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患者吃上“平价药”

白银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患者吃上“平价药”

持续推进药品耗材带量采购扩围扩面

有力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保障病有所医

——白银市深化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综述

组织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三医联动改革、优化医药行业发展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医保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凝心聚力、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推动国家、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在全市落地落实,相关药品医用耗材价格显著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逐步减轻,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行为更加规范,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对医保工作的满意度不断增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1

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进展情况

市医保局切实发挥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以“打破药品耗材价格虚高”作为工作突破口,积极跟进落实国家、省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1-8月,全市采购集采药品耗材金额共计6421.37万元,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3%,医用耗材平均降幅70%,节约医疗机构采购资金约6060万元,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逐步减轻,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呈现全面推进态势。

药品集采方面,全市医保系统依托国家、省级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平台,组织全市127家定点医疗机构落地执行国家第1至6批次234种、省际联盟3批次83种药品,涵盖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类药品板块,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3%。比如,国家第二批药品集采中,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阿卡波糖片(50mg*30片),中选价格从原来的每盒61.92元降到5.42元,降幅超91%;国家第五批药品集采中,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片(20mg/片),价格从原来的每片34.6降到1.9元,降幅95%;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片,中选价格由集采前的每片228元下降到每片45元,1个月的治疗费用可从6840元降至1350元,若按个人自付一定比例纳入乙类报销,个人仅需支付500元左右。国家第六批药品集采(胰岛素专项)中, 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单支价格仅为18.89元,降幅达73%,以往近70元一支的三代胰岛素现在价格不到20元,按照平均每月3支计算,患者年用药日均费用不到2元。

高值医用耗材方面,聚焦心内科、眼科和骨科等群众最为关注的领域,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落实冠脉支架、冠脉扩张球囊、眼科人工晶体等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医用耗材平均降幅70%。比如,冠脉支架集采中选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人工晶体中选价平均降幅53.26%,最高降幅达到84.21%;冠脉扩张球囊均价从3248元降至327元,平均降幅89.8%,最大降幅93.3%。与2019年联盟省份平均采购价相比,国内中选产品平均降价89.2%,进口中选产品平均降价88.8%。完成国家组织第六批药品(胰岛素专项)集采和超声刀头、人工关节、 吻合器、导丝导管等高值医用耗材预采购量上报工作,其中,胰岛素专项集采和人工关节集采价格平均降幅分别达到60%和82%,将于今年一季度落地执行。

2

工作成效

从工作成果看,我市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带量采购已经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格局,集采品种的质量、供应、配送、使用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也日趋完善和优化,整体达到了“政策可落地、企业可接受、医院可执行、百姓得实惠”的良好效果,患者、医保、医疗、医药“四方共赢”的效应逐步显现。一是提升了医疗机构治疗水平。多层次集采的中选结果覆盖了药品医用耗材的临床主流产品,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了更多质优价宜的选择。从目前国家、省际联盟多批次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执行情况来看,中选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已被医生和患者普遍接受和认可。在中选产品中,大多数为常见病、慢性病用药,或是治疗中常用的高值医用耗材。通过集采,广大患者用上了更多质量优良、价格适宜的药品和医用耗材,整体提升了我市群众的临床用药和治疗水平。二是净化了行业生态。集中带量采购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健康的利益分配机制,改进、优化了医疗机构的药品、医用耗材采购模式,中选药品采购正向替代效应明显,有助于消除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中存在的“量价脱钩、招而不采、采购分散、竞争不充分、政策不协同”以及“药价虚高、用药行为不规范、带金销售积弊导致药物滥用”等乱象。药品、医用耗材价格空间进一步压缩,有利于引导医生和患者理性用药,也净化了医药流通环境,改善了医药行业生态。同时,通过落实医保结余留用等激励政策,最高将集采结余的医保基金50%奖励给医疗机构,激励医疗机构合理用药、优先使用中选产品。三是促进了“三医联动”。通过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实行医保基金预付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3

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经市政府同意,成立由市医保局牵头,共8个市直单位组成的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合力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研究制定《白银市药品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为推进我市药品带量采购平台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强化合同管理。 指导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结合上年度采购量、临床使用状况和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合理填报采购量。督促医疗机构、中选生产企业、配送企业,登录甘肃省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平台签订三方合同,确定供应企业、约定采购量和采购协议期。要求中选企业和配送企业确保满足医疗机构的中选药品采购需求,及时响应并配送到位,对失信违约行为一律纳入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事项目录清单。

三是畅通入院通道。 明确医疗机构不得以费用总控、药占比和医疗机构用药品种规格数量要求为由限制进院。要求医疗机构将中选药品纳入医疗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优先选择使用中选药品。

四是做好医保周转金预付工作。 在医疗机构、中选生产企业、配送企业签订三方购销合同后,医保部门按不低于采购金额的50%预付给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周转金,专款专用。通过省级带量采购平台,对基金预付、采购进度、配送率、回款进度等方面进行监测预警和统计分析,实现了药款票据审核和资金支付全部线上操作,提高药品货款支付效率,保障了医院收货后30天内及时回款,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

五是建立奖惩机制。 结合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联合白银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的实施方案(试行)》,定点医疗机构完成约定采购量,可按不高于结余测算基数50%的比例留用集采药品医保资金,从制度上激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全面推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先后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医疗机构第一批66家、第二批72家拨付医保节余留用资金共计308万元,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医师等相关人员绩效奖励。建立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管机制,将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情况纳入定点协议管理,对于不按规定采购、使用中选药品的公立医疗机构,采取约谈、通报等形式加强管理,并纳入医疗机构目标责任考核等方面予以惩戒。

六是落实采购管理。 监督执行药品网上采购,落实医保支付标准与采购价协同政策。加强对中选药品和非中选药品采购使用的监测监控,确保医疗机构如期完成约定采购量。

七是加强宣传引导。 在每批次集采药品医用耗材中选结果实施前,市局均会发文要求各县区医保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在显著位置公示中选药品价格,全面准确解读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相关政策,同时利用市局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其他媒体进行宣传,指导督促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加强集采药品政策培训,引导患者积极主动使用中选药品。

下一步,全市医保系统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省医保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对照《甘肃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发展规划》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制度体系,不断扩大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范围和品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让广大群众能够使用到更多质优价宜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白银市广播电视台)