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刘欢)梦天实验舱发射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待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
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我国下一步将有哪些太空探索计划?
配备8个科学实验柜,梦天实验舱能完成哪些科学研究?
梦天实验舱是天宫空间站基本构型中两个大型在轨实验舱段中的第二个,发射入轨后,中国空间站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在第二届全国空间科学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空间站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近地空间研究基地,要努力争取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进入国际前沿,在应用基础和新技术方面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产生显著效益。
研究包括空间生命科学和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空间天文和地球科学以及空间新技术试验等领域,共32个主题,三个舱共布局14个压力实验柜。
而梦天实验舱就配备了8个科学实验柜,主要用于微重力物理科学等研究,包括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热物理、微重力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和基础物理等学科。
今年8月,梦天实验舱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各项总装和测试工作。
9月,执行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10月9日,梦天实验舱完成推进剂加注。
10月25日,梦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梦天实验舱的建成和发射对于我国微重力物理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微重力物理科学研究的进步必然推进相关航天工程技术的进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长聘教授孔文俊向中新网表示,梦天实验舱发射之后,将承担重要的科学研究任务。
据了解,空间站的建设主要有三个科学技术目标:一是掌握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和运营技术;二是掌握航天员经常在轨飞行的生活和健康保障;三是建设国家太空实验室,为科学家提供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
天和、问天、梦天,为何实验舱发射都选在文昌航天发射场?
天宫空间站整体呈T字构型,主要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模块。
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今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于7月25日3时13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图为梦天实验舱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我国有四大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文昌航天发射场。
孔文俊介绍,只有文昌是属于海滨发射场,载荷的运输可以通过海运抵达。其他发射场都属于内陆发射场,载荷运抵发射场只能通过列车,列车运输对于载荷的最大包络有限制,一般来说不大于4.5米。
所以,天和、问天、梦天都选择在文昌发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空间站的三大舱都是属于重型载荷,都有20吨左右的质量,其包络超过了火车运输的包络范围,只能走海运,因此只能在临海的发射场发射;二是文昌发射场是我国第一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场,具有发射能力强、射向更宽、运输更便捷等优势。”
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
随着空间站的“扩建”,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乘组的6名航天员将有共同在轨驻留的机会。两个乘组都将“出差”半年,并首次进行在轨乘组轮换,实现空间站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
图为中国空间站示意图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这意味着,空间站在轨建造完成后,中国航天员将在太空中“会师”,创造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
“目前在航天方面,中国想做的事情,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就能完成。航天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也说明我国是真的强大起来了。”
孔文俊在“921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期就开始参与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在微重力燃烧科学研究领域深耕多年,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30年的发展历程,“这一路走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科研投入越来越多,国内的基础科研水平和工程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孔文俊表示,我国已经是航天大国,现在正在向航天强国迈进。“只有航天工程和空间科学都高度发展,才能称为强国。所以,加强空间科学研究对我国迈向航天强国有重要意义。”(完)
新华网2024-11-22 13:15:24
【东西问·中外对话】索尔海姆:从大项目到“小而美”,中国基建助力“全球南方”发展
中国新闻网2024-11-22 13:14:39
【中国那些事儿】巴西绿色能源产业从业者:中巴合作越广泛,越能造福两国民众
中国日报网2024-11-22 13:13:54
央视新闻2024-11-22 13:13:07
中国经济网2024-11-22 13:12:14
中国新闻网2024-11-22 13:11:13
人民日报2024-11-22 13:10:31
老家新设“记”|台湾青年杨庆宜:回到故乡 像“小水滴”般汇入主河
荔枝新闻2024-11-22 13:07:52
新华网2024-11-22 13:06:29
新华社2024-11-22 13:05:22
聚焦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盛会丨新疆代表团运动员: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南海之滨
天山网2024-11-22 13:04:10
央视网2024-11-22 11:50:35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福建宁德:探索生态保护新路径 红树林变身“金树林”
央广网2024-11-22 11:49:50
央视频2024-11-22 11:49:25
中国新闻网2024-11-22 11:49:07
新华社2024-11-22 11:47:47
央广网2024-11-22 11:46:30
新华社2024-11-22 11:42:45
央视新闻2024-11-22 11:39:56
初冬新寒,有朋自暖!揭阳赤峰“鱼羊”上桌啦丨小雪·文化中国行
羊城晚报2024-11-22 11:35:28
中国经济网2024-11-22 11:34:40
人民日报2024-11-22 11:34:03
央视新闻2024-11-22 11:32:51
新华社2024-11-22 11:31:33
央视新闻2024-11-22 11:30:25
京彩无限2024-11-22 09:55:31
人民网2024-11-22 09:38:41
全球洞察|英国学者:“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让国际社会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重拾信心”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4-11-22 09:33:29
中国经济网2024-11-22 09:33:21
中国甘肃网2024-11-22 09: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