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提出了“垂直包围”两栖登陆作战概念,希望能够依靠直升机编队将两栖部队迅速投送至敌后纵深,避免抢滩登陆的大规模伤亡,迅速切断敌人滩头前沿与后方联系。两栖作战舰艇不仅要搭载登陆艇和陆上作战装备,更需要搭载直升机编队,以适应实际作战需求。因此,美国海军需要设计一款能够同时搭载直升机、登陆艇和陆上作战装备进行两栖作战的舰船,即两栖攻击舰。随着科技的进步,垂直起降飞机及攻击直升机相继问世,新型两栖攻击舰也将提供更强大的两栖作战能力。
2019年4月26日美国海军宣布“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美利坚号”(LHA-6)将部署至日本长崎县佐世保海军基地,担任第7舰队第31陆战远征部队(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s,MEU)的旗舰,与原本部署该地区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黄蜂号”(LHD-1)相比,“美利坚号”拥有更大的机库和排水量,更重要的是该舰能够部署F-35B隐身飞机及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形成“闪电航母”(Lightning Carrier)作战能力,这无疑强化美国在印太地区两栖与空中机动作战能力,更能保障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优势。
黄蜂级
数智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
黄蜂级两栖攻击舰(Wasp-Class)前身是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Tarawa-Class),塔拉瓦级是1970年代美国海军整合直升机登陆舰(LPH)、船坞登陆舰(LSD)与两栖货运舰(LKA)等舰种功能, 同时具备两栖作战指挥功能,消除过去两栖作战舰艇按照各种功能分工的缺点,发展同时具备各项能力的多功能型两栖攻击舰。塔拉瓦级1970年代由海军作战部长朱姆沃尔特上将规划,至2015年佩莱利乌号(LHA-5)退役共生产5艘;后续为衔接提升海上作战力量、有效运用更先进的飞机和登陆艇,黄蜂级应运而生。首舰1989年7月服役,共建造8艘。
黄蜂级满载排水量41150吨,舰长257米,舰宽31.8米,吃水深度8.1米,可搭载1200名船员、2000名海军陆战队员(1个两栖远征打击部队)。动力是两台功率70000轴马力的蒸汽涡轮机,最大航速22节,以18节经济航速可以巡航9500海里。
图1 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参数
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空间结构与塔拉瓦级基本相似,车辆甲板面积与货舱甲板容积相对较小,腾出的空间用来搭载更多的舰载机。黄蜂级具备泛水式舰内坞舱,可容纳3艘气垫艇或12艘机械登陆艇,并且能够在坞内直接对登陆艇进行整补。
图2 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结构
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在设计时就纳入AV-8B鹞Ⅱ垂直起降攻击机的运用,因此无须接近滩头便能展开作战任务,未搭配MK-45舰炮,这标志着该舰设计理念逐渐将更多的空间提供给舰载机,而非以舰载自卫武器为主要配备。黄蜂级在标准搭载模式下,舰载机包含4架CH-53、12架CH-46运输直升机、4架AH-1W攻击直升机、6架AV-8B鹞Ⅱ垂直起降攻击机,飞机总数大致在30架左右,可遂行反潜、护航、兵力投射等任务。
黄蜂级指挥设施包括一体化战术两栖作战数据系统(Integrated Tactical Amphibious Warfare Data System)、舰船信号开发空间(Ship Signals Exploitation Space)、编队指挥官作战控制中心(Flag Plot)、登陆部队作战中心(Landing Force Operations Center)、联合情报中心(Joint Intelligence Center)、支援火力协调中心(Supporting Arms Coordination Center)、战术后勤小组(Tactical Logistical Group)、直升机后勤小组(Helicopter Logistics Group)、战术空中控制中心(Tactical Air Control Center)、直升机引导中心(Helicopter Direction Center)、直升机协调组(Helicopter Coordination Section)。部署了USQ-119(V)11海军战术指挥系统(Naval Tactical Command System,后更名GCCS-M)、URC-109一体化通信系统、SMQ-11气象卫星接收系统、USQ-82(V)数据多路复用系统、先进战斗管理系统(ACDS,Advanced Combat Direction System)或舰船自防御系统(SSDS,Ship Self-Defense System)、AN/KSQ-1两栖攻击管理系统(AADS,Amphibious Assault Direction System)等。
随着F-35B隐身飞机研发不断取得进展,2011年10月,海军陆战队即对F-35B隐身飞机在黄蜂号(LHD-1)上展开起降测试,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加强航空保障能力,同时提升了航空管制等指挥控制系统。2018年1月14日,搭载F-35B隐身飞机的黄蜂号(LHD-1)部署至日本佐世保海军基地,这是海军陆战队F-35B隐身飞机首次海外部署,旨在进一步强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优势。
同时,美国海军以两栖舰船为核心来组建“远征打击群”(ESG,Expeditionary Strike Group),每个打击群由1艘“黄蜂级”为核心,编组2艘船坞运输舰(LPD)及护航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CG)、伯克级导弹驱逐舰(DDG)、派里级护卫舰(FFG)及战略导弹核潜艇(SSBN)各1艘;其中,3艘两栖舰船能搭载的陆战队总兵力2000人。远征打击群的投射能力或许远不及航母打击群,然而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实际所搭载的航空兵器,已能够提供一场低强度冲突所需要的火力支援与兵力投射。
美利坚级
数智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
随着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运用日趋成熟,用高速、远程飞行器投射兵力成为海军陆战队新的作战概念。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为了能够快速部署海上联合打击力量,更加注重航空攻击力量部署和运用。在设计上,增加航空燃料存储容量和设备、更多舰载机库和维护空间,最大能够搭载大约20架F-35B飞机,使该舰实质是搭载F-35B飞机的轻型航母,由于F-35被命名“闪电Ⅱ型”(Lightning Ⅱ),美利坚级也被称为“闪电航母”(Lightning Carrier)。
美利坚级满载排水量45700吨,舰长257.3米,舰宽32.2米,吃水深度8.7米,可搭载1200名船员、2000名海军陆战队员(1个两栖远征打击部队)。动力是两台通用电气LM2500型燃气涡轮机,最大航速22节,以18节经济航速可以巡航9500海里。
图3 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武器配备
美利坚级飞行甲板长度比黄蜂级增加约23.5米,宽度增加约3.1米,面积增加超过两成,以容纳更多的舰载机。由于F-35B与MV-22等新一代大型机种需要更多的后勤补给设施与空间,因此美利坚级舍弃装载登陆艇的船坞甲板,下甲板机库容积增加超过四成,满足新一代舰载机维修空间需求,同时机库特别规划了两个挑高区域,舰载机在这两个区域可以展开机翼,以进行更换发动机等较大幅度的维修。由于航空维修能力增加,美国海军能够将该型舰作为两栖编队的飞行器维修中继站。
图4 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结构
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以船舰自防御系统(SSDS)为核心,铰链AN/SPS-48E三坐标对空搜索、AN/SPS-49二维远程对空搜索雷达、AN/SPQ-9B多用途水面搜索和火控雷达等预警探测装备,配备2座RIM-162“增强型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21联装RIM-116“拉姆”近程舰空导弹发射器、2座20毫米6管MK-15 Block1B“密集阵”近防炮系统。
美利坚级典型的舰载机配置包括:6-10架F-35B隐身飞机,12架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7架AH-1Z超级眼镜蛇攻击直升机,4架MH-53E海龙重型运输直升机、2架MH-60S海鹰搜索救援直升机。在制海模式下,则可搭载超过20架F-35B隐身飞机和2架MH-60S搜救直升机,这种搭载能力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海军装备的轻型航母。
黄蜂级虽然也能搭载20架AV-8B鹞Ⅱ垂直起降攻击机执行制海任务,但AV-8B就单机性能而言,最大载弹量仅4吨,只使用内部燃油时,最大作战半径仅400多千米,最大平飞速度0.9马赫,与F-35B相比相差甚远,后者最大载弹量7吨,只携带4吨弹药时,最大作战半径大于860千米,最大平飞速度大于1.3马赫,更重要的是F-35B还有隐身性能,比AV-8B具备更强的突防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拿黄蜂级和美利坚级航空战力(机群数量都以20架计算)相比较,理想状态下,前者AV-8B机群一次出击能向距离母舰400多千米的目标区投放80吨弹药,后者F-35B机群一次出击时,在投弹量保持相同的情况下,打击距离可扩展到距离母舰800多千米的目标区,而在相同打击距离400千米时,最大投弹量可达到140吨。不难看出,不论是从舰载机数量,还是作战性能方面,美利坚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此外,美利坚级飞行甲板设置9个起降点(黄蜂级6个),在舰载机出动率方面也要优于黄蜂级。
陆战队航空队在2017年3月发布《2017年陆战队航空计划》(2017 Marine Aviation Plan),计划利用完全部署F-35B隐身飞机的两栖攻击舰执行“闪电航母”作战构想。以美利坚级作为“闪电航母”,既能独立作战,也能编入两栖作战任务群、远征打击群或航母打击群。该舰搭载16-20架F-35B隐身飞机能编组4个分队,分别负责侦察监视、防空压制、制空巡逻与待命支援紧急任务,其余舰载机则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任务。
美利坚级二号舰“的黎波里号”(LHA-7)于2020年2月28日交付,该舰又进行了一些改良,包括增大机库甲板、扩展航空维修能力、增加储存的零组件与支持装备、增加航空燃油储存容量等。三号舰“布干维尔号”(LHA-8)决定恢复设置坞舱,舰艉的坞舱可以搭载2艘气垫登陆艇或1艘通用登陆艇。此外,“布干维尔号”还将进一步缩小舰岛结构,使飞行甲板可用面积增加百分之二十,增加舰载机起降点,整个甲板面积可以让4架MV-22、3架F-35B或3架MH-53E同时进行操作。
美两栖攻击舰编组运用与未来发展
数智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
(一)两栖攻击舰编组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基本架构与陆军大致相同,但在实际作战时,以其独特的“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Marine Air-Ground Task Force,MAGTF)编组执行任务,此编组下所有作战单位都具备地面战斗、空中作战和后勤支援能力。以“美利坚号”为例,该舰整合第31陆战远征队(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MEU),搭载两栖突击车、轻型装甲车、自行榴弹炮等地面武器装备,再编入包含F-35B及MV-22的飞行中队,使该舰能够遂行空地打击与制空任务。通过强大的制空力量能够协助建立海洋前进基地,进而统筹战斗后勤营组成的后勤补给部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敌情威胁和战场环境,灵活调整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结构及规模。
为响应“海洋控制与兵力投射”(Sea Control and Power Projection)号召,美国海军必须保持在全球进行海上机动的能力。因此,两栖攻击舰作战编组最重要的三大任务就是“获取前进基地、综合危机处理、整合指挥舰队”。两栖攻击舰虽然无法替代航空母舰,但是两栖攻击舰能够作为海上基地,协助海军及联合部队获取前进基地,争取战略优势;而陆战远征队(MEU)在威胁较小的环境中执行作战任务,通过陆战队航空兵、海军水面舰船与登陆部队的合作,以分散兵力、降低风险。两栖攻击舰还可作为陆战队的后方枢纽,提供前沿兵力投射与后勤支持,更重要的是,运用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有效指挥控制其他船舰、航空兵与地面部队达成任务。
(二)两栖攻击舰运用
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具有对海攻击、制空、远程兵力投射等多元作战优势,成功扩展对敌竞争空间,使敌方疲于应对该舰的多元威胁,而非专注单一威胁上,迫使敌方负担更多的军事防御成本。强大的兵力投射能力成为对手“反介入/区域据止”战略的挑战,造成对手国防投资源顾此失彼。换言之,倘若美国缺乏强制进入敌区的作战能力,未来的潜在竞争者可能在防空反导系统等其他关键领域进行更多投资,将给美军精准打击能力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现阶段坚实的两栖作战战力,有助于美国决策者确保拥有军事优势。
基于两栖攻击舰的卓越性能,海军陆战队发展出“舰至目标机动”(Ship-to-Objective Maneuver)作战概念,改变两栖突击兵力需要逐步登陆的程序,降低登陆部队遭受敌方岸际攻击的机会。运用新型舰载机和登陆艇将直接超越敌方防御严密的滩岸,例如运用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投送登陆部队深入敌侧后方,即可向敌发起突然袭击,夺取登陆滩头和登陆场,无须在岸际进行代价高昂、且人力密集的消耗战。未来可预见两栖攻击舰发展不仅是优化兵力投射与制空、制海能力,更须强化舰载机训练以提升作战能力;并且舰载机将从F-35B转变为无人作战飞机(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UCAV),以降低航空兵力运用成本,维持两栖突击作战的机动性,才能在强对抗海域,有效部署兵力并掌控战场,确保美国军事力量优势。
(三)两栖攻击舰未来发展
2015年,美国海军发布《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21st Century Seapower),指出“海军将进一步削减预算与开支,海军现有规模将缩小,并且降低海外驻扎;海军被迫在日益严峻的军事威胁中持续维系海上安全与利益”;2020年1月29日前海军部代理部长托马斯‧莫德利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CSBA)表示,海军不仅在数量上会向打造355艘舰艇的目标而努力,而且在质量、作战平台大小和造价上也需要做出更大的改变。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厅(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OSD)亦于2020年4月22日发布报告,要求海军从目前舰队中削减2艘航空母舰,将驱逐舰和巡洋舰数量冻结在目前水平,并逐步增加无人或轻型船舰,此决定标志着美国海军开始不再强调航母大规模作战,降低航母作为海军兵力投射的核心作用;将更多的资源放在无人技术研发上。在海上冲突中运用无人技术,能更经济地完成任务,进而发展“不对称”作战力量,毕竟现代作战中航母比以前更容易受到攻击,尽管已经研发各种装备,减少航母受到攻击的风险,但它依然是高价值目标,而且不能提供海军需要的分散式杀伤能力(Distributed Lethality)。
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在美国海军发展趋势中,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该舰整合海军、空军与陆战队联合作战能力,通过联合军事演习,深化与盟国安全合作关系,将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与F-35B隐身飞机推销给盟国使用,将成为美国海军努力达成的目标,借此扩大印太地区安全合作部署。同时,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后续新造的两艘舰船,其中“的黎波里号”(LHA-7)已于2020年2月28日交付美国海军,并于7月15日正式服役,该舰同“美利坚号”一样强调航空兵力运用,并未配备气垫船与登陆艇装载用的船坞甲板;而第三艘“布干维尔号”(LHA-8)预计在2024年交付海军,该舰将重新恢复船坞甲板设计,以让气垫船和登陆艇能够进出,提升陆战队传统兵力投射能力。“布干维尔号”亦将扩大舰上飞机维修与停放空间,寻求舰载机与两栖突击兵力装载效能的平衡,强化航空与两栖整体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