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下葬:印度人为何索要王冠上的钻石?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英国女王下葬:印度人为何索要王冠上的钻石?

要回“光明之山”,是印度去英国殖民化运动的一个标志性动作。

今天,已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将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

印度人的关注点,不在英国女王,而是她王冠上的一颗钻石。

这颗名为“光明之山”的钻石,与印度有何渊源?

印度人为何要求英国归还?

“光明之山”钻石,也叫“光之山”,可能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一颗天然钻石。

这颗钻石大约出现在公元1100年到1300年间。

“光明之山”发现于印度次大陆著名的钻石矿山——德干的戈尔康达矿山,原石重达800克拉。

后经加工成玫瑰型,重191克拉(186.5旧克拉)。

如此巨大的钻石,在任何年代都是极其罕见的。

光明之山

因此,“光明之山”自诞生之日起,就几乎成为各个朝代统治者的珍藏。

最早归印度南部的卡卡提亚王朝所有,后流转至印度北方的德里苏丹国图格鲁克王朝。

1526年,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击败了德里苏丹国,建立了著名的莫卧儿帝国。

巴布尔取胜后,曾得意地记述了征服德里后,获得的战利品中,就有一颗极大的钻石。

这颗钻石,极有可能就是“光明之山”。

莫卧儿帝国极盛时期,帝国统治者沙贾汗,不仅命人建造了泰姬陵,还打造了一款最豪华的御座——孔雀王座。

孔雀王座长约1.8米,宽1.2米,高约0.65米,整体用黄金制成,据说仅黄金就用了1吨多。

王座上还镶嵌着来自印度宝库中的各种宝石,共计108颗。

孔雀王座

其中,最亮眼的便是“光明之山”。

欧洲旅行家看到后大为震撼,著于书中,在欧洲引发极大的反响。

“孔雀王座”就此成为“神秘东方国度的巨大财富”的象征。

莫卧儿帝国没落后,“光明之山”又随着局势的动荡而漂泊,先后流转到伊朗、阿富汗。

阿富汗斯坦的国父杜兰尼死后,由于未指定继承人,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王位内斗。

其中的一个孙子,躲到了印度,并将“光明之山”献给了当时印度锡克帝国的君主兰吉特·辛格,求得庇护。

就这样,在外流浪数十年,“光明之山”又回到了印度。

可惜,好景不长。

因为,英国人来了。

1757年到1849年,英国政府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一系列侵略印度的战争,印度最后沦为英国殖民地。

1850年7月3日,在东印度公司成立250周年的纪念日之际,印度人将“光明之山”正式“献给”维多利亚女王。

为去掉原钻石上的瑕疵,1852年,英国宫廷矿物学家丁·坦南特重新切割打磨,钻石重量也减到了现在的105.6克拉。

重新打磨后的“光明之山”呈圆钻型,镶嵌于带有紫色天鹅绒帽和貂皮饰边的王冠上。

该王冠是1937年乔治六世国王为自己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后制作的,共镶嵌着2800颗钻石。

镶有“光明之山”的王冠

“光明之山”无疑是最光彩夺目的那一颗。

印度独立后,“光明之山”的归属,成了印度人关注的焦点。

印度人如此看重“光明之山”,除了珍贵、稀少外,更因为其见证了历史。

这有点像中国的和氏璧,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历史和象征价值。

很多印度人认为,“光明之山”是被英国人抢走的,现在应该还回来。

199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印度访问时,旁遮普邦的锡克教徒便要求女王归还“光明之山”钻石。

英国女王佩戴王冠

英国人的态度,也很明确,不还。

值得玩味的,是印度政府的态度。

2016年,印度一个非政府组织提交请愿书,要求法院指定印度政府将钻石取回。

当时代表印度政府的检察长表示,这颗钻石是旁遮普邦前统治者送给英国的“礼物”,“既没有被盗,也没有被强行拿走”,不便取回。

最近几年,印度政府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印度文化部表态,“决心尽一切可能以友好的方式带回‘光明之山’。”

9月12日,在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的几小时内,数以万计关于“光明之山”的推文涌入网络,并在印度上了热搜。

印度网民甚至在总理莫迪悼念女王的推文下评论,呼吁英国将“光明之山”归还回来。

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拿回“光明之山”,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共识的背后,藏着印度人的一个“心结”:

“光明之山”镶嵌于王冠之上,象征着英国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印刻着印度被殖民的历史。

要回“光明之山”,是印度去英国殖民化运动的一个标志性动作。

就在英国女王去世当晚,印度总理莫迪主持了新德里印度门前“国王大道”的更名仪式,殖民时期命名的“国王大道”,更名为“责任大道”。

莫迪出席活动

同时,印度政府还将新德里的地标建筑——印度门旁边竖立的英国乔治五世国王的雕像,换成了印度自由斗士内塔吉-鲍斯的雕像。

英国女王的葬礼,各国政要云集。

莫迪不仅不出席,还在伊丽莎白二世离世的消息传出前几个小时,发表了激烈的讲话,敦促印度摆脱和英国的“殖民关系”。

莫迪的强硬姿态,无疑是宣示,印度要加速去除殖民印记。

印度的强硬,是有底气、有信心的。

其一,女王离世,英联邦前途未卜。

用英国首相特拉斯的话说,伊丽莎白二世就是现代英国的基石。

伊丽莎白二世的长期在位,起到了维系和稳定英联邦体系存在的作用。

现在,女王离世,大旗倒下,新任国王缺乏号召力,很多国家会重新评估与英国王室的关系,乃至脱离英联邦。

女王刚去世5小时,澳大利亚就有政客呼吁脱离英国王权的领导。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加斯顿·布朗表示,该国将在3年内举行公投,以脱离英国君主制,成为一个共和国。

其他英联邦国家尚且如此,早已独立的印度,当然更有底气进一步消除英国的影响力。

其二,GDP领先,实力天平逆转。

本月初,外媒报道,2021年底,印度GDP超过英国。

今年第一季度,领先优势又进一步扩大,印度GDP为8547亿美元,英国只有8160亿美元。

GDP领先,不等于印度国力就强于英国。

但是,超越宗主国,依然给了印度极大的信心。

从大趋势上看,印度国力一直在持续增强,有希望在2047年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印度、英国的GDP对比图

反观英国,二战胜利后就一直处于衰退中。

“日不落帝国”的风光早已不在,亦无力维持庞大且松散的英联邦。

大哥不行了,小弟们自然“树倒猢狲散”。

除了印度人要求英国归还“光明之山”钻石外,南非的民众也加入到“讨债”的队伍,要求英国王室归还“非洲之星”钻石,并支付赔偿金。

“非洲之星”的原石重达3106克拉,被切割为9颗大钻石和96颗小钻石。

最大的那一颗重达500克拉,被镶嵌在带十字架的英国君主权杖上,第二大的那一颗被镶嵌在皇冠上。

英国君主的权杖

无论印度、南非态度有多强烈,现阶段,英国都不会归还钻石。

2014年,英国议员、时任副首相的尼克·克莱格在接受印度媒体“新德里电视台”采访时曾明确表示:

这是一个历史事件,这枚钻石是皇家珠宝的组成部分,由女王拿在手里,代表英国拥有它,这已经很久很久了,也就拥有了(印度)对英国的信任。

言下之意,是凭本事抢来的为什么要还?

未来,印度、南非的国力取得压倒性优势,英国也许会乖乖地归还钻石。

有时候,拳头比道理管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