长。

一砖一瓦绵绵用力,一针一线久久为功。在“引”上做文章,在“育”上下功夫,在“用”上见实效,让高端人才物有所值,让实用人才各展所长。目前,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干部职工平均年龄在36岁,博士生、研究生占比达干部人才队伍的1/4,具有职称人员占70%,其中中级职称人员占到60%。一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高精尖”队伍在厚植人才的土壤中蓬勃而生,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蓄力加速。

党建引领 助力行稳致远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把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把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起来,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8年8月,集团公司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供图

2018年8月,集团公司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供图

在这方面,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不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还总结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做法,严格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总结提炼“123456”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坚持推行抓党建促业务(“1乘X大于1”)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探索出“六入工作法”, 落实党支部建设标准化6个方面27项规范,用“六率”(知晓率、到位率、融合率、合格率、使用率、兑现率)衡量工作成效,实现8个基层党委、25个党支部学习全覆盖。

“班子作用发挥好了,就是党委和董事会意图的放大器,用不好就会成为隔热层。”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明寿说。

为此,集团在党内分工方面实施系统分工,齐抓共管。突出党建和业务“双结合、双落地”,明确提出党委班子成员在抓好所负责分管领域、分管部门、分管单位的党建工作时,把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和推进分管领域改革发展各项重大任务结合起来,一起抓一起推。针对重大项目、安全环保、风险防控等重点工作,建立班子成员协同配合,共同推动的工作机制,确立基层党建与项目运营同步推进的思路,推动公司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产经营。

在栖云山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甘肃特别支部体验课堂,正演绎着由干部职工自编自导的红色主题情景剧,生动的表演、感人的剧情将台下的观众带回了硝烟密布的战火年代,与革命先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创新营销策略、打造项目品牌,探索“党建搭台、业务唱戏”的特色之路,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以甘肃特别支部体验课堂为核心,依托西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开展实践教学培训,以点带面的延伸出了一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在带动周边业态蓬勃发展的同时助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特色化、协同化、融合化发展。

基层的点支撑着企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将党建融入市场开拓、项目运营?这是甘肃城乡发展集团一直持续探索深化的问题。

“领导干部带头抓落实,到基层一线调研帮助解决问题,年内必须完成集团公司领导全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45天,中层管理人员下基层时间不少于60天的调研任务。”在各项会议中,王明寿多次强调,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有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管理全面融合、全面进步、全面发展,才能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才能夯实集团公司基础工作,实现党建和生产经营相融合。

为此,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党委班子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展开研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可行方案,推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改革。通过压实党建责任,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推动考核结果与被考核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薪酬挂钩;实施堡垒工程,组织二级单位党委、党支部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开展“双培”工程,实现生产经营骨干和党员双向培养;推进先锋工程,开展党员责任区网格化管理,打造一系列党建活动品牌,形成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实现了党建和生产经营从“平行线”到“同心圆”的融合。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敢闯敢试,锐意创新的背后是依靠于党的领导把舵定向。虚功实做,春风化雨。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形成了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发展的软实力,进而成为企业文化力和品牌影响力,让集团风正帆悬勇立潮头。

忆往昔,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历经岁月洗礼,在“二次”创业的浪潮中激流勇进,乘风破浪,以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劲头撬动企业发展之变,在跨越八千年历史的陇原大地上,闯出了一条独具城乡特色的奋起之路;展未来,“城乡人”将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引,在城乡产业和建设领域争创多项第一,在做大做强做优的新征程上,筑梦新时代,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