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吉林省文联主办的《小说月刊》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一则通知,引发文学界热议。
《小说月刊》杂志社表示:各位作家朋友,自今日起,向《小说月刊》投稿者,请在作品涉及到对话处,自行使用冒号、双引号,例如:他说:“你好,什么时候到的?”否则作品一律不予采用!敬请知情!
针对此事,8月18日下午,《小说月刊》杂志社编辑部、发行部相关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称:“现在很多作者写稿都不加双引号,杂志社这边改稿子改不过来了,给编辑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们这边实行校对三校制度,不加双引号会让校对很为难,也影响效率,所以发了上述通知。”
上述工作人员还表示:“一处两处漏掉了没事,我们编辑就给你添上了,这个无须担心。”
澎湃评论
为什么连作家都不会用标点符号了?
省文联刊物的通知,从“各位作家朋友”的称呼开头,然后化身小学语文课现场,似乎还怕“作家朋友”不知道怎么用标点,还专门写一个例句,瞧瞧!就是这么用的!最后,用两个感叹号和“一律不予采用”来结尾。画面感太强,显然是编辑部老师们被乱点、不点标点符号的稿件折腾得心态崩了,不然也不至于专门写这么一则语气生硬的通知。
反过来说,连投稿严肃文学刊物的稿件都不认真点标点,那么,在其他地方这个问题得有多严重?
时下,键盘、手机成了主流书写工具,网文、邮件成为主流文字表达形式,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就在标点符号上“偷懒”了。有的写直接引语彻底不加冒号、引号,因为“双引号”涉及切换键盘上档键,觉得麻烦。有的乱用英语半角、汉语全角符号,甚至直接用英语里的“.”代替汉语里的全角句号。有的不根据表达需要选用标点符号,而是稀里糊涂“一逗到底”。更有甚者,在文字交流中、在新媒体编排上,干脆统统不使用标点符号,改用断行、空格代替……
类似做法看起来只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实际上关乎书面语言的规范性;看起来只是自身的表达个性,实际上折射出一些人对标点符号乃至汉语言文字缺乏基本的敬畏。
标点符号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文字的句读、层次、段落、语气、语调、专用名称等等,而且还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理解书面语言的内容和含义。在标点符号普及之前,人们经常遭遇“理解的困难”,乃至“断句的歧义”。
我国近代,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1919年,胡适等6位教授在张德彝的基础上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部门总结之前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制定了新版《标点符号用法》。可以说,现代标点符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之一,它的普及对于白话文的发展、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也好、标点符号也好,既是表达的工具,也是一代代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规范地使用汉语汉字、标点符号,是对中华语言文字美学的尊重,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虔敬,是对中华文明认同感的巩固,是一件关乎长远的大事——不重视使用规范的风气一旦形成,我们的后人可能在提笔书写时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郭沫若先生说:“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标点符号相当于人的“眉目”,务须重视。相关部门应在大中小学各阶段更严格培养孩子们的标点符号使用习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在本单位、本部门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媒体应对照标准“字斟号酌”,形成示范。
标点符号是汉语言规范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国文化,能不能从老老实实使用标点符号做起,从自己做起呢?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