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祸”不单行:前董事长私建“老鼠仓”被罚95万

恒瑞医药“祸”不单行:前董事长私建“老鼠仓”被罚95万

恒瑞医药的人事动荡还在持续。

10月10日公告,恒瑞医药公告收到公司副总经理陶维康的辞职报告。

公告显示,陶维康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贺峰博士就担任该职务,其将承担上海恒瑞研发中心的新药研发和研发管理工作。

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今年年初以来,已经有三位副总经理相继从恒瑞医药辞职,依次为张月红、邹建军、陶维康,且上述离职人物均为恒瑞医药重要的业务或管理“骨干”。

以刚刚离职的陶维康为例,作为业内资深的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专家,陶维康担任恒瑞医药公司副总经理及研发中心负责人8年之久,率领团队攻克多个重要学术成果,为恒瑞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实际上,自从去年恒瑞医药经历过“换掌门”的风波之后,公司治理和业绩层面似乎一直未有好的进展。2022年上半年恒瑞医药上半年营收102.28亿元,同比下降23.08%;净利润21.19亿元,同比下降20.55%。①

业绩和股价不断走低,核心高管团队纷纷出走,对于转型阵痛期的恒瑞医药而言,这一切真的都是偶然吗?

今年8月19日,恒瑞医药公布了2022年的半年报。数据显示,恒瑞医药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2.28亿元,同比降23.08%;扣非净利润为20.09亿元,同比降24.12%;经营现金流净额为8.45亿元,同比降43.57%。

恒瑞医药表示,仿制药收入下跌、多款创新药执行新的医保谈判价格,以及国内疫情使公司产品销售受到冲击,导致公司收入出现较大下滑。利润方面的影响还包括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价格、物流成本的持续上涨,以及研发投入的继续稳步增加。②

众所周知,仿制——仿创——创新,这是恒瑞医药多年来一直在试图打通的一条多元发展之路。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在医保控费的大环境影响下,集采对恒瑞存量品种的影响仍然未能充分消化。

以仿制药板块来看,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仅2.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6亿元,同比下滑88%,集采仿制药收入呈现断崖式下跌趋势。

而以创新药业务的表现来观察,恒瑞医药的表现同样难言出色。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纳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品种放量缓慢,以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为代表的多款药物开始执行新的谈判价格,售价平均下降33%。

而在营收增长疲弱的背景之下,恒瑞医药的研发力度却丝毫未减。

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达到29.09亿元,同比增加12.7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升至28.44%,创历史新高。③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份让投资者难言满意的中报,还是恒瑞医药将研发费用资本化后取得的结果。

2021年11月20日,国内医药大企恒瑞医药发布公告,公布公司会计估计变更事项:将此前的研发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变更为根据研发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区别对待。其中,研发阶段的支出依旧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则计入开发支出,并在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时,结转为无形资产。

考虑到2022年上半年,恒瑞医药有7.25亿元的研发费用被资本化,恒瑞医药“真实”的扣非净利润将不足13亿元,净利率也将由此下滑至12.5%,这显然与公司过往“盈利能力强”的质地大为相悖。

顶着业绩下滑的压力,却仍然要在研发领域跑出“加速度”,这或许也能够看出恒瑞医药面对行业变局的深层次担忧。

在2021年末对孙飘扬的一次采访中,这位药坛老将曾表示:“前几年的集采对恒瑞也有影响,但没有伤筋动骨,没有像今年这样集中。”

曾几何时,老辣的孙飘扬靠着“仿制药+创新药”的“两只脚走路”战略将恒瑞医药带入稳步上升的轨道,更确切地说,以仿制药业务的高增长,来产生快速的,可持续的现金流,进而养活“烧钱”的创新药业务。而一旦创新药商业化落地,高额利润和现金流也能持续反哺仿制药这块基本盘,实现良性循环。

而如今,医保控费主旋律下的集采政策对于恒瑞医药的发展逻辑已经构成了切实的挑战,随着2019年以来更多原研药专利到期,仿制药市场容量激增,低频竞争带来的市场红利也逐渐告一段落,恒瑞医药换道创新药,以及主攻有更高附加值的高端仿制药,也恐怕是现实逼迫下的无奈之举。

与此同时,由于仿制药的收入下滑速度过快,似乎已经无力“托底”公司的业绩,恒瑞医药似乎只能将赌注更多押向创新药的研发及生产工作,而在疫情影响持续不断,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互相交织的背景之下,指望创新药在中短期内快速放量,为公司挑起“大梁”似乎也不现实。

“顾此失彼”的现实困境之下,“失速”已久的恒瑞医药是否还能够拨开层层迷雾,梳理出一套新的增长逻辑?

说起恒瑞医药的掌门人孙飘扬,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在孙飘扬重新出山的这段时间里,恒瑞医药的窘境也让外界对其产生“后继无人”的质疑。

事实却是如此,1958年出生的恒瑞创始人孙飘扬明明已经到了挂靴的年纪,为何还要重新出山,接替比他年轻15岁的前任周云曙?

这或许正反映出摆在这家老牌药企掌门人面前积久的“交棒”难题——要向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摆脱家族模式,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趋势;但任命职业经理人仍是一件颇为复杂,需要审慎和“大智慧”的决策,处理的不好,反而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事实证明,孙飘扬当年选择让位于年轻的周云曙并非一个明智之举,在周云曙在位的短短一年时间内,恒瑞医药并未能像外界期许的那样,在新任掌门人的调理下焕发新一春,反而是内忧外患不断,与公司长远发展的目标渐行渐远。

近日,证监会披露了恒瑞前总经理周云曙参与一则违规的通知:恒瑞在和上市公司司太立发起合作期间,周云曙作为重要知情人,参与了司太立的股票买卖行为,涉嫌内幕交易,获利45万。

交易发生时,周云曙正担任恒瑞医药的总经理,是这项合作里最核心的人物之一,对其合计罚没金额为95万元。

数据显示,2020年,周云曙从恒瑞医药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480万元,截至2020年末持股数高达454.66万股;2021年周云曙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348.6万元,年末持股数545.6万股。④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周云曙的上任,有很大一块工作是为了解决恒瑞在药品销售里的财务合规问题。然而,作为一名年薪480万,在公司内部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高管,周云曙却缺乏基本的风险合规意识,利用职位之便私建老鼠仓为个人谋取私利,这显然并不是一家千亿医药巨头的领导者应有的“格局”。

除此之外,周云曙的业务能力在业界也备受争议,一个标志性的信号是,在2021年国家第五批集采——迄今为止涉及品种金额最高的集采中,恒瑞销售额几十亿的重磅产品碘克沙醇未中标,反而是此次被曝出周云曙有内部交易的司太立,却成为第五批集采中造影剂市场的胜出者。

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2021年、2022年上半年,恒瑞医药造影剂业务营收分别同比下降近10%、28%。

这种情况的出现,似乎更加重了外界对周云曙在渠道端无所作为的同时,借机“出卖”公司利益的质疑。

耐人寻味的是,在周云曙在位期间,恒瑞医药也发生过高管集体辞职的现象。

2020年7月26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蒋新华、孙辉、刘疆、李克俭的辞职报告,四人因年纪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而此时,距离公司新一届董事会任期刚满半年。

恒瑞董事长孙飘扬曾在一场论坛上评论这件事情:“是正常退休,企业需要新陈代谢。”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孙飘扬不想把公司愈演愈烈的人事风波置于媒体的聚光灯面前。

而面对国内创新市场竞争激烈,核心技术和管理岗位人才稀缺的困境,恒瑞医药虽急于“换血”,但在剪不断,理还乱的“人祸”面前,面临的局面无疑也相当被动。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以及成熟的管理团队,无疑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乘数效应,但也要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在明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的同时,为企业挖掘和培养更多优质,敬业,有长期主义思维的职业经理人,实现企业“两个战略”的延续,也是垂暮之年的孙飘扬需要直面的问题之一。

2021年3月,人大代表孙飘扬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与其花巨资购买海外技术,不如花钱引入人才,构建自己的创新体系。这也是我们这20年专心致志做好的头等大事。”

面对医药行业波云诡谲的市场变化,亡羊补牢的孙飘扬确实也做出了反应,顶着业绩下滑的压力,不断加码创新药布局的广度和深度,甚至不惜调整公司架构。

然而,从这两年恒瑞医药面临的实际情况看来,自主创新和“人才强企”的故事,孙飘扬仍然一个都没有讲好,如何兑现自己的诺言,将祸事不断的恒瑞医药重新拉回正轨?这或许也将成为这位“常青树”在退休面前面临的终极挑战。

内容来源: 华祥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