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央,深蓝的海水映照着明黄色的钢架结构,“深海一号”——这座源源不断输送天然气的钢铁巨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1年1月14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在山东烟台交付启航,于同年6月25日在海南陵水海域正式投产,用于开发我国首个1500米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迈向新阶段。
凝结着几代中国海油人接力攻关的大国重器“深海一号”,把传说变为现实,无数中国海油人不畏艰难、奋勇争先、开创先例,叩开了超深海能源宝藏的大门,每天10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自海底1500米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最终抵达千家万户,化为袅袅炊烟。
挺进深海,创造的不只是新的中国深度,更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新未来。
匠心锻造 中海油勘探迈入“超深水时代”
国际上普遍将水深超过1500米的海域定义为“超深水”,这里分布的油气大多处于“望得见、够不着”的状态,因为水深的量变带来的是开发难度的质变。
挺进深海,谈何容易?
海平面以下,水深每增加10米,水下设备就要多承受1个大气压的水压;当水深超过1000米,海水温度也从均温十几摄氏度降至约5摄氏度,对油气的状态产生影响;到达海底,巨大而松软的沙坡沙脊会让生产设备难以稳固着陆,更不用提南海常见的内波流和台风天气。
2014年,位于琼东南盆地的“深海一号”大气田被发现,其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超过4000米,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深水油气田开发是世界级难题,对于海洋石油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中国海油的建设者除了要面临着来自海洋自身的巨大挑战,还要面临着技术挑战。海上能源站建设不仅存在缺乏先例借鉴、建设工期紧的情况,还必须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等高质量标准设计建造,仅下部船体就由24万个零部件组成,设计建造极难。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气田开发项目总经理尤学刚说,“尽管我国浅水石油开采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深水油气田开发‘一无技术、二无资源、三无经验’,气田开发前期状况不断。”
面对困境,“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带领数千名施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昼夜轮流作业,高质量完成了船体建造、上部组块建造以及两个组块的“大合龙”。2020年底,中国海油仅用1年半时间建成该平台,创下了比国际同类平台建设工期提前18个月的纪录。
雄踞琼东南,傲然巨无霸。“深海一号”成功投产的背后,凝结着几代海洋石油工业建设者经年累月的智慧与创造,归功于贯穿整个产业链的“深水舰队”,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完成了从300米水深到1500米水深的历史性重大跨越,正式迈入了“超深水时代”。
2021年2月6日“深海一号”能源站顺利抵达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中国海油供图)
开拓创新 实现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深海一号’能源站尺寸巨大,总重量超过5万吨,最大投影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总高度达120米,相当于40层楼高,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其船体工程焊缝总长度高达60万米,可以环绕北京六环3圈;使用电缆长度超800公里,可以环绕海南岛一周。”尤学刚说道。
如何让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在海上屹立不倒?该如何把平台稳稳固定在海面上?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气田开发生产团队开拓创新,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解决办法:使用16根用来固定平台的锚链,锚链由高端聚酯纤维材料制成,一头系在“深海一号”平台的四个角上,另一头系在海底,每根绳子的破断力超过2000吨,能使平台抵抗16级台风并实现30年不回坞。这是一项打破国际垄断的技术突破,也折射出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能力的突飞猛进。
“深海一号”是一个既产气又产油的大气田,深埋地层的油、气、水等混合物会通过水下管汇、跨接管、海底管线等水下生产设备进入“深海一号”,经由设备的一系列处理后,气会找到气的管道,而油则去向另一条通路。
“深海一号”首创立柱储油技术,借助“保温瓶内胆”的理念,在平台的4根浮体立柱内分别设置5000立方米的凝析油舱,并为油舱装上量身定做的“护体铠甲”,既能解决凝析油储存问题,又避免了油体遭碰撞泄漏的风险,同时节省了约8亿元的成本。这使得“深海一号”实现了凝析油生产、存储和外输一体化功能,一举成为全球首个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像这样的技术创新还有很多很多,中国海油的建设者在云诡波谲的波涛中破解深水宝藏的密码,“深海一号”在整个设计、研发、建造的过程中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运用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10多项行业难题,是中国海洋工程建造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世界首创立柱储油技术(中国海油供图)
凝心聚力 5000多名建设者用青春打造“深海重器”
过去一年,“深海一号”的亮相惊艳了世界。它成功投产的背后,是5000多名建设者默默付出奋战了7年。为实现“用自己的装备,开发自己的能源”这个朴素的愿望,让“深海一号”建设者一次次勇敢地立上潮头,突破于无尽的深海,向世界证明,即便深远如大海,也无法阻止中国人抵达的脚步。
为了保证持续产气,海上平台全年无休,机械设备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海上,每个岗位都会由两个人来对倒,一个海班要连续工作28天。大部分时间,海上生活是单调重复的。对于一线值守的海洋石油工人而言,缺席子女的成长、逢年过节不能陪伴亲人是日常。
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年6月,“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20亿立方米,相当于解决了500多万个家庭一年的用气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撑。
“深海一号”的建设、交付以及最终投产,对于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提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依托“深海一号”,我国将努力加大深水勘探力度,带动周边新的深水气田开发。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南海万亿大气区,进一步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建设者与“深海一号”(中国海油供图)
中国深度,央企构造。挺进深海、能源报国,是中国海油人从未放弃攀登的“高峰”,当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时,守望便有了真正的意义。
中国新闻网2024-12-27 16:33:06
央视新闻2024-12-27 16:32:36
新华网2024-12-27 16:32:14
新华网2024-12-27 16:31:52
美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相关政策发起301调查 中国工商界:坚决反对
央视新闻2024-12-27 16:31:14
中国日报网2024-12-27 16:30:48
【中国经济很O-P-E-N!】全球大咖共话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4-12-27 16:30:09
中国经济网2024-12-27 16:29:11
中国新闻网2024-12-27 16:28:44
光明网2024-12-27 16:14:59
人民论坛网2024-12-27 16:14:12
中国经济网2024-12-27 16:13:22
健康中国2024-12-27 16:12:27
新华社2024-12-27 16:11:33
新华社2024-12-27 16:10:33
央广网2024-12-27 16:09:39
玉渊谭天2024-12-27 16:06:09
网信中国2024-12-27 16:04:59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巩固经济稳步回升向好态势
人民政协网2024-12-27 16:02:45
人民网2024-12-27 16:01:39
新华社2024-12-27 15:59:47
央视新闻2024-12-27 15:56:09
人民网2024-12-27 15:55:26
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2024-12-27 15:51:40
新华全媒+丨摸清“家底”把脉经济——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看中国经济新活力
新华网2024-12-27 15:49:49
新华社2024-12-27 15:47:47
央视新闻2024-12-27 15:45:51
石榴云2024-12-27 13:32:04
石榴云2024-12-27 13:29:49
央视新闻2024-12-27 13: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