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把刀枪剑棍当玩具 甘肃“功夫女侠”圈粉数百万

从小把刀枪剑棍当玩具 甘肃“功夫女侠”圈粉数百万

原标题:【奔流·对话】“功夫女侠”张含亮:武术是我身上最亮的光

只见她一身黑衣,更衬得肌肤胜雪,再看相貌,玉颊微瘦,眉弯鼻挺,双目湛湛有神,秀美中透着一股英气,光彩照人。这样一位纤纤女子,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棍槊棒…… 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她就是全国武术冠军、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武术教师张含亮,她的练武视频网上播放量过千万,抖音粉丝量190多万,哔哩哔哩粉丝90多万,不少网友直呼:“女侠,请收我为徒!”

B7.jpg

今年央视国庆晚会,与赵文卓同台登场的就是张含亮,这段拍摄于长城之上的武术表演气势如虹,也让全国观众见识了这位甘肃女孩。

b.jpg

从小把刀枪剑棍当玩具 甘肃“功夫女侠”圈粉数百万

张含亮出身于一个四世同堂的陇上武术世家。家住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余寨村一座古朴严整的四合院,父亲张鸿谋为武术名医、医学博士、甘肃著名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含亮对武术的热爱,源自四代习武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7岁就开始习武”,那时起就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寒露过后秋意渐浓,10月10日,在红黄绿树叶的光影里,张含亮一边热身一边接受了奔流新闻记者的专访。

B5.jpg

奔流新闻:出生于医学武术世家,家庭氛围对于您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

张含亮: 我出生在一个医学武术世家,我的爷爷是一位朴实的农民,常以“耕读为本,诚孝传家”治理家族。我的父亲是中华武林百杰,医学博士,他给我们经常灌输“一人练武可以强身,全家练武可以强族,人人练武可以强国”的道理,我的两位哥哥张飞鹏、张飞虎皆为驰名中国武坛的杰出武术家,并长期致力于传承和倡导传统武术的工作中。“通文启智传国粹,备武强身壮国威”是他们常常教导我的口号。就在这样一个朴素而充满正能量的家庭中我逐步成长,本能地对武术情有独钟,常年一副假小子样。也许抱着洋娃娃,梳着小辫子是一个小女孩的标志,而我从小就光头短寸,还总是把刀枪剑棍当成自己的玩具。如今我家里的兵器要比口红多出好几倍,说实话每个月赚的大部分钱都投资买兵器了。记得七岁那年,四哥在家乡办了武术培训班,这也是我的武术启蒙班,当时一群孩子,就属我学得最快,家人发现我练武的资质还不错,二哥飞鹏与父亲也开始传授我简单的技艺。为了让我练好武术基本功,他们商议决定送我去武术专业队,接受系统的竞技武术训练。这为我以后从事武术研究和继承家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3.jpg

奔流新闻:习武者磨练吃苦精神,从小的生活和学习时间怎么安排的?

张含亮:9岁那年二哥带我赴武威体校求学时,我还依偎在他怀里听故事,完全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生活多么艰苦。火车经一天一夜才驶抵我的母校“武威市体育运动学校”,办理完入学手续,二哥向我的两位教练道别。我一语不发,眼里全是泪水。自那天后,艰辛而漫长的习武之路开始了,虽然我是全校年纪最小的孩子,但是每天常规训练后,我还是会给自己“加餐”继续练习。

B4.jpg

奔流新闻:与同龄人相比成长历程有何不同?收获是什么?

张含亮:武术留给我的第一段经历就是学会坚强,克服困难。我们每天5点半起床开始训练,冬天我们在刺骨的风中奔跑;炎炎烈日中,汗水浸透全身;每周撑拉韧带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让我至今记忆深刻。因身体瘦小,每次在操场练习完,满身沙子像从陷阱中爬出来的狼狈样,逗得众人捧腹大笑。体校6年的历练,让我从一个不会说普通话的乡里女娃,成长为全省武术冠军。

2003年9月,因优异的专业成绩,我被甘肃政法大学以高水平运动员特招为人文学院英语本科生。这是开启我文通武备之梦的关键时期,也是点亮我人生路的一盏灯。

奔流新闻:从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到2022年国庆晚会,你的一招一式尽显“功夫女侠”的飒爽英姿。未来对传承中国武术文化有何目标?

张含亮:说实话看完这些视频,可能有些人会说真帅、真有魅力!毫无疑问,帅的不是我,而是武术本身的文化魅力。看到一个个在我手中不知道摩挲过多少遍的兵器,我很自豪也很满足。习武近30年,幸运的是在这个信息化开放的时代,我可以通过新媒体方式向广大网友展示中国武术的魅力,没想到的是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与支持,这对我而言是最幸福的事。

其实,传承武术早已是我生命中的习惯和担当。记得2015年的一个寒假,我受邀去俄罗斯传武,启程前年近80岁的父亲几乎每天要亲自带我去练功,从每个功法的招式到用法,再到武术文化背景,他都是再三强调,包括我的言行举止他都会教导一番。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次出门担子可不轻,这是你第一次独自踏上国际之路去传扬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你要记住,你这次出去代表的不仅仅是你个人,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优秀的武术门派,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传承正确的中国文化”。这一席话始终回荡在我脑海,所以无论是国内国外的线下传武,还是线上宣传,我都是很谨慎地查阅相关资料和论证体系,尽可能在不破坏传统武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结合新时代的元素创新,将武术文化的魅力传向世界,尤其是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中国武术,热爱中国武术,传播中国武术,彰显中国自信,这也许就是我的文武中国梦,“文以载道载仁者正道,武以养气养浩然正气”的精神。

B2.jpg

奔流新闻:作为甘肃天水师范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武术教师,平时研究方向侧重哪些方面?

张含亮: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2007年,我在天水师范学院担任武术教师,同时也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和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员。在高校这个舞台,我开始了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弘扬工作。主要致力于传承和倡导中国传统武术——“通备武学”的发展。近年来,还完成了甘肃省体育局青年项目、天水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多项,在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甘肃高师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受邀参加国际文化武术节,在法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讲授传播传统武术文化。

从小把刀枪剑棍当玩具 甘肃“功夫女侠”圈粉数百万

奔流新闻:看到您在短视频中展示了不同的刀法,有粉丝表示,想拿他的“青龙偃月刀”给含亮老师削苹果。您熟悉的中国冷兵器有几种?

张含亮:2021年9月,我在网上发布视频《戴上耳机别眨眼,带你领略中华武术的魅力!》。短短4分钟时间里,我使用了剑、长枪、峨眉刺、双钩、春秋大刀、凤翅镏金镋、狼牙棒等26种冷兵器。其中,我擅长的兵器是剑。在我看来,剑为君子所佩,从小练剑的时间远比练其他兵器的时间要多得多,我对剑情有独钟。通过互联网将传统武术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是一件挺快乐的事情。

奔流新闻:您平时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武术兴趣爱好?

张含亮:比如说 “马步”是练习桩功的基础,也是很枯燥的事情,对于一些小朋友,我经常用做游戏的方式鼓励他们。平时,从多种角度激发孩子对武术理解和兴趣,父母和老师可从认知、竞技、模仿、交往和创新等多个方面激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经常练习武术,可以改善身体各项机能,久而久之,便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提升精、气、神的作用。

奔流新闻:“女人不一定必须躲在男人身后,也可以躲在含亮老师身后”,网友们看似玩笑的这句评论是大众对于传统习武者的敬畏之心和期待。目前,您在自媒体平台上的粉丝量已超300万,这对您的影响大吗?

张含亮:有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更努力,同时也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也让我更加确定武术是我身上最亮的光。因为它,我曾无数次面对万众瞩目的欢呼,也曾一步步迈上新的人生台阶;因为它,我开阔了眼界,磨炼了意志,也开启了智慧;也因为它,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收获了精彩的人生。

奔流新闻:风过无痕漫九霄,翩若彩凤耀惊鸿,“女侠”“姐姐”“师父”“含亮老师”,网友都说含亮老师又美又飒,喜欢大家对您的各种称呼吗?

张含亮:每个爱称都是大家对我的认可和喜爱,我都喜欢。我的短视频平台的名字就叫“含亮老师”,平时学生们也会这么称呼我。常常有不少网友留言,希望能拜我为师,学习武术。能得到大家关注,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中华传统武术传承中来,我感到非常欣喜。

微信图片_20221013201507.jpg

奔流新闻:您平时短视频中展示了深厚的武术功底,还有太极、叶问蹲,以及各种刀法等,您心中是否也有个英雄梦?

张含亮:当然有,要是在古代我早都从军打仗了。记得小时候我就曾在日记本上为自己写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宏大目标,也正是这八个字激励我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与努力,但毫不掩饰地讲,我是幸运的,幸运地生,幸运地长,幸运地伴随着诗一般的文武中国梦走向远方。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徐静雯

视频剪辑 |奔流新闻首席编导 王建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