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寄居蟹。
接上期(第922篇)
三、接管机动部队
在日军似乎一路高歌猛进时,1942年6月初,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战役中将日本第一航空舰队主力彻底摧毁,日本损失了4艘主力航母和大量有经验飞行员。第一航空舰队被解散,随后又在1942年7月以“翔鹤”“瑞鹤”“瑞凤”为核心重建,新航母部队编为第三舰队。7月,小泽被调至军令部。从这个角度看,小泽也有出任第三舰队司令长官的机会,不过南云表示想要亲手雪恨,所以山本五十六最终还是将第三舰队司令给了南云。
然而,1942年8月和10月份的东所罗门海战和圣克鲁斯海战中,南云的表现实在是难以恭维,不但未能有效打击美军,反而损失了大量有经验的飞行员,至此日本海航舰载机部队有经验的飞行员已经不足以支撑航母部队作战了。因此在圣克鲁斯海战后,山本将南云调离,11月1日,小泽治三郎接任第三舰队司令长官。
图1 山口多闻(1892-1942)
这一次小泽终于接管机动部队,考虑到山口多闻已经阵亡,这也算是众望所归了。不过小泽上任后却发现,指挥机动部队和指挥航空战队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并且航母战术和他自己当航空战队司令官时大不一样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小泽出任第一航空战队司令只有1年时间,咱们在单位工作中新调到一个部门,一年时间恐怕才刚刚理顺工作内容,熟悉同事和上下级,小泽从普通水面舰艇部队调到航母部队,这个适应期还要更长,所以事实上小泽和他的参谋团队都处于经验不足状态。
不过小泽却有自己的打算,既然大家都没有经验,所以那就重用负责实际筹划的参谋军官,因此在他的参谋团队里,先任参谋大前敏一和参谋有马高泰很受重用,但是参谋长古村啓蔵则被冷落了。不过曾任该舰队航空参谋的田中正臣评价道,虽然小泽重用实际编制作战计划的参谋军官,这在战略制定上不存在问题,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当过航母舰长,有的甚至第一次接触航母,对于航空作战知识储备不足,对于当时机动部队实际情况的理解也有偏差。
但是有一件事表现出小泽还是有过人之处的。中途岛战败以后,小泽看到海战复盘地图,曾经怀疑是密码泄露,否则美国人所有的部署为什么能如此精确的应付机动部队的攻击,并且命令山本祐二中佐彻查此事,但是山本经过调查认为不存在密码泄露问题,虽然小泽最后还是同意了这个结论,但是他本人的疑惑并没有完全打消。
图2 “龙凤”号小型航母,小泽接手第三舰队后,日本海军补充了大量类似航母
图3 新式的“天山”鱼雷攻击机
图4 使用老式的零战21型改装的“爆装零战”也装备到了小型航母上
图5 新式的“彗星”舰载俯冲轰炸机
圣克鲁斯海战之后,日美两国的航母部队都不得不进行整补,尤其是国力更弱的日本,因此小泽获得了一年多的时间研究航母战术。而在这段时间里,日本拼命增加航母数量,新型航母“大凤”号完工,小型航母“龙凤”“千岁”“千代田”相继改装完成,加上原有的“翔鹤”、“瑞鹤”、“飞鹰”、“隼鹰”和“瑞凤”,机动部队一下子拥有了9艘航母。其实要不是海军指示先修理战伤船只,而是加速完工“信浓”号,小泽部队将会有10艘航母。舰载机也换成了零战52型、天山、彗星,并且改装了战斗轰炸型零战用于小型航母。
1944年3月,联合舰队调整编制,正式将战列舰编制到航母部队中,重组成为第一机动舰队,由第三舰队司令部兼管,日本海军终于确立了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编制。机动部队虽然在加紧训练,但是美国海军潜艇却日益活跃,对于日本海军飞行员训练造成很大威胁。其实南云指挥下的机动部队,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对于潜艇威胁非常关注,偷袭珍珠港未能乘胜扩大战果,担心美国潜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机动部队在他指挥时期,并没有航母被潜艇击沉,但是小泽接手机动部队后,遭遇潜艇毒手的航母可就不在少数了。
图6 日本航母遭到潜艇攻击的极端案例是“信浓”号,图片上为美国潜艇在攻击前拍摄到的信浓号照片,下为根据照片制作的模型
山本五十六还活着的时候,就对与美国国力比较忌惮,当小泽接手机动部队并进行整训时,美国海军强大的工业能力已经显现。美国建造一艘卡萨布兰卡的护航航母,最快仅需76天,这样的补充能力是日本海军无法匹敌的。因此小泽和他的参谋团队绞尽脑汁构思应该如何以弱胜强,打击美国航母,最终的成果就是“射程外攻击”(距离外攻击),想法很简单,如果日本舰队能够在美国舰队射程之外打击他,就会出现单方面的优势,而日本海军的舰载机具备远程攻击能力。日本新装备的零战52型、天山舰攻和彗星舰爆均具备3000千米以上大航程,可在300-400海里之外发动攻击,而美军舰载机一般只在200-250海里范围内发起攻击。此外,考虑到进一步发挥日机航程优势,小泽还借鉴欧洲战场英美的作战经验,提出“穿梭轰炸”的战术,舰载机在极限航程上起飞,攻击美国航母后直接飞到附近被日军控制到的岛屿上,如关岛、塞班岛等岛屿,而后进行整补,随机再次起飞攻击美国航母后返回母舰。
应该说小泽和他的参谋团队对于日美两军的装备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战法也不能说完全不合理,然而问题在于,要实现这个战术,可不仅仅是主战装备能够符合要求,人的因素更关键,这一点毛主席早就说过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要想进行远程打击,飞行员必须在经过长途飞行后,还要准确飞临目标上空并进行作战行动,而后还要再次经历长途飞行,人不是机器,先不说飞行和操作水平,就是体力和精神上飞行员也难以支持,当年南云指挥机动部队的时候,飞行员素质处于巅峰状态,也没这么干过。小泽时代的机动部队飞行员素质急剧下降,这就更难了。即使就从装备上来说,日军装备也不足以支撑这种战法,仅举一例。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